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般的“六边形战士” ​——记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副庭长张海瑞

时间:2024-09-12 来源: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张海瑞(中)下乡开展宪法日普法宣传。

  2011年11月,重庆阴冷潮湿的初冬,那天却艳阳高照,天气格外晴朗。

  他穿着崭新的黑色制服,坐在会议室,与同事们一起既激动又紧张地等待着初任法官任命典礼。

  被念到名字,走上主席台。

  鞠躬,接过任命书。

  举起右手,庄重宣誓。

  微笑,台下闪光灯的白光……

  那天起,他成为了身披法袍、手握法槌的员额法官,正式开启了法官生涯。

  16个暑去寒来,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助理审判员,成长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他用他的青春诠释着“越努力越幸运”。

  他叫张海瑞,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是一名处理各类民事纠纷的普通法官,也是一名眼神透着坚定、内心满怀激情的“80后”,更是同事口中专业强、责任心强、领导力强、同理心强、创新力强、学习力强的“六边形战士”。

  

  张海瑞(左)到养老院了解当事人情况。

  办案就得“斤斤计较”

  中学时期,张海瑞是理科班上的尖子生,凡是涉及数字、计算的都是他的强项,但高考填志愿时,他义无反顾地报考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专业。

  进了法院,张海瑞一身数学本领居然有了用武之地。

  张海瑞所在的民三庭主要办理三类案件:劳动争议、建设工程、房屋买卖。

  劳动争议,最易涉众,一旦处理不好就是群体事件。

  建设工程的案子通常比较复杂,诉讼主体多元、工程专业性强、涉案标的额大,烧脑、费时还“费法官”。

  房屋买卖案件,易受市场影响,新收案数量上涨迅猛、诉讼标的额较大、调解难度较大。

  这三类案件都有一个共同点——要做计算题,都不太好弄!

  2021年,在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中,两家企业因工程款结算及违约金支付问题争执不下,矛盾一触即发,昔日合作伙伴“翻脸”对簿公堂,声称一定要把官司打到底。

  案件复杂、证据繁多、情况棘手、矛盾突出。

  “张法官,这么多数字、这么多金额、这么多计算……”法官助理沈道萍头疼不已。为了查明真相,寻找化解案件矛盾的突破点,张海瑞接手后带领审判团队加班加点反复查阅数十卷卷宗、核对近百份证据,在抽丝剥茧中理清案件事实。可计算成了难点。

  那半个月,张海瑞是手不离计算器,眼不离电脑屏幕,随身带着纸和笔,摊开工具就化身为“账房先生”,对双方工程款项逐项查询、逐条清理、逐一核算。

  这个地方算错了,重来!这个地方公式不对,再算!这个证据需要补充,赶紧联系当事人!这个地方法律适用要再讨论……就这样,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计算、证据交换、合议庭讨论、法庭审理,一篇长达30页的判决书诞生了,其中8页都是合同约定的各阶段利息、损失等金额的详细计算。

  判决书发出后,张海瑞还主动联系双方企业,把每一笔、每一条、每一项的计算一一讲清楚、讲明白。清晰的账目面前,入情入理的释法说理,当事人双方接受了判决结果。

  “办这几类案件就像做数学题,得‘斤斤计较’,一个数字、一分钱都关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张海瑞说。

  

  张海瑞在查阅资料。

  法官生涯的“高光时刻”

  从2010年底主办案件至今,办理案件3000余件,并办理了许多疑难复杂案件,近四年办案数量、质效数据均在重庆三中院名列前茅,无超审限、上访缠诉、造成舆情、重大发改案件……

  其实,这都是张海瑞一步步修炼出来的。

  在最初办案的几年,张海瑞也曾有过困惑,他判决的一些案件,原本案件事实清楚,审理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裁判结果也得当,但当事人就是不理解,坚持要上诉。为了弄明白“如何办好案”,他凭着对法律事业的热爱一头扎进案卷中寻找答案。

  2011年,张海瑞遇上了一起棘手的抚养费纠纷案。被告不承认孩子是其亲生子女,又不配合做亲子鉴定。面对被告的不负责和不配合,张海瑞作为承办人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依法推定亲子关系成立,并作出判决,保障了原告的合法权益。

  案子结了,“麻烦”却来了。被告不服判决,多次打电话对张海瑞进行威胁、辱骂,甚至在审判团队上门走访时被一盆脏水“伺候”,引来不少吃瓜群众围观。

  张海瑞头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他顶住压力,气场全开,先是用法官威严镇住了被告,后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把问题掰开了揉碎了分析,释法明理,和被告仔仔细细聊了一个多小时,不仅安抚了闹事的被告,疏散了围观群众,还让被告接受了判决结果并承诺支付抚养费。

