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泰州:在铭记和奉献中书写人民警察的荣光
又到一年清明时——
朱汲、周宁、张金文、陈晓帮、许琳、钱华、朱建平、陈浩……自1996年8月12日成立泰州地级市以来,全市因公牺牲了22位公安民警,他们平均年龄44岁,最大的61岁,最小的仅有22岁。他们有的牺牲在案件侦查现场、有的累倒在服务群众一线,他们用热血铸就了平安、用生命践行了誓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树立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永恒丰碑。
每一名公安英烈的背后,都有一段惊心动魄的场景或感人至深的故事,那是人民警察践行对党忠诚、为民服务的真实写照,铭刻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心路历程。当一个个英雄的身影倏然离去,当我们沿着英烈的足迹追忆往昔,就会发现,这些英烈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标签:奉献。凝望那些逝去的背影,一个个平凡而崇高的名字、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再一次浮现在我们眼前——
“敬业+聪颖”
用累累硕果书写对党忠诚
从警一生,他共检验、复核鉴定尸(活)体1860多件,作出技术鉴定书540多份,接受政法部门法医业务咨询320多人次,撰写了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30篇,其中《试论自愿他杀》、《性窒息小议》、《非典型勒死的探讨》等论文填补了我国法医界的空白。
他就是江苏泰州公安史上最高荣誉获得者——朱汲。自1959年从事公安法医工作以来,朱汲以高超的技术,先后数百次为重大疑难案件的侦破提供了确凿证据。在身患鼻癌、丧失语言和听力后,仍一如既往拼搏在刑侦工作第一线。1989年被公安部授予“二级英雄模范”后,他以更加惊人的意志与死亡搏斗,先后8次晕倒在工作岗位上。1994年12月,被公安部授予“一级英雄模范”称号。
朱汲生前系泰州市公安局副主任法医师。1951年入伍后在部队中学习了一手过硬的法医鉴定技术,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几十年的辛勤耕耘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了当时法医鉴定界的翘楚。
1982年,朱汲在协助兴化警方解决一起疑难案件的技术问题时,突然鼻孔大出血,晕倒在检验台旁。当同事将他送到医院后,医生检验诊断:由于工作劳累,1981年査出的鼻咽癌病情再度恶化。
而朱汲是当时泰州周边县市公安机关唯一的法医,不仅要协助本地案件侦破,有时兄弟单位遇到技术难题,也请他协助侦破案件,敬业的朱汲从不推却。病情恶化后,领导安排他休息,可他却暗地里和在周边县市担任法医的学生说:“有困难,你们悄悄来找我。”
1983年盛夏,他在原泰县公安局当法医的学生送来33块尸骨,说是在村子河沟里打捞的,请老师鉴定死亡原因。朱汲拖着羸弱的病体,带着学生一边擦洗、检验,一边耐心讲解、指导。学生看他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劝他休息。朱汲却严肃地说:“法医工作哪能等。”经过20多个小时的检验分析,朱汲将法医鉴定报告交给学生,报告中准确鉴定出死者身高1.62米左右,年龄35岁左右,男性,已死亡两年,系脑挫伤,出血他杀,作案人数2人以上等数据。据此,泰县警方两天侦破这起案件,4名犯罪嫌疑人被绳之以法。
1985年,朱汲病情愈加严重,上海眼耳鼻喉医院决定为朱汲做开颅手术,手术风险极大,即便成功,也将失去说、听能力,只能吃流质食物。直到被推进手术台的那一刻,朱汲还握着局领导的手说:“只要我活着,请组织上同意我这个残疾人继续工作。”朴实而又赤诚的话语令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1995年,与病魔抗争了10多年的朱汲终于走完了他的人生历程,享年61岁。虽然他已离我们而去,但他那种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一直在激励着无数公安民警铿锵前行!
