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制度集成,重拳出击网络“套路贷”
周陈华
依法治理网络“套路贷”问题是个长期工程、系统工程,通过对规则的细化和完善,加速制度集成,有助于实现对涉网络“套路贷”违法犯罪行为的精准打击。
近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制定了《关于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打击与防范网络“套路贷”虚假诉讼工作指南》,这是江苏法院系统打击与防范“套路贷”虚假诉讼的又一重拳。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犯罪分子盯上了新兴的网络平台,利用P2P平台、网站、微信等信息网络作为犯罪工具,从事“套路贷”违法犯罪活动,不仅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破坏了网络环境,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莫大危害,之前屡屡曝光的“校园贷”惨案正是鲜活例证。
实践中,一些犯罪分子为实现非法讨债的目的,往往会通过虚假诉讼的形式,妄图借助司法的裁决和执行为其违法犯罪行为“背书”。这必然会导致司法资源的虚耗、司法风险的加大和司法权威的受损。因此,重拳出击网络“套路贷”是人民法院必须为、应当为,而且能够有所为的重点事项。
事实上,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非法高利放贷、暴力讨债的黑恶势力”正是重点打击的12类对象之一。并且,“两高两部”专门出台了关于办理“套路贷”刑事案件的相关工作意见。此次江苏高院制定的工作指南,紧盯社会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紧盯网络“套路贷”的个性特征,通过对规则的细化和完善,加速制度集成,有助于实现对涉网络“套路贷”违法犯罪行为的精准打击。
犯罪分子实施网络“套路贷”虚假诉讼,归根到底要靠一个个案件的“伪装”实现,网络“套路贷”虚假诉讼工作指南正是抓住了办理网络借贷案件的要害。从承办法官的视角来看,其一,该指南是“营养剂”,有助于审理人员加深对网络“套路贷”的认识,明晰在立案、审理、执行等各个环节的审查要点和处置方式。其二,该指南是“清醒剂”,提醒法官在办理相关案件时必须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一旦出现失察、失范行为,就必须承担相应审判责任。其三,该指南是“催化剂”,打击和防范网络“套路贷”不能简单按图索骥,它要求法官以此为契机,完善知识体系、加强实践历练。因此,这必将给实施网络“套路贷”违法犯罪的黑恶势力当头一棒,有力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纵深推进,促进网络借贷的合法、规范、有序发展。
依法治理网络“套路贷”问题是个长期工程、系统工程,必须兼顾速度和质量。人民法院在强化诉前调解、繁简分流的同时必须严格把关,绝不容虚假诉讼蒙混过关,必须统筹纠错与防错。要对已生效的案件“回头看”,该纠错的及时纠错。同时,要依靠提升能力作风、强化审判管理、加大引导威慑,切实规范网络借贷案件的办理,在遵循司法被动性的基础上,要主动加强对网络“套路贷”的前瞻性研究,积极融入社会综合治理体系,推动从源头上化解网络“套路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