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就医环境 增进民生福祉

时间:2021-03-09 来源:北京纪检监察网 作者:佚名

  

  

  

  卫生健康事业关乎民生福祉,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代表委员表示,“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围绕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做出周密部署,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目标,体现了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红利的坚定决心。

  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经历了一次大考。回忆起作为浙江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经历,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告诉记者,非常时期,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热门诊都是临时改造建设的,规范化程度较低,接诊能力有限,“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健全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和物资保障体系尤为重要,应当将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标准化建设作为补齐公共卫生体系短板的重要任务抓好抓实,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

  全国人大代表、十堰太和医院院长罗杰同样关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针对在基层开展调研时发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匮乏、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罗杰所在的医院与9家社区医院建成了紧密型医疗体。“我们围绕‘小病能治,大病能识,重病能转,慢病会管’的目标对医务人员开展了重点培训。”罗杰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这也对医务人员和医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均预期寿命是评价卫生健康工作的主要指标之一。“十三五”期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从76.3岁提高到77.3岁,“再提高1岁”的目标如何实现?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表示,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肿瘤和慢病发病率上升,慢病治理成为长期性重要工作,应当对医保进行结构性调整,提高门诊医保报销比例。“未来卫生健康事业要从‘延长寿命’转向‘延长健康的寿命’。”

  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咸丰县清坪镇申李坝村村医杨芳说,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完善基层人才队伍保障机制,继续强化对村级医疗基础设施的投入,“打好农村医疗人才培养、引进、激励组合拳,配备更多智能化硬件设备,让群众就医环境得到持续改善,托好托牢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全国人大代表胡春莲认为,加快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同时,需要大力开展全民健康教育。针对当前健康教育配套制度不完善、资源难以协调等问题,她建议制定加强医疗机构健康教育职能的管理规定及实施细则,建立常态化机制,在慢病、心理咨询等需求较强的领域开设健康教育门诊,鼓励志愿者和退休医生、高年资护士参与坐诊,助推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步入数字时代,科技正前所未有地改变着医疗行业。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湖南省委会副主委、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院长张国刚介绍,5G网络具有速度快、时延短、容量密等特点,能够实现优质医疗资源远程共享和实时信息交互,提升医生诊断效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有效缓解医疗资源匮乏、医护人员短缺、医疗水平分布不均等问题,“推进5G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是时代潮流、大势所趋。”(左翰嫡)


原文链接:http://www.bjsupervision.gov.cn/ywyl/202103/t20210309_73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