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援律师余庆芳:做志愿者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时间:2021-03-01 来源:贵州省司法厅 作者:佚名

  余庆芳,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2020-2021年度“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地贵州省遵义市道真县。

  

  11月19日,是我到法律援助服务地工作整整一个月的日子。回顾这一个月的工作,成天忙忙碌碌,似乎过得挺充实,但又觉得没办几件像样的案子,内心有些忐忑不安。截至目前,我共接到7件指派的法律援助案件,其中民事2件、仲裁3件、非诉1件、刑事侦查阶段援助1件。除1件民事诉前和解结案外,其余案件都在办理中。

  查看这一个月以来的窗口咨询记录,共44人次,平均每天近1.5人次。当然,窗口咨询只是我的工作任务之一,更何况援助中心安排在窗口接待的工作人员小田自己就能够独当一面,偶尔遇到她认为解释不清的问题,才会叫我去窗口做解答。近期,援助中心专门做了一块牌子,上写“1+1志愿律师咨询服务”,我在公共法律服务区的预留窗口也有了自己的接待平台,虽然每天接待来咨询的人数不多,但也算有机会与法律援助的求助者直接面对面交流了。

  在我看来,做法律援助志愿者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要从自己熟悉的专业思维惯性中跳出来,去接触那些家长里短、婆婆妈妈、一般律师接触不到的小案件,需要再学习再了解。其次,要培养足够的耐心和定力,会做认真细致的思想工作。第三,要始终牢记我是志愿者,是法律服务的提供者,工作态度、作业模式都与受聘律师有所区别。

  然而,窗口咨询又是最能检验法援律师能力水平的试验场,我个人认为,合格的法援律师至少得具备两项“功夫”。

  第一项功夫是“听”功。来咨询的人一般文化不高,说话啰嗦不简洁,原本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白的事情,他会东拉西扯,绕半天。若是遇到年纪较大的大叔、大妈,则要从他们翻来覆去的表述中抓住关键点,必须得有足够的耐心倾听当事人讲完他的故事,梳理出他的诉求。有时候到了下班,当事人还没有说完他的“冤情”。我告诫自己服务窗口可能就是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阵地,对待当事人一定要“耐心,耐心,再耐心”,始终要点头、微笑,保持洗耳恭听的样子。只有认真倾听普通百姓的声音,找准当事人的诉求,梳理出解决当事人现实问题的多元路径以及最佳的解决办法,才是一名合格的志愿者、服务者。

  第二项功夫是“解”功。所谓“解”功,就是听完当事人的陈述,能够给出比较准确、合理合法的解答意见与方案。做了几天窗口咨询,突然发现自己的专业短板,之前没办过工伤案子,而这里来咨询的工伤人数还比较多。怎么办?我不能推脱不办,只能边学边干。于是,我就做检索,从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开始,研究案例,再梳理做赔偿项目表格,实在弄不明白的计算公式,就去政务大厅社保局工伤窗口向专业的老师请教、求证。经过几天的努力,已经不怵工伤纠纷咨询了。此外,我整理完成了援助档案的全套文书模板,为自己做志愿者第一个月里的收获和进步点一个赞!

  下个月,争取完成一到两个乡镇《民法典》社区宣讲,实现法治宣传“统计表”上零的突破。


原文链接:http://sft.guizhou.gov.cn/ywgz_97/lsgz/202011/t20201126_65381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