  事后,大家都夸赞他胆大心细,张海瑞说:“我也怕呀,可是我是法官,我不上谁上,保护当事人权益、解决矛盾纠纷才是首位。”面对当事人的骚扰、围观群众的指指点点,张海瑞一点也没退缩,因为他知道为百姓主持公道,正是自己职责所在。

  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半点大意不得。

  在一桩房产确权案里,年近九旬的老太太将儿媳和孙子告上法庭,要求房屋归自己所有。按常规思路,只需审查原告的诉求是否符合房屋确权要件便可作出判决。但张海瑞考虑到亲人间的纠纷调解最好,便主动拨通老太太的电话,只听得那头颤抖的声音:“这是我和我老伴的房子,谁给我养老房屋就给谁,请法官帮帮我吧!”原来老太太年事已高,又因子女纠纷不断,被送到养老院生活。现如今儿女成讼,她只希望房屋重新回到自己名下,以房养老安享晚年。

  张海瑞明白,房子就是老太太的安身立命之本,在未能做通其子女等工作的情况下,他判决驳回儿媳和孙子的诉讼请求,维护了老太太的合法权益。

  案件看似已结,但张海瑞深知,因为这次“对簿公堂”,老人与儿女之间今后很有可能产生更大的矛盾。为进一步缝合亲情裂痕,庭审结束后,他特意将这家人留了下来,做起了“和事佬”,讲情、讲理、讲法,引用传统文化中孝子故事,教育几名子女履行赡养义务,最终老人的子女敞开心扉、放下成见,相互理解,再也没提上诉的事。

  “案件圆满处理的那一刻,心中满满的成就感,应该就是我人生的高光时刻。”张海瑞说,正是无数个这样的时刻,让他感受到审判事业的意义。

  “法官手里一件案,百姓心中一片天。法官办案要实现事了、人和,就要做到‘既要在其中,也要在其外’。”在日复一日、成千上万个案件的办理中,张海瑞渐渐悟出,只有将法、理、情真正融入案件中,才能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路子走对了,就不怕山高水长。光阴十六载,张海瑞在基层一线的锤炼中培养出了精湛的业务能力,连年被评为办案标兵、办案能手,各类优秀、先进表彰数不胜数。

  2019年,因办案成绩突出,张海瑞拿到国家级的重磅荣誉——“全国法院办案标兵”。

  

  张海瑞给小学生上普法课。

  普法战线的“排头兵”

  “海瑞,六一儿童节我们开展普法进校园活动,你可以结合校园霸凌讲个课吗?”

  “好的,我提前准备个课件。”

  “海瑞,国家宪法日普法宣传下乡,有没有兴趣?”

  “必须有呀,说说你们的计划。”

  普法宣传是法院一项重要工作,张海瑞长期是重庆三中院普法活动的参与者。

  这不,就在今年五一劳动节来临前夕,他又和小伙伴们来到长江师范学院,为即将走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上了一堂劳动者权益保护普法课。

  有一年六一儿童节,张海瑞带着普法小分队到武隆区后坪苗族土家族乡中心小学校,给孩子们上普法课。一堂课结束之后,张海瑞却走不出教室了。山里的大多数孩子都是第一次见到法官,他们纷纷好奇地围上前,不停地提问。

  “法官叔叔,你衣服上戴的是什么呀?”

  “法官叔叔,怎么才能当法官呢?”

  “叔叔,你下次什么时候来给我们上课呀?”

  张海瑞看着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耐心解答孩子们的疑问。天色渐晚,同事提醒:“再不出发,我们今天可回不去了,三个小时的路程呢。”他这才安抚好孩子们,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再一一挥手道别。

  “只要我们策划好普法活动,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海瑞,而海瑞不管活动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都会想方设法挤出时间,积极参与。”曾负责重庆三中院宣传工作的范辉告诉记者,从幼儿园、小学的普法小案例,到中学、大学的模拟法庭,再到田间地头的法律咨询,张海瑞的身影从不缺席。

  工作之余,张海瑞还积极撰写普法案例、调研文章。他撰写的多个案例入选中国法院年度案例、重庆法院典型案例,撰写的论文、征文荣获国家级、市级荣誉,承办的案件在中央电视台法治栏目播出,多场庭审、数篇文书在重庆法院“双优”评选中获奖。

