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飘满扶贫路 — —荆州开发区公安分局精准扶贫侧记
去年金色十月,秋高气爽,荆州开发区滩桥镇花湘村花港片区的虾稻养殖基地里,沉甸甸的谷穗压弯了稻杆,金灿灿地随风摇曳,滚滚金浪有节奏地翻腾着,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微风拂来,一路稻香。村民们正利用久违的好天气,在自家院子里翻晒此前收割好的稻谷。
沿路走访下来,不断有村民与驻村工作队员打招呼,话家常。驻村5年多来,他们已与村民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5年多时间里,驻村工作队按照荆州开发区公安分局指示,紧紧围绕“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目标,从扶困、扶志、扶智等多角度倾力帮扶。2018年年底,曾经身患重病、屋不避雨、基本温饱得不到保障的65户贫困户234人,全部脱贫出列。他们用汗水和热情,为群众浇灌出了幸福花。
办民生之事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通往花港村四组与五组交界处的小道边上,沟渠的水缓缓流淌着,渠上立着一座新建的水闸。这座水闸,被村民们称为“幸福闸”。
花港村村民多以种植水稻为生,因村中没有完善的排涝通道,庄稼收成受到影响。驻村以来,工作队年年组织人力修复淤塞严重的渠道,但效果并不佳,修水闸被提上了议程。
2020年5月,在分局的支持下,驻村工作队筹到4万余元资金,在此修建了一座新闸,村民们再也不用手动垒“坝”蓄水,拆“坝”排水了。
驻村工作队的精准施策,不仅让涓涓细流流进了庄稼地里,也流进了群众心中。
驻村要助村,扶贫要精准,这是工作队驻村初就定下的目标。驻村初,发现不少贫困户住房存在安全隐患后,工作队将情况上报。该局召开专题党组会,研究花港村危房改造问题,强调“住房保障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一环,无论付出任何代价,决不让任何一户、任何一人住危房。”
村民荣和军今年50岁,独身一人,无固定职业,住在濒临坍塌的房子里。遇到下雨天气时,外面下大雨,他家就下小雨。
工作队了解情况后,为其申请到政府补助款,对房屋进行加固翻新。2018年,荣和军欢欢喜喜搬进了“新房”,这位中年汉子激动地差点落泪。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还能住在如此宽敞明亮、干净整洁的房子里。
改造后的房子↓
在告别屋不避雨的居住环境后,荣和军也告别了饱一餐饥一餐的日子。在工作队帮助下,他应聘到开发区一家企业上班,每月收入稳定,精神面貌得到改善。
像荣和军这样享受到危房改造,或维修、异地拆迁安置的还有11户帮扶对象,分局共争取了20余万元资金,只为了让他们“住有所居”。
要致富,先修路,路通则财通。花港村一组有一条长达500米的“烂路”一直是村民的心结。这条路没有硬化,平时坑洼不平,雨天更是泥泞不堪,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为改善村民出行难、拉运难问题,驻村工作队经过实地查看、测量核实,向分局汇报,与村“两委”商定修路计划,并于2017年,筹款6万余元对该路进行了修建。
改造后的路↓
谋民生之利 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扶贫工作不仅要送温暖,还要送去自力更生的能力。产业扶贫无疑是实现脱贫致富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了。
通过走访,驻村工作队发现村里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制约村民增收。而只有选准产业,开辟新路,多渠道增加收入,脱贫步伐才能加快。
制定好了“规划图”,更需要“施工图”。花港村耕地面积2076亩,其中旱田412亩,水田1653亩,如何有效发挥现有村级资源,助力花港村更快更好发展?
高度决定视野,视野决定未来。驻村工作队外出学习产业脱贫的成功经验,规划该村产业脱贫致富之路。2018年9月,该村成立虾稻养殖合作社,流转帮扶对象家中530余亩土地,投资300余万元发展虾稻养殖产业。此外,有7户帮扶对象通过贷款,投资几十万元到虾稻养殖基地。
帮扶对象通过“合作社+土地流转”的运营模式从中收取租金和分红,有劳动力的还可以在合作社打工,实现“一份土地三份收益”的美好局面。
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给传统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给这些帮扶对象带来了新的希望,也激发了其他帮扶对象脱贫致富的决心,可缺技能、缺资金一直是他们创业的一道坎。为此,驻村工作队深入他们家中,对有创业意向的逐个登记造册,帮忙申请小额信贷。
在政策帮扶下,贫困户李卫林养起了虾,夏良和承包了30几亩农田种粮食……花港村党支部副书记杜光洪介绍:“仅2020年就有8户帮扶对象申请到了小额贷款。”期间,驻村工作队还请来农技专家,为他们充电。
扶贫要扶志,致富先治心。精准扶贫不仅在于扶贫项目、扶贫资金的投入,更在于心的投入。在扶贫过程中,驻村工作队用“精神扶贫”引领精准扶贫,实现物质富有和精神富足联动推进。
曹阳家曾是出了名的贫困户。岳父彭桂秋年过八旬,年老多病,岳母和妻子患有重疾,女儿正上初中,他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
驻村工作队了解情况后,为曹阳家申请了低保、医疗保险和教育补助。该局通过民警捐款和爱心企业资助,筹集4万元帮扶资金,对他家的房屋进行翻修。为帮他重塑生活信心,驻村工作队为其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工资加低保、土地流转金,每年还能小存一笔,今年家里还买了空调呢。”生活逐步向好后,曹阳斗志满满,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立下了“靠自己努力奔小康”的目标。
解民生之忧 解决难题办实事
扶贫先扶志,扶志必扶智。
让帮扶对象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按照分局要求,驻村工作队严格落实资助政策,组织开展了奖励大学新生、资助困难家庭等教育助学活动,有效激发贫困户“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学习热情。
“儿子利用课外时间找了兼职,自己赚生活费。”走访中,村民王力向驻村工作队说起了儿子近况。
48岁的王力,因车祸丧失劳动力,年过七旬的老母亲为贴补家用,在家附近打工。去年9月,儿子收到了武汉轻工大学录取通知书,可数千元的学费让王力犯了难。
“你不用担心,我们来想办法让他顺利入学。”为确保扶贫工作落实落地,分局对6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逐一明确了一名机关干部为帮扶责任人,及时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得知王力的心事后,帮扶责任人的承诺给王力吃下了定心丸。
一天后,帮扶责任人带着爱心企业负责人来到王力家中,送来一万元助学金。爱心企业负责人还当场表态:“只要你孩子在校期间表现好,我们将资助他到大学毕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有效推进教育扶贫工作,驻村工作队把发展教育作为“治愚”和“扶贫”的根本手段来抓。经统计,2019年秋季学期至今,“雨露计划”扶贫补助5人;2018年秋季学期至今,教育扶贫补助14人。
除了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也是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在65户贫困户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所占比例不少,驻村工作队把医疗扶贫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每个贫困户家中。
现在,村里给贫困户均买了基本医疗、补充医疗、大病医疗3种保险,任何大病自费部分均不超过5千元,从根本上遏制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五载风雨扶贫路,一枝一叶总关情
目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下一步,驻村工作队将继续保持坚韧不拔的韧劲和久久为功的使命,在巩固脱贫成果上下功夫,对已脱贫人口定期开展“回头看”,着力进行“回头帮”,努力实现村美、人和、致富奔小康的幸福生活。
原文链接:http://www.hbcaw.gov.cn/dwjs/31890.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