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青年说|从案苗到案例的“三种功夫”

时间:2024-07-25 来源: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法官 谭鸿科

  

  好的裁判是精品案例的基础。这需要我们从纷繁复杂的案件中发掘具有培育价值的案苗,形成经得起检验的裁判规则,最终打造对类案裁判具有参考价值的精品案例。案苗成长为案例的进程中,案苗选育、文书撰写、案例打造这三个环节起承转合、环环相扣,有赖于审判团队尤其是承办法官下足功夫。笔者在此分享三点感悟。

  案苗选育是基础,宜下“细”功夫。打造案例好比烹饪菜肴,案苗选育则如食材选择,作品成果价值几何首先取决于案苗选育。我们需以敏锐的嗅觉从一些看似普通的案件中挖掘出其价值所在。针对刑事案苗选育,可从三方面尝试:在关注对象上,重点是立法规则缺失、现有规则冲突、适用既有规则将导致罪责刑严重不相适应等疑难问题;在筛选方法上,全面检索法律法规、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同类型案例等,深入对比分析,检视拟形成的裁判规则是否正确,是否具有可复制性并适用于类案审判;在发掘途径上,可特别关注专业法官会议、审委会讨论的案件、业务庭室改发的具有较大争议的案件。笔者曾在全国法院优秀案例分析评选中获奖,并且入选《人民法院案例选》《中国法院年度案例》的两篇案例,都是通过以上方法发掘。

  文书打造是前提,宜下“早”功夫。好的裁判文书是打造精品案例的前提。对有价值的案苗,需要提早做好准备,撰写高质量的裁判文书,为案例培育打好基础,也为实现“一苗多果”创造条件。首先,要符合文书的规范要求,对控辩双方意见予以全面、准确归纳整理,不宜照抄起诉书、辩护词,事实认定应清楚、准确,证据归纳概括详略得当。其次,要有裁判规则提炼意识,准确反映案件主要争议问题,做到语言精练规范。还要讲究释法说理的方法,注重区分不同情形以具有针对性:对法条的理解,可结合条文之间相互内在关联、立法解释、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中的精神要义等加以阐释;对于规则空白、现有规则冲突等情形,就需要结合刑法的基本原则、立法精神等加以阐释。

  案例打磨是关键,宜下“苦”功夫。善作不如善改,文章打磨亦如匠人之于美玉,需精雕细琢。对于案例初稿,要围绕裁判要旨,从内在法理、学理等多角度充分论证。注重优化结构,做到逻辑清晰,条理清楚。不断锤炼语言,字斟句酌,避免堆砌臃肿,与裁判要旨无关的表达,要忍痛割爱、舍得删。要善借外力智慧,广泛听取条线审判业务专家、高校专家教授提出的修改意见。唯有坚持“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的精神,不厌其烦,不畏其苦,文章方显其华。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只要以“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自勉精神,持之以恒地用功和付出,就能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收获和喜悦。

  

  

  


原文链接:http://cqgy.cqfygzfw.gov.cn/article/detail/2024/07/id/802066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