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社论:奋力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
法治建设规划事关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全局,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长远发展的大事。制定《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作出的重大决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统科学阐述了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战略性问题,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在这一伟大进程中,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规划》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成果,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的成就和经验,聚焦党中央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眼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未来五年的法治中国建设进行科学谋划和周密部署。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专门规划,《规划》既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十四五”时期统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各地区各部门要准确理解和认真贯彻《规划》精神和要求,确保《规划》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
要加强党对法治中国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要始终坚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切实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要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通过法治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巩固执政地位、改善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要始终坚持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正确方向,传承中华法系优秀思想和理念,借鉴人类优秀法治文明成果,坚定“四个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既要立足当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又要着眼长远,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促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加强宪法实施监督,推进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坚定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要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完善立法工作格局,加强重要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健全立法工作机制,强化地方立法工作。要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体制,深入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切实加强对立法、执法、司法工作的制约和监督。要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加强各类保障,筑牢法治中国建设的坚实后盾。要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坚定不移地推进依规治党,全面提高党依规治党、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
要依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要围绕新时代国家工作大局,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要强化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综合利用立法、执法、司法等手段有效应对挑战、防范风险。要善于运用法治解决国际争端,善于运用法治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贯彻落实好《规划》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准确贯彻《规划》精神和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狠抓落实、务求实效,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奋力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原文链接:http://www.hnzf.gov.cn/Info.aspx?ModelId=1&Id=5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