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方县木寨村:特色调解工作法巧解纠纷 书写法治乡村新篇章
“谢谢您,辛苦跑这一趟,让我们家重归和睦。”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木寨社区居民熊某紧握着调解员邹正军的手,连声道谢。
原来,木寨社区居民熊某因丈夫蒋某长期在外务工、对家庭关心过少而闹离婚。邹正军知晓后,迅速组织夫妻俩调解,对蒋某予以批评教育。最终,在他的调解下,熊某和蒋某和好如初。
谈起矛盾纠纷的调解,邹正军说:“在多年的调解工作中,我摸索出了‘十六字’调解法,即‘以情动人、以柔化刚、以冷降热、以例感人’。要做到矛盾纠纷不上交,关键是要在‘调’字上多下功夫,讲方式方法。”
木寨社区是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贵州省文明村、贵州省甲级旅游村寨以及毕节市无讼社区创建示范点,辖10个村民组,有居民274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732人。
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木寨社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防、调、治”工作法,整合社区多元化解力量,完善调解网络体系及诉调对接机制,全面推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走深走实,化解成功率上升到98%,实现辖区零重大刑事案件、零新增吸毒人员、零邪教人员、零交办信访案件、零特殊人群肇事肇祸案件的目标。
工作中,木寨社区按照“调早调小”原则,首先由网格长、网格员、联户长开展调解工作,把矛盾消化在萌芽状态;对网格内无法化解的矛盾,由村综治中心调解;对较为复杂、疑难纠纷问题,提请乡级综治中心组织相关部门下沉开展调处,最大化做到“矛盾不上交”。
不仅如此,木寨社区依托司法所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方式,设立法律援助站,实现法律服务覆盖到村组;推行上门服务,落实执法司法便民利民措施,推进法律服务站点向村民组延伸;建设法治文化阵地,探索建立“网络法律服务站”,利用网络提供法律咨询、解答,让群众接受法治文化熏陶,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建设法治文化广场1个,普法教育基地1个,开展普法宣传4200人次,帮助提供法律援助25次。
此外,木寨社区依托片区法庭和法官工作站,对纠纷当事人进行普法宣传,通过普法前置提升调解成功率;对涉及伤害、赔偿、权属、婚恋等纠纷,在双方达成协议后,引导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同时,开展调解回访,巩固调解成果不反弹。截至目前,通过分级调处、人民调处、司法调处共调解矛盾纠纷126件,调解成功115件。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木寨村作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善治富民为落点,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未来,毕节市将持续做好平安建设文章,让新时代“枫桥经验”焕发光彩,为写好中国式现代化贵州新篇章贡献毕节力量。
原文链接:https://sft.guizhou.gov.cn/xwzx_97/sxdt/202411/t20241119_8610401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