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镇宁自治县司法局:蜂糖李产业“三度解纷”工作法

时间:2024-10-31 来源:贵州省司法厅 作者:佚名

  

  镇宁自治县作为蜂糖李原产地,全县种植面积22.01万亩,带动1.5万户6.2万人增收致富,实现产值突破三十亿。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随之而来的各类矛盾纠纷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蜂糖李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近年来,镇宁自治县司法局创新实施“三度解纷”工作法,有效推动蜂糖李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来,共排查涉农矛盾纠纷1200余次,化解蜂糖李产业矛盾纠纷400余件(其中土地纠纷93件,合同纠纷105件,劳务纠纷114件,其他纠纷90余件)。

  一、注重夯基垒台,让调解工作有力度

  搭平台。司法所指导各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公安派出所内设立驻所调解室,驻所人民调解员按规定实行轮换制,驻所的乡镇(街道)、村(社区)专职人民调解员一月一轮换。驻所调解室整合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律师事务所等优势力量,及时排查化解蜂糖李产区矛盾纠纷,有效避免纠纷激化。

  

  强队伍。在强化各乡镇(街道)驻所调解室职能的基础上,聘用文化程度较高且热爱人民调解工作的有志青年和推选在当地有威望且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五老”人员充实到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同时,在农业产业链中选拔具有较高法治素养、在群众中有威信、能够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法律明白人”,发挥“法治宣传员、纠纷调解员”作用,大力推进蜂糖李产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建机制。依托“多所联动”工作机制,规范驻所调解室各项职能职责,依法依规明确纠纷移送、通报协助、责任划分等规范流程,对调解过程中矛盾纠纷可能激化升级的风险隐患预判处置作出具体规范性规定。建立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和根据需要随时召开工作例会制度,及时总结研究和优化部署工作。

  二、注重分类施策,让纠纷化解有广度

  下好纠纷苗头化解“先手棋”。坚持预防为先、抓早抓小解纷原则,强化驻所调解室督促指导力度,充分发挥网格员、“村级平安专干”、人民调解员“熟人、熟事、熟地”优势,对蜂糖李从种植、管护、采摘到交易的各个环节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及时获取苗头性、倾向性、一般性纠纷信息,做到问题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

  打好疑难纠纷调处“组合拳”。对涉及金额较大、果农较多的矛盾纠纷,由村级上报乡级综治中心统筹研判和分流交办,由驻所调解室联合法庭、市场监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等部门,对照矛盾纠纷和多元化解机制,开通司法确认和执行保障绿色通道,联动化解蜂糖李产业矛盾纠纷。

  用好法律咨询“两条线”。不定期协调县域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依托线上“互联网+”与线下“坐诊”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蜂糖李法律咨询热线、微信公众号、坐班等渠道,围绕农资、种植、销售做好线上线下法律咨询,为涉农商事纠纷提供专业有效的法律咨询解答3200余人次,引导果农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纠纷,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

  三、注重系统集成,让源头治理有深度

  法治宣传精准“制导”。各基层调解员、村(社区)干部等结合矛盾纠纷实情,通过生动鲜活的案例开展精准式普法,充分利用公众号、微博、抖音号等新媒体进行宣传。同时,以普通话、布依语、苗语三种语言在种植蜂糖李的村寨滚动播放调解典型案例视频音频,扩大宣传渗透力和影响力,覆盖面达4.5万人次,切实提升果农运用法治思维解决矛盾纠纷的意识。

  部门联动重点“整治”。聚焦蜂糖李生产、销售时段,与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公安等多部门联动,开展农资市场、产品市场深度整治行动20余次,向果农普及农资购销的法律法规、信贷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从源头上预防因假冒农资引发的产业链内部纠纷。

  法制审核源头“管控”。对3万亩蜂糖李标准化经营项目集群授信协议、蜂糖李种植示范园承包合同、蜂糖李母树园管护合同等进行法制审核,在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坚持以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为导向,从项目授信、苗木管护、产品购销、品牌运营等方面入手,开展法治监督,从源头上减少政府与企业、农户的矛盾纠纷。三年来,在法治护航蜂糖李产业发展方面提供法律意见建议130余条,审查相关合同文件60余份。


原文链接:https://sft.guizhou.gov.cn/xwzx_97/sxdt/202410/t20241031_8600354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