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客户端】从“你向我证明”到“我为你证明”——马鞍山市高标准建设“无证明城市”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时间:2024-10-21 来源:安徽省司法厅 作者:佚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马鞍山市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证明多、出具难、多头跑”等堵点痛点问题,坚持“更新理念+规范清理+数据赋能+科技支撑”协同并进,高标准推动“无证明城市”建设,初步实现让“数据跑”代替“群众跑”,让“政府查证”代替“群众自证”。针对企业和群众“证明的烦恼”,马鞍山市率先在全省启动“无证明城市”建设,率先在全省上线“无证明城市”查询核验系统,率先在全国研发运用直接刷脸办证的“无证明城市”桌面交互终端,全市通过刷脸核验实现无感“免证办”13.6万件次,实现了从“你向我证明”到“我为你证明”的重大转变,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显著提升。

  一、系统化推进,树牢无证利民“新理念”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政务服务是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环节,是营商环境的一块试金石。马鞍山市将“无证明城市”作为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在理念上进行深刻转变,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通过召开高规格动员会、高密度座谈会、高质量培训会,推动各级各部门切实更新观念,牢固树立证明材料免提交不仅不违反法律规定,还是深入贯彻“放管服”法律法规的创新举措,是依法行政“升级版”的人民至上理念。

  (一)转变思想观念,推动政务服务“无证办”。传统政务服务模式中,需要群众和企业自行准备并提交各类证明材料,不仅增加了办事成本,也降低了服务效率。马鞍山市将“群众自证”的被动服务模式转变为“政府查证”的主动服务模式,主动承担起信息核验的责任,通过内部数据共享和跨部门协作,减少群众和企业的证明负担。上线的“政民通·马上办”无证明查询核验系统,实现了50类证明材料的免提交,让企业和群众切实感受到“无证明办事”带来的便捷与高效。

  (二)打破数据壁垒,推动政务服务“无感办”。“无证明城市”建设需要政府部门系统内部数据的流通和共享,以往由于部门间壁垒和信息孤岛的存在,数据共享一直是一个难题。马鞍山市主动打破数据壁垒、树立全局观念和共享意识,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推动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互联互通,实现了“数据跑”代替“群众跑”。如市公积金中心将“无证明城市”桌面交互终端设备与住房公积金核心业务系统对接,采取证明材料直接嵌入住房公积金业务服务事项的方式,群众办理业务只需在终端设备上选择对应的服务事项,通过本人刷脸授权便能一次性调取此项业务的所有证明材料,工作人员“一键”就可将这些证明材料直接导入业务系统。

  (三)规范办理机制,推动政务服务“无忧办”。不断规范和优化办理机制,出台督查通报、考核评估等工作机制,将“无证明城市”建设等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情况纳入法治督察环节和法治政府建设年度考核指标。规划配套出台投诉举报、责任追究、容错纠错等管理办法保障“无证明城市”建设制度化推进。强化多元参与,邀请群众、企业对政务服务进行体验监督、座谈交流,研究分析痛点、难点和堵点,持续优化办事流程、提升办事体验,努力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无忧”。

  二、规范化清理,编制证明材料“总清单”

  证明材料清理是“无证明城市”建设的前提性、基础性工作。马鞍山市按照“真实、准确、完整、规范”的原则,严格梳理证明材料清单,对全市政务服务事项中所需的各项证明材料进行全覆盖、精细化排查,实行清单式管理,逐项明确证明名称、类型、开具单位、法律依据以及免提交方式等要素。全市各级政务服务部门共梳理证明材料6000余个,通过取消、告知承诺、数据共享、部门核验等方式已经实现免提交5000余个。

  (一)严把申报关,确保“应报尽报”。认真审核申报单位的证明材料全不全、准不准,避免应报未报。坚持“三看”,一看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二看《马鞍山市行政许可事项清单》《马鞍山市市级政府权责清单》明确的职责;三看国家和省对本领域相关政务服务事项是否取消或调整。

  (二)严把依据关,确保“应减尽减”。全面审核证明材料的设立依据、设立的科学性,避免应减未减。坚持“三个一律”,一是没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一律取消;二是能够被其他材料涵盖或者代替的,一律取消;三是出具单位无法调查核实的,一律取消。

