法制网评:拒绝签字脱贫,岂可一贫如“喜”?
秦川
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对于广大扶贫干部来说,还不能麻痹大意喘口气,而对于少数抱有“懒汉”思维的贫困户,则需长志气、争口气。
“不干不干,我不脱贫!”据报道,近日,云南昭通一村民拒绝签字脱贫被通报。该村民称,“我什么也没有得到、都是拿给那些关系好的人享受了”的话。而实际上该村民享受到了诸多补贴等,达到了脱贫标准(11月19日云南新闻网)。
明明达到了脱贫标准,却拒绝脱贫,并生拉硬拽出一些借口,这名村民内心深处恐怕打有利益小算盘:一旦签了字、摘了“帽”,就不再享有扶持,于是心不甘情不愿。
这种“张嘴谈条件,伸手要好处”的思维要不得。如果不扔掉等靠要的依赖心理,不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不壮大自力更生的能力,老想着不劳而获,就很难真正脱贫,即便脱了贫还可能返贫。
毋庸讳言,现实中确有一些懒汉,他们抱着一贫如“喜”的心态。他们不是想方设法摆脱贫困,而是躺在贫困“床”上睡大觉,幻想天上掉馅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打响脱贫攻坚战,少数贫困户却心安理得戴上“贫困帽”,一味要钱要物要扶助,贪得无厌,甚至把扶贫干部折腾得很为难,也很难受。
与物质贫困相比,精神贫困更可怕。精神贫困了,往往不愿意站起来,不愿意通过奋斗改变生存状况,任凭命运摆布而不是改变命运。人们常说人穷志短,其实从某种角度看,志短人穷,精神一旦贫困就会导致物质更贫困。
扶贫先扶志。中央明确强调,对于那些有劳动能力、无脱贫志气的贫困户,做好思想引导、克服思想惰性是激发内生动力的前提。不久前,一条云南扶贫女干部“骂”贫困户的视频在网络流传。“幸福不是靠张嘴要来的,不是伸手要来的,不在家中翘着脚等来的。”这一席话入情入理,切中恳綮,值得深思。
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对于广大扶贫干部来说,还不能麻痹大意喘口气,而对于少数抱有“懒汉”思维的贫困户,则需长志气、争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