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为民生“格”致精微
一个指挥中心,让问题迅速反映到相关部门;一张防护网,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祥和与平安;一套新机制,让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
干部下沉社区与居民“面对面”,利用网络平台倾听问需,区、街两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一站式接待、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在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中,河西区通过多渠道访民情、听民意,聚焦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构建起“党建引领、一网覆盖、四级联动、群众共建”的社会治理模式,解决了一批难点热点问题。
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构建全方位市域社会治理体系
“听说要商家退预付款特别难,所以自己遇到这种事情时很发愁,没想到在这儿两天就解决了……”今年8月,市民王女士在下瓦房街道一处美容机构预付8000余元办了一张消费卡,进行祛痘美容。然而,几次美容后,王女士觉得效果不好,要求商家退还预付款,遭到拒绝。
无奈之下,王女士拨打8890求助。很快,河西区市场监管及行业管理部门介入该纠纷,帮助王女士维权。仅用两天时间,商家便退还了卡里的预付款,王女士连连称赞相关部门“高效快速解民忧”。
王女士的经历,恰恰反映出了在“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下,河西区大力推动基层治理工作的真实一面。
今年以来,河西区借助“双万”活动,组织万名党员进社区、万名团员做公益、践初心,党员干部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到社区“入列报到”。区领导包联街道、社区,各级党员干部明确联系点,带头到群众中去,与群众“面对面”拉家常,听取群众意见建议。
此外,河西区还充分发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度作用,各社区联系共建单位72家,选聘75名共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民警、物业负责人担任社区“大党委”委员,定期研究解决基层党建及社会治理相关问题。就这样,群众的一条条意见建议被分类归纳后,其中共性的、需要全区层面协调解决的问题被提炼汇总,纳入区委、区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安排推动。
特别针对涉及公共安全、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公共卫生的25类、164项社会治理事项,河西区制定了社会治理事项网格化办理规则,明确规范各部门确权转发、协调处置、督促回访等工作流程,其中就包括如何依法依规解决像王女士遇到的这类令老百姓头疼的“预付款退费难”等问题。
事实上,社会治理事项网格化办理,是河西区在深化网格服务管理、构建全方位无缝隙市域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举措。河西区不仅在14个街道、150个社区(筹备组)推进网格化管理机制,更将全区63个区属单位全部纳入社会治理成员单位,制定责任清单,“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建立“上下贯通、无缝对接、全域覆盖”的管理服务网,一“网”兜起区内大事小情。
紧盯民需靠前服务
“绣花”功夫破解治理难题
“‘网为民生、格致精微’,是河西区市域社会治理工作的理念。织密织牢基层防控网,紧盯民需、靠前服务,让百姓暖心、安心。”河西区网格化管理中心副主任金鑫总结了该区网格化管理的特点。
为了将社会治理工作做细做实,河西区拿出“绣花”功夫、精细态度,建立“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联动机制。所有信息汇总到河西区社会治理智慧指挥中心,该中心整合“8890”便民服务专线、政民零距离、“津治通”等各类平台信息,指挥调度、协调配合,结合“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统筹调配各部门资源,形成了一个高效运转的上报、处理和反馈“闭环”系统。今年以来,社区网格员通过“津治通”App上报各类事件5.6万余件,办结率达到98.6%。
“从源头上防范各类风险,开展排查救助工作,是目前网格员工作的重点。”河西区桃园街连荣里社区党委书记张海燕说。如今,社区整合统筹党员骨干、物业人员、平安志愿者、楼门栋长等力量,结合社区网格员日常工作,形成“合力”,真正做到“服务进家庭、管理到门口”。
11月2日傍晚,连荣里社区兼职网格员、志愿者张淑敏发现邻居田大爷没有取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送的午餐和晚餐,敏锐地察觉到情况不对,立即向连荣里社区居委会进行报告并通知了派出所。
此时,“四级联动”机制发挥了作用。张海燕带领网格员第一时间赶往田大爷家,确认了异常情况后,立即上报街道办事处。考虑到田大爷是独居老人,还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为了确保老人生命安全,在反复敲门没有回应并电话征求其亲属意见后,众人决定破门施救。
破门后,大家发现老人躺在客厅地上,尚有意识,便立即拨打120。之后,张海燕和网格员一边安抚老人的情绪,一边帮助老人配合医护人员做初步检查,并协助匆匆赶到的老人亲属将其送上救护车。最终,在得知老人身体无大碍后,大家悬着的心才落了地。正是因为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让在家意外摔倒的田大爷化险为夷。
“能解决的第一时间解决,需要‘吹哨报到’的,各相关部门会商解决,河西区的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工作目标,就是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金鑫总结道。
“矛调中心”集成服务
化解纠纷“只进一扇门”
寻常百姓生活中难免有磕磕绊绊,有矛盾不可怕,群众怕的是相关部门“甩包袱”“打太极”“踢皮球”。
为了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今年5月,河西区建成区、街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以下简称“矛调中心”),让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高效、快速解决。
区级“矛调中心”里包含民政、教育、住建等9个常驻单位和6个轮驻单位,人民调解员、心理咨询师及值班律师等社会力量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让群众解决问题“只进一扇门”,不走“冤枉路”。
针对一些积案难案,“矛调中心”相关负责人亲自挂帅,成立工作专班,实施“一案一策”。今年5月,在河西区委书记李学义的主持下,“矛调中心”解决了市民戴某拆迁纠纷的信访积案。
区住建委、区信访办等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工作人员先是了解戴某诉求,并结合人民调解员和心理咨询师的心理疏导,引导其理性反映问题。之后,李学义分别听取各部门汇报,与工作人员共同研究化解方案,推动问题化解。接待戴某时,李学义一边解释政策、耐心疏导,一边沟通协商,最终与戴某达成调解协议,圆满化解纠纷。
如今,区级“矛调中心”与14个街道的“矛调中心”协调联动,紧盯任务目标,压紧压实责任,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终于能吃上水了,真是解决了我家的一大难题。”9月下旬,家住陈塘庄街天山里社区的居民李大姐激动地向街道“矛调中心”和社区工作人员致谢,感谢他们协调楼内住户,为其更换了新的自来水管。
李大姐家住五楼,由于楼内管道老化,她家的自来水管流水不畅。李大姐夫妻俩身体不好,“吃水难”的问题让二人十分困扰。想协调楼下邻居更换水管,但大家一听说要破坏自家装修,都表示不愿意。
问题反映到街道“矛调中心”后,工作人员联合社区迅速展开工作。“已经不记得跑过多少趟了,挨家挨户沟通,希望居民理解李大姐一家的难处,争取大家的配合。”天山里社区党委书记张子瑾说。炎炎夏日里,工作人员的诚意打动了居民,最终居民们同意更换水管。水管很快更换完毕,解决了生活上的不便,李大姐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生活还在继续,群众的诉求还会不断出现。调动一切资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河西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目标,而在此“精耕细作”之下打造出的品质城区,将为群众带来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原文链接:http://www.tjcaw.gov.cn/zz/shgl/tjcaw-iiznezxs27965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