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次讲授:家·校·网融合发力

时间:2024-09-09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强化犯罪源头预防 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张军为北京二中师生讲授开学法治第一课

  

  孩子们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心愿。持续深入贯彻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就必须不断深化协同、密切配合,把“六大保护”融合起来,实现未成年人保护效果最大化。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源头在哪?如何有效应对、切实化解滋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因素?如何持续夯实家校协同基础,做实网络保护,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实处?9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第7次以北京市第二中学法治副校长身份走进校园,与师生家长共商如何强化犯罪源头预防,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9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第7次以北京市第二中学法治副校长身份走进校园,与师生家长共商如何强化犯罪源头预防,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课堂上,张军从数据、案例、事例入手,指出因为家庭失管、学校失教、长期沉溺于网络等原因,有的孩子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这些违法犯罪往往起因于琐细矛盾,孩子感觉自己不被关注、关爱,受到了歧视因而‘被边缘化’。又因无知而更加无畏,以为‘认认错就可以回家了’,并不了解行为的后果尤其是法律后果。”围绕如何从源头上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张军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授。
和谐的家庭环境和合适的家长引导是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第一把“防护伞”。“家庭保护始终是第一位的,没有什么比一个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孩子更为可贵。”张军讲到,家长们应当注重对孩子负面情绪的引导,帮助解决“青春期的烦恼”。同学们遇到难事也要多和好朋友、家长、老师聊一聊,常思己过,学会体谅他人。要重视给孩子体验失败的机会,引导孩子面对挫折时正确处理情绪、调整心态。要以身作则,拒绝网络诱惑,从自身做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家庭教育在于父母的身体力行。”
友善的校园氛围和科学的教育管理是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 “防护盾”。“如果发现得早、抓得更及时、做得更周到,预防措施、预警机制更加完备,完全有可能避免未成年人犯罪。”张军指出,要积极发挥学校的教育监督职责,科学设置法治、德育、性教育课程,在学生欺凌问题上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学校要担责。要继续坚决依法惩治各类“校闹”等违法犯罪行为,为学校依法依规开展教学管理提供保障。要落实好教书育人的要求,密切关注班级动态,避免出现孤立、嘲笑同学等容易引发欺凌的情况。“对于留守儿童,应该给予更多特殊关注。” 要促进家校协同化解矛盾,强化沟通配合,进一步丰富、优化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清朗的网络空间和正向的价值引领是未成年人抵御诱惑的“安全网”。“网络是把双刃剑,已经深深介入了孩子们的成长。”如何在享受互联网便利的同时,尽量避免负面影响?张军说,要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网络保护”的要求,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和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内容审查,提高技术门槛,让孩子“不能”违规涉猎。要明晰主体责任,运用典型案例释法说理,进一步明确数字时代未成年人保护规则。要加大公益宣传力度,家校联合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同学们应该对于互联网“明辨之,慎思之”,取其益处,摒其害处,不能放任自己在不良信息中沉沦。

  

  授课前,张军与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嘉毅向学生代表赠送了法律图书资料。

  

  授课采取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北京二中师生代表和家长代表在现场听课,北京各分会场学生通过教育系统直播平台在线收看。授课前,张军与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嘉毅向学生代表赠送了法律图书资料,大家共同观看了法治教育短剧《回归》。

  

  全国人大代表陆晓琳、谭双剑,全国政协委员唐旭东,北京二中师生代表和家长代表在现场听课。

  

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北京高院党组书记、院长寇昉,全国人大代表陆晓琳、谭双剑,全国政协委员唐旭东,最高法、教育部、全国妇联、国务院妇儿工委、共青团中央、中国关工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北京市、东城区领导干部,部分新闻媒体记者参加活动。(记者:白龙飞丨摄影:孙若丰)


原文链接:https://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44223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