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法制报:“数智硬核”为法律监督赋能
10月11日《内蒙古法制报》第3版整版报道
数字化浪潮下,检察工作正经历着深刻变革,数字检察已成为检察机关提升法律监督效能的有力手段。2023年以来,呼伦贝尔市检察机关立足地区检察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大数据法律监督助力检察工作现代化的发展之路,深入推进“数字检察战略”“数字检察提升工程”,不断提升法律监督质效,推进全市数字检察工作稳步前行。
打造一体化格局
推进数字检察工作之初,呼伦贝尔市检察机关就已形成上下一体、横向联动的数字检察工作架构,以及“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条线分工协作的一体化数字检察工作格局。
为打破“数据壁垒”,两级检察机关在深挖内部数据与争取外部数据两大方向上同时发力,一方面开发、整合检察机关自有业务数据,深研监督办案规律,从中发现监督线索。另一方面,秉承“双赢多赢共赢”理念,通过召开会议、会签机制、上门沟通等方式,积极与相关行业机关加强协作配合,形成数据共享机制。同时,将全市检察机关获取的非涉密数据进行集中归集,汇聚形成全市法律监督“数据池”,构建一体化大数据法律监督平台,为监督模型流程固定和复制推广提供智能支撑与服务。
业务主导筑模型
2024年以来,呼伦贝尔市检察机关数字监督模型创建工作不断收获丰硕成果:7月,由呼伦贝尔市检察院创建的“弱势劳动者民事检察监督模型”和额尔古纳市检察院创建的“死亡人员违规领取高龄津贴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分别上架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成为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推广活动开展以来,我区检察机关7个在最高检模型平台上架模型中的2个重要成员;8月,呼伦贝尔市检察院“公益诉讼卫星遥感监测大数据平台”、阿荣旗检察院“‘法律百晓生’AI智能普法平台”和鄂温克旗检察院“检察依法护航民生民利法律监督模型”3个案例获评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检务创新案例。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呼伦贝尔市两级检察院坚持“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的数字检察工作模式密不可分。
检察官讲解数字模型应用。
2023年,呼伦贝尔市检察院率先打造数字检察办公室及数字检察中心,实现了数字检察工作的实体化运行。通过组织培训会、召开模型研讨会、座谈会、赴先进地区开展考察学习及定期通报全市数字检察工作进度等措施,引导全市检察人员树立数字监督思维和业务主导意识,积极投身数字检察建模工作,不断提升法律监督质效,破解检察工作难点堵点。
在推进数字检察建设应用过程中,呼伦贝尔市检察机关注重凸显和发挥业务部门的主导地位和主战作用,所有监督模型均来自一线检察官对监督办案规律的总结提炼,遵循管用、能用、好用的建模理念和“小切口”的建模思路,数据比对、碰撞、分析简单易行,着力培育具有呼伦贝尔检察特色的数字监督模型。据悉,自2023年数字检察工作开展以来,呼伦贝尔市检察机关通过以检察官为主导的模型构建方式,累计构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51个,利用模型发现案件线索2328件,成案482件,支持起诉、制发纠违、检察建议等472件,推动建章立制22个,挽回经济损失580余万元。
数字赋能强实战
在数字应用强劲动力下,数字检察正成为推动“四大检察”深度融合、一体履职的重要力量。2023年以来,呼伦贝尔市检察机关加快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创建步伐,从而大大提升了全市两级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能力、办案效率、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
召开数字检察推进会。
--打击边境犯罪提质增效。满洲里市检察院以一起偷越国(边)境刑事案件为契机,构建起“涉国边境违法犯罪漏罪漏犯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通过大数据比对分析,深挖偷越国(边)境法律监督类案线索26件,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1份,督促公安机关立案6件,制定《妨害国(边)境管理案件证据指引》,与公安、法院、边检会签《关于办理妨害国(边)境管理违法犯罪案件协作机制的意见》。自治区检察院、公安厅以该模型为基础,联合开展打击“双重户籍”骗办出入境证件偷越国(边)境违法犯罪专项工作,筛查数据8.5万余条,形成异常监督线索384条,为维护沿边口岸稳定、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提供了坚实的司法保障。该模型荣获2023年全区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一等奖,目前已在全区推广应用。
--治理欠薪“老顽疾”。呼伦贝尔市检察院聚焦维护弱势劳动者合法权益领域,构建“弱势劳动者民事检察监督模型”,通过对劳动者申诉大数据信息比对碰撞,发现侵害弱势群体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案件线索,提示可能存在的信访风险。日前,鄂温克旗检察院应用该模型,发现李某同时通过多个平台维权,可能遭遇损害弱势劳动者合法权益等侵权问题。经全面了解后,该院依法支持李某起诉,法院经审理采纳了检察机关的支持起诉意见,判决雇主依法支付欠付李某的工资。该模型作为自治区检察院首批在全区检察机关推广应用的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之一,自推广应用以来,累计发现弱势劳动者被侵权线索298条,依法办理维护弱势劳动者权益民事检察监督案件203件,帮助弱势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380余万元,为深入推进“检护民生”专项行动、践行“人民至上”司法理念注入了强劲数字力量。
--为公益诉讼贡献“硬核智慧”。呼伦贝尔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按照自治区检察院开展“生态检察三大协作统一行动”的部署,2024年5月,呼伦贝尔市检察院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签订《检校共建合作协议》,在呼伦贝尔市检察院创建了“数字检察创新应用实践基地”,共同推进数字检察在公益诉讼检察领域的深度应用,研发打造了公益诉讼卫星遥感检测大数据平台,利用多源卫星遥感影像和视觉智能识别技术,建立临时用地未复垦、林地侵占、破坏黑土地、河道保护、草原破坏监督、呼伦湖保护监督、湿地保护监督、矿场监督8个公益诉讼检察特色模型。自平台应用以来,已巡查呼伦贝尔地区面积3.7万平方公里,发现监督线索128条,成案58件,进一步扩大了公益诉讼检察监督范围及成效,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治理,为数据赋能公益诉讼检察监督打造了“新样板”。
--打造监管场所实时巡查智能平台。针对刑执监督工作中,检察官巡查监管场所监控视频路途成本高、巡查效率低、监督不全面等难点、痛点问题,呼伦贝尔市检察院以监管场所海量监控视频数据为基础,打造了覆盖全市监管场所的刑事执行智能图像审查大数据平台,重点对监管场所6类人员、12类区域以及76类违规违法行为进行智能识别、预警告警和证据固定;运用辅助办案功能,帮助检察官对监管场所违规违法行为进行智能监督,并一键生成相应法律文书;利用统计分析功能,为检察官的重点监督关注方向提供研判依据,助力实现全天候对实时违规、违法行为的智能精准监督。
善以“数智”加码检察监督之力。正如呼伦贝尔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秦虎在全市数字检察工作推进会上所强调的:“要以抓实数字检察工作为抓手,聚力创建更多‘数字赋能监督、监督促进治理’的大数据法律监督成果,不断探索呼伦贝尔数字监督成势之路。”呼伦贝尔市检察机关将继续以“数字赋能”驱动新时代法律监督提质增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为推进平安法治建设、服务保障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检察力量。
原文链接:http://www.nm.jcy.gov.cn/xwzx/mtbd2/202410/t20241015_668623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