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法制报:聚焦生态保护 发挥检察职能 为跨境野生动物撑起“公益伞”
8月16日《内蒙古法制报》第6版
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发布的2023年全区沿边口岸检察典型案例评选结果中,二连浩特市人民检察院办理的“督促履行跨境野生动物保护监管职责行政公益诉讼案”获评2023年度全区沿边口岸检察典型案例。
跨境野生动物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起着重要作用。中蒙两国边境线周边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在维护地区生态环境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蒙原羚(俗称黄羊)、鹅喉羚、蒙古野驴、盘羊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沿着中欧班列铁路线,从蒙古国迁徙至二连浩特市境内过冬。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沿边地区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恢复态势明显,但因缺乏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场所、跨境野生动物迁徙通道和栖息地等必要条件,相当数量的跨境野生动物在迁徙中得不到及时有效保护,从而发生非正常死亡的情况。
强化沿边口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对生态环境资源领域全方位、全链条、深层次系统治理,是国家对边境地区行政机关的要求,也是边境地区检察机关的工作职责。二连浩特市检察院采取实况拍摄记录、与护边员和边防战士交谈等方式,充分了解跨境野生动物迁徙路线、种群数量、分布情况和生存状况,全面分析、研究跨境野生动物救护、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该院向行政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履职并跟进监督,有力推动了跨境野生动物保护取得实质性进展。
近日,二连浩特市检察院就职能部门落实检察建议情况进行了回访。市自然资源局依据检察院发出的关于跨境野生动物保护检察建议开展了相关工作,并邀请二连浩特市检察院共同为边境线牧户颁发公益守护人证书及牌匾。领受证书的牧民草场位于中蒙边境线,是蒙原羚、鹅喉羚等野生动物觅水的“聚集地”,但草场周边设置围栏较多,蒙原羚、鹅喉羚等野生动物在穿越时容易被刮伤,牧民的及时救助是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手段。
随着草原生态环境的日益好转,口岸地区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逐渐得到恢复性增长,蒙原羚、鹅喉羚等珍稀野生动物在边境地区嬉戏追逐的画面随处可见。
二连浩特市检察院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监督职能,立足口岸区位特点,聚焦聚力跨境野生动物保护,办理全区首例跨境野生动物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引起了当地行政主管机关、公益环保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关注。同时,该院依托“全区沿边口岸检察统一行动”,带动了其他沿边地区跨境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并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工作经验和做法,为口岸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贡献了检察力量。
原文链接:http://www.nm.jcy.gov.cn/xwzx/mtbd2/202408/t20240819_661547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