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群众办实事·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案结更要事了
近日,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人民法院开发区人民法庭成功化解一起邻里之间的民间借贷纠纷。承办法官通过调判结合、判后释法、督促履行,最终促成二被告当场履行还款义务,双方长达6年的矛盾得以有效化解。
基本案情
原告与二被告系同村村民。2018年,二被告因资金周转困难向原告借款30000元,后因多次催要未果,双方矛盾日渐激化,时有口角争执甚至肢体冲突,原告遂于2024年诉至法院。
法院审理
收到案件后,承办法官仔细查阅案卷,充分了解案件事实。考虑到双方为邻里关系,调解更有利于双方今后长期相处,于是多次与双方取得沟通,以“背对背”“面对面”的方式,耐心争取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经过承办法官多次电话沟通、上门走访,双方当事人的对抗情绪有所缓和,但二被告仍以经济困难为由,未能与原告达成一致意见。
开庭审理阶段,承办法官再次与双方当事人仔细核验借款借据、支付凭证等关键证据,整合当事人辩论意见,明确了借款期限、已还未还本息、期内逾期利率等,围绕案件争议焦点严密梳理了案件事实,判决二被告返还借款本息共计24545元,双方均未上诉,判决已生效。
“我一直惦记着这个案子,其实就是担心被告不在裁判文书规定的给付期内履行。后来一问,果然被告没履行。”承办法官说道,“要是因为义务方不积极履行生效判决而导致案子进入执行程序,由一个纠纷衍生两个案件,这样不仅浪费司法资源,而且会增加当事人的诉累。”
于是,为避免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更好、更快地解决实际问题,切实维护胜诉人合法权益,承办法官又一次协调双方当事人来到法院。
现在判决都下来了,你们要是还不履行,有啥后果知道不?被纳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银行卡用不了,手机支付用不了,严重的可能会被拘留,甚至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不仅影响生活,还丢面子,你们说是不是?
几句话下来,没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二被告顿时慌了神,承办法官见状继续说道。
当然,要是现在把钱还给人家就没有那些事。再说了,都是一个村长大的老乡亲,以前多好的关系,现在绕道走,以后一直这样吗?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乡里乡亲有点啥应该相互帮助不是。
承办法官先是告知二被告不履行生效法律判决的后果,随后又以乡情为情感纽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向二被告释法明理,最终促成二被告当场履行还款义务。
“判后督促履行不仅能帮助胜诉当事人及时兑现合法权益,避免其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付出更多的时间、金钱成本,也帮助义务方避免因执行立案后采取强制措施对个人及家庭造成负面影响。”看到双方当事人笑着走出法院,承办法官心里的石头也落地了。
原文链接:http://gy.nmgfy.gov.cn/article/detail/2024/09/id/809379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