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戒毒人员的“追光”之旅
6月18日,鹿寨县的林强(化名)家里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林强的“老师”,也是他涅槃重生的引路人……这些特殊的客人是广西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的警察。
图为2024年6月18日,广西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警察到林某(左一)家进行回访。
最近,已经解戒16年的林强遇到了一件烦心事,上初中的儿子有点叛逆,不知如何管教的他向广西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辅导员寻求帮助。了解情况后,辅导员第一时间上门“家访”,耐心开导林强的儿子……16年来,有一条爱的纽带,一头连着走向新生的林强,一头连着后续照管的辅导员,为解戒人员更好回归社会、融入社会,铺筑阳光大道。
当年,年仅17岁的林强因结识社会不良青年走上吸毒歧途,被送入广西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初入所时,他一蹶不振,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还不服管教。
林强的专管警察发现后,经常找他谈心谈话,并制定“一人一档”专项教育方案,鼓励他加入“十步脱瘾法”训练班,从思想教化、日常行为养成等方面入手,用爱心托起他重生的希望。“十步脱瘾法”是一种综合戒治方法,是广西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首创并由广西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深化推广的一种助力戒毒人员戒除毒瘾、保持操守的一套戒毒康复训练方法。该所将8名至12名戒毒人员组成一个团体,1名警察担任辅导员,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方法开展10个步骤共90个课时的训练,帮助戒毒人员正确认识毒品危害、完善人格、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在管教过程中,专管警察从细节上打动林强:天冷时递上的那杯温水让他找到了久违的温暖;失落时一句“没关系,你还有我们”让他找到了重生的希望。通过专管警察的不懈努力,林强渐渐地重拾对生活的信心,戒毒信念更加坚定。
2007年底,林强从广西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解戒。刚出所,林强就在一家电信公司找到了一份营业员的工作,收入尚可。
看到林强的生活有了起色,以前的毒友便找到他“套近乎”。林强犹豫不决,于是给辅导员刘维智打去电话:“刘老师,我如果不和他们来往,好像不够朋友,毕竟其他人对我都是冷眼相看……”
“要保持理智,你现在的好生活来之不易,不能再陷入泥潭,这些朋友不值得交!”刘维智提醒道。
林强听进去了,和毒友断了联系。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林强对父母的严格管束不满产生矛盾。辅导员了解情况后,立即视频“家访”。辅导员劝导林强的父母,要刚柔相济、多管齐下地对其进行引导,决不可简单粗暴地“一刀切”。可以采取“约法三章”的方式(外出明确时间地点事由、如实报备按时返回、不再接触旧日毒友)进行管束。经过努力,林强渡过了出所后的第一关,没有复吸。
解戒两年后,林强结婚了。在婚礼现场,辅导员如约而至。林强感动地流下了眼泪,连连鞠躬致谢。
解戒第八年,林强的母亲因病去世,林强悲痛不已,萌生了吸食冰毒麻痹自己的想法。辅导员连夜驱车300多公里回访开展危机干预。经过辅导员近两小时的谈心谈话,林强认识到错误,表示今后无论怎么样都不会触碰毒品。
解戒第十三年,林强面临失业,非常沮丧。辅导员再次回访,采用绘画心理分析的方法进行开导。林强认识到自己的儿子正在成长的关键期,作为父亲更要提振精神,帮助孩子快乐成长,健康生活。
在辅导员的后续照管帮扶下,如今的林强开了两家燃气罐经营店,生活充实,收入可观,日子越过越好。
毒品会毁掉人的一生,但走出来的人也会成为光照亮别人。近年来,林强一直协助政府部门开展禁毒戒毒宣传、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活动,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关爱和帮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警醒误入歧途的人。
16年间,林强帮助过数百名解戒人员。他认为,有些事情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看到希望。在这条路上,即使疾风肆虐,他永不言败,始终相信光,追逐光,成为光。“有幸被照亮,也想成为光,让每一个戒毒康复人员都活在阳光下。”林强说。
截至目前,林强已经持续保持戒毒操守16年,成为当地的戒毒典型。
这起案例获评司法部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指导案例。
俗话说,“一朝吸毒,终身戒毒”。禁毒戒毒工作是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旨在帮助照管对象更好地融入家庭和社会,保持戒毒操守,积极健康地生活。实践证明,参与后续照管的解戒人员在戒断成功率上远远高于其他人员,这是广西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后续照管工作的最终目标。
原文链接:http://sft.gxzf.gov.cn/zwgk/jdgl/gzyw/t1876724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