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不能层层加码相互比“硬”

时间:2020-02-27 来源: 作者: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多地政策层层加码,一些疫情较轻的城市和地区盲目照搬疫情严重地区的管控措施,劝返外来车辆,社区封闭管理,租户不得入内,甚至家人一起打麻将也被判定为违反防疫的行为。

  疫情给我国带来巨大冲击,但大事面前不能乱了方寸,危急关头更需守住法治底线。如果疫情跨过生物界限,越至制度和文明领域,后果不堪设想。

  层层加码是一种唯上思维。“请领导放心”“让上级满意”,是某些基层领导干部的工作标准:为了工作,方式方法上就算有些过头,也没什么,领导不会怪罪,因为“初心”是好的。而且动静越大,领导越容易看在眼里,你一个“硬核”措施出来,我的措施能比你更“硬”,相互比“硬”的后果苦的只能是群众。

  层层加码是一种懒政思维。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中央要求要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差异化防控的前提是预判评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但是有些官员作风漂浮,不愿下苦功调研,更不愿承担疫情失控所带来的责任追究。大门一关,道路设卡,阻断人员流动,外来人员一律隔离,就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但这样的“硬核”措施能否真正隔离疫情不好说,但一定先重伤了社会和经济。

  层层加码是一种人治思维。有些领导干部喜欢讲要以“战时状态”应对疫情,如此做政治动员未尝不可,但“战时状态”非严谨的法律概念,会助长基层官员扩权和任性妄为冲动。按照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在突发事件应对中,地方政府确实有相机决断之权,公民私权应在相当程度上让位于公共利益,但政府必须严守法律边界,遵循比例和平衡原则,在尽可能小的损害下达到最优的社会效果。

  自2003年SARS疫情之后,我国17年未遇如此危机,但是17年法治建设的积累,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建设的全面推进,法治和规则应当像钉子一样锲入人们的思维之中,锲入权力行使的全程之中。

  疫情防控,全国上下众志成城,人们期待疫情赶快过去,也期待经济社会尽快恢复正常。疫情防控,越是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法治背景下,基层防控应当谨守法律边界,不应层层加码,相互比硬,相互斗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