2016年9月9日,患上直肠癌晚期的原泰州市公安局技侦支队民警周宁,因病医治无效,带着对事业的美好憧憬和对生活的无限眷恋离开了世界,年仅32岁。此时,距离2015年9月12日确诊病情,他已经与病魔顽强抗争了300余个日日夜夜。
谦虚好学、阳光帅气、业务精湛的周宁是父母眼里的好儿子、战友心中的好兄弟、领导公认的“好苗子”。从片警到刑警、技侦民警,每一次转行周宁都很“抢手”,这源于他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2009年初,当周宁向父亲提出“想当警察”的想法时,让有着30多年工龄的老公安周京祥既惊又喜。他惊的是,儿子年薪十多万元的工作来之不易,现在居然要辞职;喜的是,没想到儿子参加工作之后竟有了从警的心愿。
在别人眼里,周宁有着一份很体面的工作。2007年6月,他从南京理工大学毕业,被山东一家大公司录用,成了一名行政管理人员。
周宁在山东工作期间发现,每次打电话回家,父亲周京祥不是在值班就是在加班。因为对双亲的牵挂,让他对警察的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于是,他决定参加招警考试。
2009年3月,周宁凭实力过五关斩六将,如愿以偿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走上公安工作岗位后,周宁很快进入角色。2011年12月,辖区发生多起入室抢劫强奸案。他和战友蹲守伏击,连续作战39天。2012年1月27日深夜,犯罪嫌疑人杨某落网,系列入室抢劫强奸案成功告破。
“他四年就换了三次岗位,总是被用人单位‘争抢’着要。”同事董楚江说。2014年,周宁被选到了专业技术要求更高的技侦岗位。
从警5年,周宁交上了一份这样的成绩单:侦办各类案件104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00余名,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意识+行动”
用浓浓真情践行为民服务
“我马上到!”是原靖江市公安局西来派出所社区民警张金文的口头禅。
张金文管辖的西来村和见龙村,常住人口1.2万,流动人口2000多,企事业单位多,商铺、网吧、游戏室、娱乐场所、洗浴中心遍地皆是。加上东临如皋、北衔泰兴,自古就有“少数民族村”的说法,历史遗留问题多,治安情况向来复杂,矛盾纠纷没完没了。
过去,派出所安排了4位民警一起分管这里。张金文工作一年后,摸透了辖区的情况,考虑所里警力紧张,他主动向所领导提出,“让我一个人管吧,多安排些警力去破案。”
提及“我马上到”,家人和同事感同身受。哪怕刚刚端起饭碗或钻进被窝,张金文说了就一定亲自到场,从不让辅警“代劳”。说起张金文的“有求必应”,西来居民同样深有感触,只要打他的电话,就从未爽约过。
2004年大年初五夜半时分,在家休息的张金文刚进入梦乡,报警电话就来了。兴隆街的网吧有人打架闹事。放下电话,穿好衣服,他迅即发动摩托呼啸而去。
“金文从不怕人找、不嫌人烦,他乐于被人找、乐于被人烦。”西来村熊会计对此印象深刻,因为正是张金文的快速反应,挽救了一个孩子的生命。
张金文牺牲后,西来村村民纷纷自发到村委会捐款。“5元10元不嫌少,表达我们的感情和追忆。”靖江互感器厂的职工马一平说:“老百姓心中有杆秤,只要你真心为老百姓做好事,老百姓会记住你的。”
跟张金文一样,同样从部队转业、担任社区民警的原高港分局胡庄派出所民警陈晓帮也是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
“他哪里是什么关节炎,竟然是心肌梗塞。”回忆起事发情景,辅警张建华话语哽咽。2014年9月17日15时,庵桥村村民冯圣银来到派出所,向陈晓帮咨询儿媳迁户口的手续问题。正当他招呼冯圣银时,双肘一阵没来由的剧痛,让他刚起身又一屁股坐在凳子上。
“老冯,你去楼下等我,可能是老毛病发作,我待会儿和你一起进村。”陈晓帮解释道。这时,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张建华接来热水,没想到一支烟的工夫,陈晓帮就从椅子上栽倒在地,全身抽搐,嘴唇发紫,渐渐失去心跳。
掐人中、捏虎口、心肺复苏术,胡庄镇卫生院医生和民警在现场轮番施救。20分钟后,陈晓帮被120火速送往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虽经多方抢救,最终还是没能挽回他的生命。据医院急救人员说,如果他在发觉手肘疼痛时就来就医,情况不会这么糟糕。