  “普法宣传让我用不一样的视角看待案件,有助于我在审判中做到法理情的融合,关注案件对社会的指引效果。”张海瑞对普法宣传有着自己独特的体会,“我是在审判台上认识这个世界,而我想通过普法宣传的方式将我认识的世界告诉更多人。”

  

  张海瑞(中)勘验现场情况。

  温暖的“大家长”

  张海瑞带的队伍有点特别,庭里面员额法官平均年龄50多岁,而两名法官助理都是“95后”,面对这一情况,张海瑞调侃道:“我这也是上有老,下有小,这个家我得好好带。”

  小周是张海瑞的助理,在参与办理一起案件后,因当事人不服判决,时常电话骚扰他,小周认为自己没有办错案子,却不被当事人理解,对他的工作热情有些打击。

  张海瑞了解情况后给小周布置了作业——跟着庭里的法官接见当事人。跟着一个法官办案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还要跟着三个法官见当事人,小周心里暗暗叫苦,但还是每天准时准点出现在了调解室。

  不久后,一位当事人在庭审结束后,情绪比较激动,不愿离开法庭。恰巧张海瑞当下有紧急公务需要处理,留下小周去和当事人沟通。

  张海瑞这边火急火燎处理完工作,连忙赶到调解室,没想到的是,小周的沟通工作进展顺利。小周先是询问当事人家庭情况、工作情况,在看到当事人聊到子女时,面露微笑,才谈及具体案件,并承诺当事人会进一步做调解工作,还解答了当事人关于农村土地承包、遗产继承等法律问题。一番沟通后,当事人情绪平和地离开了法院。

  “我以前和当事人沟通一板一眼,缺少了人情味,这一个多月的跟学锻炼,学到了不少干货,果然实践出真知,还是我师傅有办法!”经历了这次“试炼”,那个元气满满的小周又回来了。

  照顾了“小的”还得照顾好“老的”。庭里办案任务重,难免需要加班熬夜,张海瑞担心年龄大的法官身体吃不消,便经常主动分担办案任务。

  长期伏案,颈椎和腰椎疼痛是法官的通病,张海瑞还时常给大家分享膏药,提醒大家注意身体。

  “海瑞虽然年龄比我小,但是经常关心照顾我们,有点像庭里的‘大家长’。”法官李勇说。

  “让老同志发挥办案热情,传递办案经验,让年轻同志既可坐堂办案,又可下田调解,还能写出优秀文书、调研文章。”张海瑞希望自己带的队伍是优秀的。

  这就是“六边形战士”张海瑞。

  

  张海瑞(左二)到当事人“家门口”审理家庭纠纷案。

  

  学精神 谈体会

  体民情 合民意 得民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才能有目标、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才能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作为人民法官,我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政治信仰、坚定法治信仰,做到司法为民,要做到心为民所想、法为民所用。工作中,要聚焦人民群众意见反映集中的难点、痛点、堵点,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体现民情、符合民意、赢得民心。

  

  手记

  小小身躯 无限力量

  初见张海瑞,给人一种“憨憨”的感觉,对谁都是笑呵呵的,说起话来不疾不徐。相处久了,才知道这种从容冷静带着经验累积和时间沉淀的力量,就跟他喜欢的柯南一样,小小的身躯却蕴藏着无限的战斗力。

  张海瑞幽默风趣,热情真诚,工作上有拼命三郎的干劲,生活中兼具文人的诗情画意;上能与老同志一起聊养生,下能与“90后”一起玩桌游;可与三五好友对酒当歌,独自一人时总是倚在家中窗台,凭窗眺望不远处的滚滚长江,赋诗一首。

  同事们说:“海瑞啊,别看他平时风风火火的,可爱操心了。”

  管理庭内事务,张海瑞今天提醒一下结案进度,指出一个文书差错,传授点办案经验,明天带点下午茶犒劳同事,再顺便送点膏药关心一下大家的颈椎和腰椎。

  同事们还说:“海瑞啊,是个热心肠的法官。”

  遇到困难群众,主动引导他们到相关部门开具证明,申请诉讼费减免;遇到困难群众,他加快进程,尽早结案,全力保障当事人的权益;对待每个当事人,他都热情、耐心听取诉求,解答疑惑。

  同事们又说:“海瑞虽然有开不完的庭,阅不完的卷,写不完的文书,都累得不行,但每天笑呵呵,精力满满。”

  面对疑难复杂案件,张海瑞总是勇挑重担,从不抱怨;除此之外,普法现场、“致远读书会”、微讲堂,院里的每个活动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原文链接:http://cqgy.cqfygzfw.gov.cn/article/detail/2024/09/id/810903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