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小小印章见证一生信仰

时间:2019-11-19 来源: 作者:

  魏寅

  近日,“新中国70年 镇馆之宝70件”文物和档案故事网上征集活动评选结果在网上公示。一件看似不起眼的物品入选了“最震撼网民的70件‘镇馆之宝’”——收藏于周恩来纪念馆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章。

  一枚小小的徽章,见证一生的信仰。对于周总理来说,“为人民服务”是沉甸甸的承诺。老百姓过得好不好,始终是他最操心的事。三年自然灾害过后,他为解决人民的口粮问题耗费许多心血,仅一份《1962年至1963年度粮食包产产量和征购的估算》,就计算修改了145次之多。而这份估算表因为太长,被大家称作“哈达表”。

  其实,在宣誓入党那一天,共产党员都曾为自己佩戴上一枚“为人民服务”的“徽章”。但正所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要想像周总理那样,把这枚“徽章”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殊非易事。现在有些党员干部,随着党龄增长、职务提升,公仆意识没有增强,特权思想却潜滋暗长,嘴上喊着“为人民服务”,心里却想着“被人民服务”,忘了根本,变了初心。

  刘伯承曾说,老百姓不是命里注定要跟我们走的。过去跟我们走,不一定现在跟我们走;现在跟我们走,不一定将来跟我们走。这说明,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是最可怕的“敌情”、最致命的“短板”。从这个意义上讲,共产党员永远在赶考,“为人民服务”是一道终身考题,如果考不好,后果不堪设想。正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党必须警醒起来”。

  红色的记忆,可以给我们“警醒起来”的动力。回望历史,正因为中国共产党把“为人民服务”奉为宗旨,党的队伍里“只见公仆不见官”,才能“唤起工农千百万”,创造“地球上最大政治奇迹之一”。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平时不爱落泪”的毛泽东,一看到百姓受苦就会“忍不住要掉泪”;为什么刘少奇调研发现不少青壮年因营养不良而住院时,“再也抑制不住眼中热泪”……这泪水,朱德、邓小平也流过,孔繁森、焦裕禄也流过,每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都流过。这泪水提醒我们:“为人民服务”是渗入血液、融入灵魂的誓言,是恪守一生、躬行一世的信条。

  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为人民服务”,就是共产党人最大的业和勤。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把问题想清楚、把态度摆周正,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真正回答好“为人民服务”这道终身考题。如此,方能无愧于“人民公仆”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