从16日早上8时30分到第二天早上8时30分,陈晓帮上了整整24个小时的“满班”。据民警刘洋介绍,其实17日师傅本可以休息一下,但警务缠身,根本歇不下来。
“10时,我们还通过电话。”村民夏荣才接过话茬,“向我了解村里的治安状况……”老夏是村里的困难户,平时陈晓帮一有时间就会来和他唠唠嗑,帮他解决生活问题。
临近12时,陈晓帮才有了一丝闲暇,从街边买来20多个包子,骑上小电动车匆匆赶往母亲的住处。由于母亲的住处距离胡庄镇很远,他往往利用午休时间,陪老人聊天、吃饭,对工作认真,待群众热情,对待家人同样无微不至。
“流血+牺牲”
用赫赫战功捍卫执法公正
2010年3月31日,原姜堰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许琳和往常一样提前1小时赶去上班。
上午,许琳去泰州看守所提审犯罪嫌疑人王某。此前王某曾因盗窃被司法机关处理过5次,有较强的反侦查经验,因此许琳主动请缨提审这块难啃的“骨头”。
16时他回到中队时,得知当天上午张甸镇抓获了一名到村民家行窃的犯罪嫌疑人袁某,需要刑警到场勘查。
17时,许琳和其他3名民警被安排前往袁某住处搜查。当日晚7时20分左右,许琳和杨峰、秦朗等民警在当地村干部陪同下,来到袁某的住处进行搜查,当他和杨峰爬至二楼时,许琳发现有楼梯通往阁楼,“一片黑暗,他还问,有没有灯?”杨峰回忆说。
“细心点,你查右边,我查左边。”这是许琳说的最后一句话。两分钟后,突然“噗”的一声,冒起一股灰尘。“许琳,什么东西掉下去了?”而此时,已经没有回音。
后经勘查,阁楼拐角处用石膏板铺设的地面,难以承受许琳身躯的重量,他坠落的高度达12米,鲜血染红大地,催人泪如雨下。
当日晚8时许,许琳终因伤重不治,抢救无效而憾别人世,年仅27岁。
英雄不朽,英名长存。因公殉职后,许琳同志被江苏省委追认中共正式党员,被省公安厅追记个人一等功,在党和人民心中竖起一座永恒的丰碑。
荣获江苏最美警察特别奖、原姜堰区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副大队长钱华同样牺牲在执勤岗位上。
2017年7月26日10时,钱华在会议室听完全省公安英模事迹报告会后,按照前一天确定的战高温集中整治统一行动方案,带着巡防队员顾桂平赶到姜堰火车站执勤。
到达火车站执勤点后,钱华询问了值班情况。在翻阅盘查记录本的时候,他突然“哎哟”一声弯下了腰,霎时脸色惨白,汗水很快湿透了衣背。
值班民警袁小强赶紧上前,跟顾桂平一道将钱华搀扶上车。
7月26日11时20分,从医院传来噩耗——钱华走了,享年50岁。7月30日上午,从殡仪馆到革命公墓,数千名群众手持白花、横幅自发来到路旁,送别心目中的英雄。
“标杆+示范”
用过硬作风彰显纪律严明
在全市因公牺牲的公安英烈中,陈浩、朱建平的名字格外醒目,令人肃然起敬。他们不仅是党的好民警,也是党的好干部。
朱建平生前系公安高港分局第一任局长,因长期带病工作、疲劳过度导致突发大面积心肌梗塞,于1998年10月10日与世长辞。
1997年4月,他奉调组建公安高港分局,当时该局可谓“家徒四壁”,连食堂的液化气瓶都是企业捐赠的。局机关只有12个人,项目征地矛盾需要与百姓沟通协调,朱建平总是站到一线做好解释劝导工作。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这是朱建平的口头禅。工作中,他始终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凡要求民警做到的,他自己率先带头做到。
1998年4月,朱建平因劳累过度住院抢救。抗洪期间,尽管白天已经超负荷工作,但他晚上还是一柄手电筒、一双长雨靴,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江堤上彻夜巡逻。
1998年10月,他连续出差8天,8日晚上11点到家,凌晨3点赶到泰州处置交通事故,9日又忙碌了一天,10日凌晨突发心肌梗塞。
“尽管有背井离乡的心酸,尽管有难以言表的苦衷,尽管有白手起家的艰难,但为了高港的经济发展,为了高港的公安事业,就是死我也无怨无悔!”这是朱建平在1997年述职述廉工作报告中的一段话,不料一语成谶。
同样,原市委防范办主任、市公安局党委委员陈浩的一生也是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光荣的一生。不论在哪个岗位,他始终不忘初心,坚持工作高标准、对己严要求,用过硬作风赢得了大家口碑。
原文链接:http://www.jszf.org/ymfc/202104/t20210401_59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