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共赴热爱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维
“国际仲裁:一项人类的事业”(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A Human Endeavour),这是第二十六届国际商事仲裁理事会大会(ICCA Congress)所确立的主题,读来不免让人心潮澎湃。而这也代表了近几日,来自全球70多个不同司法管辖区的1400名仲裁员、律师和法官等,为了仲裁事业跨越山海,共聚一堂的心情。
自5月5日开幕,至5月8日落幕,三天的会议时间可谓不短,有关仲裁员、决策和偏见、社会学与教育学、评判《纽约公约》、辩护者、程序和行为、争议解决与全球社区、成本与经济学、人工智能等话题被充分讨论。
三天多的会议时间又似乎不够,到了说再见的时候,很多与会者的脸上写满了不舍。《法治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机会难得”“受益匪浅”“收获超乎预期”“非常愉快的体验”等,是与会者感受中的关键词。加强仲裁方面的国际交流,是他们的共同心愿。
香港,也给与会者们留下了更为深刻与美好的印象。如大会筹备委员会联合主席尼尔·卡普兰所说:“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香港一直是仲裁立法改革与创新的先驱。ICCA 2024的成功举办印证了香港仲裁持续发展的美好蓝图。”
参会人数创下历史之最
尽显香港独特优势地位
自1961年在法国巴黎首次举办以来,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国际商事仲裁理事会大会,于今年在香港创下最新纪录——逾1400名相关从业人员参会,为大会开办以来参与人数之最。
这一大会素有国际仲裁界的“奥林匹克大会”之称,是最高水平的国际仲裁会议,也是国际仲裁领域规模最大的盛会。
尼尔·卡普兰在话语中掩饰不住其内心的喜悦:“我们热烈欢迎国际仲裁人士齐聚香港。如此多不同背景和地区的参会者汇聚香港,我们非常激动。”
香港,何以能在仲裁大事记中创造历史?其自身在国际商事争议解决领域良好声誉等优势无疑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在大会开幕式上,香港律政司司长林定国巧妙地用作为国际商事仲裁理事会英文简称的“ICCA”,解释了这一“天定”的缘分——“ICCA”也可以用来形容香港作为国际商事仲裁绝佳地点的独特优势和特质。
林定国说,“I”代表机构支持(Institutional support),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去年处理的争议涉总金额达928亿港元,创历史新高,亦持续被誉为全球最受欢迎的仲裁机构之一;“C”代表仲裁在香港拥有全面周详的法律架构(Comprehensive legal framework),也代表仲裁得到香港法院的支持(Court’s pro-arbitration approach);“A”则代表香港的国际仲裁是向国际法律界开放的(Accessibility to the international legal community)。
“香港社会是一个开放、友好、多元化、国际化的社会,具有坚实的法治基础,本身也拥有大批专门从事国际仲裁的法律人才,欢迎来自内地及世界各地的朋友参与在此进行的国际仲裁。”林定国说。
香港律政司在此次大会的举办中“作出了坚实的贡献”。林定国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是大会的东道主。律政司作为支持机构之一,不仅提供了重大的财政赞助,而且协助国际商事仲裁理事会协调和推广活动,吸引更多人参加。
在大会会场,记者多次偶遇包括林定国在内的香港律政司人员。据了解,他们几乎全程参加了会议。香港律政司还举办了大会的两个周边活动,即5月6日与投资推广署合办的“善用法律优势推动商业发展主题酒会”,和5月9日于深圳举行的国际商事仲裁理事会2024年香港大会深圳边会。
内地大力支持成就佳话
两地共同发展合作共赢
司法部在这一全球仲裁盛事中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作为这次大会的承办者,香港国际仲裁中心(HKIAC,以下简称港仲)秘书长刘煦婷(Joanne Lau)在感谢国际商事仲裁理事会垂青香港,同时对香港律政司对大会组织和推广的重大支持和全力协助表示谢意之外,特别表达了对司法部大力支持的感谢。
为支持香港特区办好本次大会,司法部委派专人来港参会,同时鼓励各地涉外仲裁机构、有涉外法律服务的律师事务所报名参加。
本次大会的多个场合中,前来参会的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局局长杨向斌都明确表达了要积极推动内地与包括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在内的香港地区仲裁行业加强交流合作,支持香港打造面向全球的国际商事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实现共同发展、合作共赢。
杨向斌为大会所带来的,还有中国内地仲裁事业发展成就,这让与会者对中国仲裁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据杨向斌介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仲裁工作,积极支持和保障仲裁在国际经济贸易往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国仲裁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持续提升。北京和上海分别位列最受欢迎仲裁地之一。杨向斌同时说,中国政府积极推进仲裁开放交流,支持仲裁机构“走出去”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也欢迎国际知名仲裁及争议解决机构“引进来”,在特定区域设立业务机构开展涉外仲裁业务,推进共同发展。
在司法部的鼓励与支持下,来自中国内地的参会代表人数大大多于往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以仲裁机构人员和律师为主要构成的内地参会者,多数都是第一次参加国际商事仲裁理事会大会。而这次大会也给他们留下了难忘的经历与体验。
“首次参加这个全球仲裁界的盛会,非常高兴!能与全球最优秀的仲裁机构、仲裁员、律师及各种仲裁支持机构共同学习、交流、分享,真的收获颇丰。”合肥仲裁委员会秘书长徐芳告诉记者。
徐芳说,大会的每个主题都围绕着目前仲裁界最前沿、最关心的内容展开,同时,国际商事仲裁理事会大会发布第二版《纽约公约》(即《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释义指南,“这些无一不引起仲裁从业者的深刻思考”。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事业发展处处长陆菲是在本次大会中唯一被选定发言的内地仲裁机构人员。她告诉记者,此次赴港参加大会,交流充分、收获良多。“国际商事仲裁理事会大会在香港这个东西文化兼容之地,将文化多元性和人文因素对仲裁的影响拿出来讨论,相当应景适宜,相信此次会议会让世界仲裁界将目光更多投向东方。”