  (三)严把免交关,确保“应免尽免”。科学研判证明材料免提交的具体方式,避免应免未免。坚持“三个应当”,一是相关事项国家、省已经实施免提交的,应当免提交;二是相关事项先进地区已经实施免提交的,应当免提交;三是相关事项上级及外地均未实施免提交,但经综合研判,强化事中事后监管风险可控的,应当免提交。

  三、数据化赋能,建好政务服务“数据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马鞍山市深入推动政务服务数字化,通过打通数据壁垒、联通数据孤岛、推动纸质证照电子化等举措,努力用政府“证照库”代替群众手中“档案袋”,全力开启马鞍山“无证明”时代。

  (一)打通数据底层,推动数据归集。积极对接国家、省级数据落地应用,对政务服务大厅一线窗口实地调研开展数据供需对接,梳理出51类数据需求,编制《2024年“无证明城市”建设数据共享责任清单》等清单。破除政务数据壁垒,打通27个数据接口、23类电子证照接口,实现50类数据归集共享,身份证、社保证明、电子营业执照等16类高频数据100%覆盖。按照服务事项中证明材料使用“高频优先”的原则,分类开展“无证明城市”建设数据归集应用和质量提升专项工作。累计开展数据治理8652万条,推动17.9万份出生医学证明和78.2万份历史婚姻登记信息实现电子化。

  (二)守牢安全底线,防范数据风险。依法高标准推动“无证明城市”建设数据应用,明确数据使用规范、使用路径及使用期限,加强大数据管理平台三级系统等级保护建设,确保“无证明城市”建设数据应用规范高效。建立个人、企业用户扫脸授权数据调用机制,定期开展调用接口抽查监管,强化IP白名单、调用次数限制、日志分析等技术应用,实时监控授权数据,保障“无证明城市”建设数据安全。

  (三)夯实信用底座,强化联合惩戒。规范信用承诺等信息数据报送标准,通过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累计归集各类信用信息4.51亿条,其中信用承诺信息354.6万条。大力推动将信用查询作为必经环节嵌入政务服务程序,累计核查企业信用83.2万余次,做到“应查必查”。加强“承诺—践诺”闭环监管,出台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信用联合惩戒办法,对虚假承诺等进行公示并依法实施联合惩戒,做到“应惩必惩”。

  四、技术化支撑,打造无证便民“新样板”

  马鞍山市先后自主研发基于“无证明办事”为目标的“警民通·马上办”、“政民通·马上办”无证明查询核验系统,全国首创窗口直接刷脸办事,实现证明材料免提交;全国首创无犯罪记录证明等常用证明线上线下开具智能化;全国首创数字战警应用,实现公安服务事项“部门核验”自动化。

  (一)科技支撑,实现“刷脸直办”。无证明查询核验系统横向连通各部门,纵向贯通市、县两级,实现共享数据调用、部门间协查核验和线上告知承诺等功能,支持刷身份证、扫安徽码、扫电子社保卡等多种身份核验方式,首创通过刷脸核验实现证明材料免提交。

  (二)智能核验,推动“证明秒办”。以往群众办理无犯罪记录、无吸毒等证明,需要本人到户籍地派出所提出申请,经民警现场查询相关系统无记录方可开具。经过“大数据+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AI”等技术应用,群众刷脸核验身份后,“数字战警”自动完成审核,实现了需要公安机关出具的“无交通肇事犯罪”“无饮酒后驾驶记录”等8类证明的跨区域办理和“秒批秒办”。

  (三)再造流程,深化“一次办”。以群众办理“边境管理区通行证”为例,以往需要经窗口领表、到辖区派出所办理无犯罪记录证明、再到窗口办证等诸多环节的情况,至少要跑3次。通过政务服务流程的再造、优化,群众通过刷脸,系统自动核验、提交申请,即可直接到窗口取件,做到“只跑一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各级政府的根本宗旨”。“人民满意”被《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正式确定为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无证明城市”建设充分运用法治思维深化政务服务领域改革,是新时代政府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政务服务之变,展现着改革利民的生动实践。马鞍山市将全面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深化政务服务领域改革,持续创新证明材料免提交方式,切实提升政务服务的便捷度和体验感,作为展示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展现城市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窗口,让“无证明”成为改革利民和服务为民的最好证明。

  稿件来源:2024年10月16日安徽日报客户端

  


原文链接:https://sft.ah.gov.cn/zhzx/mtbd/5754512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