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仲裁新生态赋能首都新发展

时间:2024-10-21 来源:司法部 作者:佚名

  

  北京市司法局 刘鹏

  现阶段,北京市在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上具有法学法律资源密集、国际交往合作活跃、国内头部仲裁机构集聚等诸多优势,但也面临着仲裁机构国际化程度较世界知名仲裁机构尚有差距、仲裁行业发展环境仍需优化等问题。

  为高起点、高水平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北京市准确把握并尊重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内在规律,积极对标境外先进实践经验,坚持以“多元化、国际化、专业化、智慧化”发展模式,为推进仲裁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仲裁公信力、打造面向世界的国际商事仲裁中心提供了“北京方案”。

  集聚融合的多元化方向。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的过程是优质仲裁生态系统的培育过程,在此过程中要持续推动高端法律服务资源的集聚、多种争议解决方式的融合、仲裁对商贸经济的赋能。北京市以中央商务区为核心点位,建设实体平台,加快吸引境内外争议解决机构及相关法律服务机构集聚发展,提升仲裁行业的集中度和显示度,不断增强市场主体的仲裁法律意识,以高水平聚合效应培育全链条商事争议解决服务融合发展生态圈,助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开放包容的国际化路径。仲裁制度的核心特色是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开放包容是对当事人的最大尊重和对意思自治的最大保护。北京市以《北京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条例》立法为依托,研究将出入境、外籍人员工作停居留等便利性措施以立法形式予以固化,促进境内外当事人和仲裁从业人员将北京作为争议解决优选地。

  首善一流的专业化标准。专业高效的纠纷解决服务是仲裁公信力的基础,也是仲裁机构发展的根本。北京市大力支持在京仲裁机构深化仲裁体制机制改革,保持先进性、领先性仲裁规则,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仲裁规则及仲裁收费制度。支持在京仲裁机构在建筑工程、知识产权、数字经济等领域仲裁专业化发展。鼓励在京仲裁机构拓宽仲裁员聘任渠道,支持从国际组织、商会等专业组织及律师、独立仲裁员等专业人士中选聘仲裁员,加强仲裁员队伍能力素质培训,不断提升仲裁员队伍国际化、专业化水平。

  双向赋能的智慧化方式。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互联网仲裁、智慧仲裁成为仲裁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鉴于此,北京市着力构建仲裁与科技创新双向赋能的良性发展态势。一方面,支持在京仲裁机构深度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高水平建设运营数字经济仲裁中心、知识产权仲裁中心,发挥仲裁对科技创新的服务保障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北京科技创新资源优势推动智慧仲裁建设,支持在京仲裁机构加强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实现案件全流程信息化。完善电子文档,为风险预警、案件分流、仲裁员指定、仲裁文书审核提供科技支撑。探索依托协同办案平台,建立仲裁机构与法院之间的信息互通机制,支持法院高效实施司法监督,促进仲裁与诉讼相互衔接。


原文链接:http://www.moj.gov.cn/pub/sfbgw/fzgz/fzgzggflfwx/fzgzggflfw/202410/t20241021_50805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