不少来自内地的参会者因为香港承办此次大会而感到自豪。“可以很确定地说,这届历史上参会人数最多的国际商事仲裁理事会大会是巨大的成功,也是世界仲裁界、律师界对香港法治投下的信任票,对香港法院、以港仲为代表的香港国际仲裁机构投下的信任票。”港仲理事会成员、北京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董纯刚律师说。
内地仲裁机构深度参与
彰显中国经验之可贵性
参加这一全球仲裁盛事,让很多从业者意识到了国际仲裁交流的重要价值。
近年来,中国内地仲裁事业发展取得跨越式发展,在国际仲裁舞台上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在此次大会中,中国内地仲裁机构不仅派人参加,还主办了多个周边活动。
例如,贸仲在香港主办第二届贸仲粤港澳大湾区争议解决高峰论坛——“时代变革机遇”。林定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法务局局长梁颖妍、广东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刘涛、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秘书长安娜·乔宾·布莱特等均到会。近40个法域,跨6大洲逾300名法律界、仲裁界和商界人士参加。
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国际仲裁中心(以下简称北仲)在香港举办以“当东方遇到西方:本土实践与国际经验”为主题的早餐会,并发布《中国商事仲裁年度观察(2024)》。
此外,上海国际仲裁(香港)中心在香港正式揭牌开业,并在此之后,举办了围炉有约·中企出海合规风控“最佳实践”等研讨会;深圳国际仲裁院分别在华南(香港)国际仲裁院举办香港边会,在深圳国际仲裁院举办深圳边会,以让与会者零距离充分领略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三法域”的独特魅力。
举办上述活动,让这些仲裁机构感受颇深。北仲秘书长姜丽丽告诉记者,在他们的活动中,限制120人的注册人数结果有200多人报名,他们来自六大洲45个司法管辖区和70个城市,“代表性之丰富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在姜丽丽看来,这说明中国经验和中国机构越来越受到世界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中国仲裁的发展。
姜丽丽补充道,这一大会在探讨专业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意义是加强世界各地仲裁、法律、经贸等同业人士间的交流与联系,以大会为平台和桥梁促进全球仲裁从业者不断达成价值理念的“共识”,才能够维护和保障仲裁这一国际通行制度规则的不断完善和有效运转。
曾3次参加国际商事仲裁理事会大会的合作人董箫律师告诉记者,大会为世界各个司法管辖区的仲裁从业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同时也是一个分享“最佳实践”的公共论坛。“与‘本土化特色’浓重的诉讼方式相比,国际仲裁从业者经过多年的实践,逐渐形成了在不同司法文化背景下能获得普遍接受的‘共同语言’。”
香港坚定走在前沿决心
内地机构更具发展信心
5月8日下午,第二十六届国际商事仲裁理事会大会宣布闭幕。
会议总有结束之时,而关于仲裁的发展与未来的思考与实践不会停止。这次在香港举行的大会,让无论是香港还是内地的仲裁从业人员,有了更多对未来的畅想、决心与动力。
有志于向与会者介绍真实香港法治故事的林定国表示,这次活动将提升香港作为国际法律服务和争议解决服务中心的地位。“我希望当大家来到香港,大家会发现并确信,香港仍然是一个非常开放、充满活力、多元化的城市,而且拥有非常坚固的法治。”
“我们感谢本次大会的所有参会者,他们中有人经历长途跋涉、有人百忙之中拨冗参与。我们希望每位参会者都能体验和享受香港的一切。值此契机,港仲再次表明我们将持续走在仲裁创新和效率的最前沿的决心。”刘煦婷说。
深圳国际仲裁院院长刘晓春博士告诉记者:“此次大会充分体现了全球工商界、法律界人士对中国制度型开放、对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信心,相信对于未来香港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在国际仲裁界中的地位提升,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刘晓春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坚持“联动港澳、带动湾区、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新发展思路,推动“深圳+香港”共建面向世界的亚洲国际仲裁首选地,以高质量的国际仲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徐芳说,这次大会让她进一步认识到,无论是机构还是仲裁员,应该首先考虑如何满足当事人对仲裁的需求,随着发展,当事人对仲裁裁决的公正、效率、成本、多元化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仲裁源于当事人的信任,如何通过提供符合当事人需求的高质量仲裁服务,特别是在国际仲裁中,给当事人和仲裁参与人提供更多便捷的选择,更包容更灵活的规则,多样化的优秀仲裁员资源等,成为全球当事人信任的仲裁机构,是我们现在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下一步,将聚焦提升服务水平,努力为全球各地当事人提供更加专业、公正、高效、便捷的仲裁法律服务。
在姜丽丽看来,香港这次申办成功难能可贵,除了港仲自身的努力及多方支持外,更重要的背景是整个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潜力已经不容忽视,仲裁服务市场正在从传统的“西方”向“东方”转移。
“我们要抓住发展机遇,提升自身发展能力,为将中国建设成为受国际欢迎的仲裁地持续贡献力量。”姜丽丽表示。她认为,伴随国际仲裁中心建设的推进和中国经济开放发展的内在需求,国际仲裁融入中国市场,中国仲裁融入国际市场,将成为“双向并行”的发展路径。“这一过程中,中国仲裁的服务质效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化的竞争、挑战与检验,像北仲这样的首都仲裁机构,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夯实内功,才能够肩负起建设国际一流仲裁机构的重任。”
原文链接:http://www.moj.gov.cn/pub/sfbgw/fzgz/fzgzggflfwx/fzgzggflfw/202405/t20240510_49858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