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部驻村 网格化作战 广州中心城区最大城中村未出现疑似和确诊病例
复工第二周,守在石牌村朝阳路口的治保队员陈耀新明显感觉到“回村的人多了”。应对每天近千人的返工潮,村里9大出入口始终秩序井然,即使下班高峰期,入村也无需排队。
有3200多栋出租屋、6万多外来人口的石牌村是广州中心城区最大的城中村,截至2月18日,村中未出现一例疑似或确诊病例。“村口都有人测体温、提醒戴口罩。每天都有人消毒,楼下也没人聚集打牌了,管理得很到位。”村民梅姨说,住在石牌村很有安全感。
划分27个防控小网格
170条小巷、3200多栋出租屋……初来石牌村的人常会迷路。外来人口多、出租屋集中,是城中村的特点,也是防疫的难点。
1月23日,广东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石牌村开始组织力量清洗街巷,筹备口罩等防疫物资。大年初一,村里已开始摸查人员情况,向村民普及防疫知识。早期快速反应,为防疫奠定了基础。
随着疫情的扩散,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各方力量如何有效调度?这一度是石牌三骏企业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池锦玲的担心。
直接把指挥部设立到村里面去,这是石牌村给出的答案。1月28日起,石牌村在村口设置指挥部,将街道、村、派出所、社区服务中心4股力量纳入。
“指挥部下设7个工作组,成为村里防疫的‘最强大脑’,实现快速高效反应,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池锦玲说,街道还成立了27支党员突击队,设立9个党员服务岗提供服务。
精准定位、快速反应,还有赖于网格管理、联防联控。进入指挥中心,一整张石牌村疫情防控作战图挂在墙上,在网格化的基础上,标记了所有应急服务站的位置、开放和封闭路口。
这张作战图,由基础地图标注而成。“最开始,我们彻夜分析如何管理,在地图上贴满了提示的小纸条,后来根据整体部署,整理出一张全新的防控作战图。”天河区石牌街党工委委员王天奇说。
依赖作战图,石牌村被分为4个网格27个小网格,落实到责任人。如今,石牌村一旦发生情况需紧急处理,从党员突击队到治保队、志愿者,几分钟内即可精准定位、及时响应。
“封村”设岗科技防疫
作战图有了,如何执行是关键。“这么多外来人口,说不担心是假的。几十年来,石牌村封闭管理是第一次,只能摸索着来。”池锦玲记得,决定封闭管理的那天,村里一口气开了5个会。
既要满足村民进出需要,又要做好防控,指挥部决定,将17个村出入口保留7个,后调整为9个。出入口实行“社长”负责制,布置一口三岗:健康监测岗、登记咨询岗和党员服务岗。既核查,又同时提供服务和咨询。
封闭管理中,摸清底数是基础,信息化管理也帮大忙。“村里设置3道防线:路口排查、上门摸查、大数据重点人群核查。利用穗康小程序,我们完成信息比对,还通过轨迹核查,确定了重点人群。”治保队员陈耀新说,这都是信息化带来的便利。
“请出示证件和测量体温。”返工回村的居民王先生初次进入石牌村,需在穗康完成自己的健康登记,核对身份信息、测体温后,才可入村,整个过程大约3分钟。登记一次后,王先生以可以凭借穗康小程序的登记截图进出,这比开放行条等方式,更为简便易操作。
这几天,应对复工回村的人流,为避免造成拥挤和排队的情况,村里将登记、检查的地点分流,不同地点间保持了一段距离,避免人群聚集。
“那位穿灰色衣服的兄弟,请戴口罩。”在信息化防疫上,石牌村还实现了“防疫宣传天上来”,联合区应急局,实现无人机喊话,宣传防疫知识。
湖北二房东组建志愿服务队
严把防疫关的同时,石牌村还对于居家隔离人员进行关怀。
在了解到辖区有孕妇因缺乏防护措施不敢去产检时,居委会第一时间送口罩上门。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为90名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提供了送饭、买菜、拿药等贴心服务。
从1月23日到现在,为抗击疫情,从指挥部到党员突击队,从治保队到出租屋管理员,大家已经在一线奋战了20多天。
“忙到吃泡面都来不及。”出租屋协管员董炳耀说,在最初排查的几天内,一百多个协管员向外打出了几万个电话,最终摸清了全村的人员情况,做到了百分百覆盖。
“很多岗位都是三班倒,没有谁有过怨言。”池锦玲说,令他们坚守的,是防疫工作中,居民的支持和理解。
目前,石牌村内居住湖北籍租户共计3600余人。周连松等20多名湖北籍二房东主动成立了防疫工作志愿服务队,每天通过电话逐个劝导老乡租户延迟返回。“我们跟他们沟通更方便,既能解除他们的心理焦虑和疑惑,也便于核对信息。”周连松说。
同时,周连松所在的服务队主动在村内分组巡逻,对未按规定佩戴口罩的租户、商户进行劝诫。周连松还自费购买1200个口罩捐给一线工作人员,他说:“作为村民,我想为大家的安全感尽一份力;作为湖北人,我也想参与防控和大家一起渡过难关。”
“从排查措施到上门宣传,一定是要从我们服务的对象角度来考虑,宁可我们忙一点,累一点,也要让我们的居民放心一些,方便一些。”池锦玲说,要谢谢居民的理解,到目前为止,村子里没有一例确诊、疑似案例,这段时间的努力没有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