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公交:配置了还要用起来
《北京市进一步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2019—2021年行动方案》日前印发,《行动方案》要求,地面公交逐步增加无障碍公交车,实现城市无障碍公交车配置率达到80%(11月24日《北京青年报》)。
对待弱者的态度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衡量标志。北京将实现无障碍公交车配置率达到80%,是关怀残疾人、保障残疾人便捷出行的体现,值得点赞。
所谓“无障碍公交车”,按照一些先进国家的做法,是指车内不仅有语音和字幕报站系统,还有残疾人专用座位以及安装有防撞软垫、安全带的轮椅停靠区,而且降低了上下车的踏板高度,后门安装有辅助残疾人上下车的手动翻板式踏板,坐轮椅的乘客可以轻轻滑出公交车。
事实上,国内许多城市包括北京早就有无障碍公交车,只是普及率不高,知晓使用率更低。今年4月,有微博博主在社交媒体发布一张动图,在动图中,一男士轻轻打开公交车车门处的手动翻板式无障碍设施,一位坐轮椅的老人轻轻滑出公交车。大部分网友看完后都表示,第一次知道国内公交车设有专门方便残疾人上下车的坡道。
在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情景往往是,推轮椅或婴儿车的乘客乘公交车出行,基本都是他人搭把手,把轮椅及其上面的残疾人或婴儿车抬进公交车,不少公交车司机也出面帮助残疾人抬轮椅,极少看到有人打开车门处的手动翻板式上下车坡道。
无障碍公交车及其无障碍设施的知晓率、实际使用率为何长期处于极低水平?一方面,宣传力度不够。一些地方在投入使用一批无障碍公交车时会向媒体发布新闻,但之后却未必能被大部分市民所了解。只有尽可能扩大、再扩大社会宣传面,才能提高、再提高市民的知晓率与使用率。另一方面,不排除公交公司及其司机嫌麻烦、怕耽误时间,宁愿让其闲置等情况的存在。在不少地方,公交车司机为多拉快跑,存在不停催促乘客上下车的现象。在这种现实之下,司机还愿意为乘客打开专门的上下车坡道,让“轮椅乘客”轻轻滑出去吗?恐怕更情愿“三下五除二”地抬出去。
因此,无障碍公交车不仅需提高配置率,还需提高知晓率、实际使用率。有人宣传才会有人知晓,有人知晓才会有人使用。公交车无障碍,公交公司及其司机的服务意识也要“无障碍”——具有关爱残疾人便捷搭乘公交出行的真心,具有包容残疾人给其制造“麻烦”的胸襟,而非“叶公好龙”,只将无障碍设施当作装点公交车的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