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法院第6期“审学研”第一场课题研讨会聚焦社会热点 探析未成年人犯罪防治司法实务优化路径
丹桂飘香秋意浓,金秋时节硕果丰。10月中下旬,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学研”基地迎来了一场场全新课题研讨会。
理论之树常青,实践之景常新。10个课题研究成果聚焦当前人民法院工作热点、重点、难点问题,第6期5名“审学研”驻院研究人员逐一走上讲台,现场分享研究成果和收获体会。
东港市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金一在汇报课题
日前,省法院第6期“审学研”第一场课题研讨会拉开帷幕,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开展。
省法院副院长贾娜参加研讨并点评。课题理论导师、辽宁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范淼,辽宁大学副教授王晓滨,中国刑警学院副教授刘文强,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于洋,课题实践导师、省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法官周文政以及部分青工委代表、第6期“审学研”研究员全体参加研讨。
热情高涨的研学氛围,思想碰撞的破题之行,驻院研究员对课题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完善有了更为清晰的方向。
参与旁听的其他“审学研”驻院研究员们表示,通过提供系统课题辅导、提供典型案例和数据支撑、邀请专家学者提出建设性意见、制定个性化实地调研计划、走到台前交流分享,“审学研”驻院研究员的理论水平、法律思维、业务能力得到综合提升。
“这次开阔研究视野、丰富实践经验的‘头脑风暴’让我们受益良多。”与会青年干警们这样说道。
·课题亮点·
第6期“审学研”驻院研究员、东港市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金一在课题“轻刑化背景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运行研究”中,提出制约当前认罪认罚案件质效的程序性问题,省内外刑事领域专家学者和辽宁法院刑事审判资深法官共同围绕课题分别发表独到见解。
在另一课题“刑事审判视角下未成年人犯罪防治”中,金一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类型、特征以及原因进行总结和梳理,从立足刑事审判职能、延伸职能及与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等维度探析未成年人犯罪防治司法实务的优化路径。
·专家声音·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是一项民心工程、未来工程。针对“如何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与会专家展开深入研讨。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课题以刑事审判为视角,从法院角度提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防治对策。然而未成年人犯罪防治工作更多地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参与,通过审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分析总结犯罪的原因,提出的防治对策应当面向全社会。坚持治标和治本相结合,还应当进一步思考建议如何尽快落地见效。
——省法院副院长贾娜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刑事审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课题论文立足司法实践,问题意识突出,探析了未成年人犯罪防治司法实务的优化路径,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尤其是未成年人前科封存和前科消灭制度具有前沿探索意义,下一步还应继续深入研究该制度的具体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
——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于洋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是一个热点问题,选题从刑事审判的角度探讨未成年人犯罪防治具有新颖性。课题实证研究到位,原因分析思路清晰,防治对策有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未成年人防治综合保护体系,是很有价值的理论设想和探索。同时提出可以丰富研究方法,如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梳理未成年人、家长、学校等方面的意见,更能丰富论证。
——中国刑警学院副教授刘文强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受社会广泛关注,选题切合理论前沿,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工作范畴广泛,但犯罪防治工作是社会深层治理的问题,即使短时间内收效有限也是正常的。
对论文下一步研究方面提出一点建议,在犯罪学理论基础方面,可以考虑选取一到两个理论结合实际详细论证。
——辽宁大学副教授王晓滨
最高人民法院在今年5月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及犯罪防治工作的意见》,强调综合惩治,注重前端预防。课题的选择和阐述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未成年人案件审理还是要落实好“三合一”(刑事、民事及行政案件“三审合一”)的审理机制,同时坚持不懈地做好未成年人法治宣传工作,以未成年人更能接受、更能触及未成年人内心的形式开展。
——课题实践导师、省法院刑一庭法官周文政
课题从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案件审判的角度,结合实务中的数据和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经过充分理论论证,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路径。经过几稿修改,论文质量有了很大提升,是一篇合格的结业课题。对于下一步研究,我建议从社会治理角度深入思考未成年人防治对策。
——课题理论导师、辽宁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范淼
原文链接:http://ln.ln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4/11/id/818359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