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琼中:数据赋能打造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法治堤坝

时间:2024-05-13 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 作者:佚名

  复用模型守护动植物栖息地

  海南琼中:数据赋能打造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法治堤坝

  

  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检察院检察官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黎母山林区调查野生林木资源保护情况。

  “检察机关依托数字模型在大量数据中快速筛查并锁定问题线索,通过办案依法惩治破坏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的各类违法犯罪,有效助推国家公园雨林生态保护与治理。”近日,在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检察院检察官对辖区热带雨林生态环境保护情况进行“回头看”时,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黎母山分局(以下简称“黎母山管理分局”)工作人员说道。

  作为我国分布集中、类型多样、保存完好、连片面积较大的大陆岛屿型热带雨林,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横跨海南省五指山市、东方市、万宁市、保亭县等9个市县,总面积4400平方公里,有野生维管束植物3653种,陆栖脊椎动物540种(包括全球濒危灵长类动物海南长臂猿),是保护热带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资源的重要场域。

  该院检察官在办理过多起村民在黎母山林区擅自占用林地修建拦水坝、引水灌溉承包地案件后发现,依靠传统监督办案手段不仅存在个案审查局限、监督线索发现难等诸多问题,而且难以形成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监督的融合之力,破坏生态环境的案件仍处于多发态势。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在海南省检察院部署下,该院主导研发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数字检察综合监督模型,调取汇聚上述9个市县2022年以来涉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行政案件的受案登记表和处罚决定书。经提取结构化数据,以刑事犯罪构成要件、立案标准、行政执法文书规范、公益诉讼案件类型特征等内容要素进行数据筛查碰撞,发现2022年至今涉该区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监督线索1000余条,按照管辖权规定,该院将相关线索移送上述市县检察院办理。

  2023年4月,该院通过模型发现林区内存在村民违法占用林地扩建鱼塘行为。掌握这一线索后,该院开展立案调查,发现海南省公安厅森林公安局黎母山林区分局(以下简称“黎母山林区分局”)对占用林地的王某曾作出行政处罚并函告黎母山管理分局,但黎母山管理分局未采取有效措施督促王某恢复被占林地植被。办案检察对涉案区域进行标识,实地查看核实林地被毁情况,用无人机航拍取证,进一步了解该行政处罚案的具体情况。同年7月7日,该院向黎母山管理分局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监管职责,监督王某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恢复被非法改变用途的林地植被,确保生态环境得到修复。但因王某家庭经济困难,经多次督促后仍未恢复被毁林地植被。

  针对生态修复存在的难题,该院与黎母山管理分局就如何做好涉林案件修复工作进行多次探讨,推动完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赔偿工作制度》,提出涉案当事人履行生态修复责任确有实际困难的,可由相关职能部门采用代为履行方式完成生态修复。同年9月,黎母山管理分局依据该制度规定,代王某完成了生态修复。该项制度也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了司法实践参考。

  同时,该院与黎母山管理分局、黎母山林区分局就涉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类案件相关数据源问题达成共识,确保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工作有序开展;与琼中县林长办强化协作,将涉林大数据法律监督工作列入《关于建立“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的意见》。

  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市县检察院在运用好内部数据发现相关案件监督线索的同时,也以更快速度、更广深度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数字检察综合监督模型应用向前推进,有效实现“同一平台,多地复用”,破解了热带雨林生态保护的治理难题。

  (记者李轩甫)


原文链接:https://www.spp.gov.cn/spp/dfjcdt/202404/t20240424_65251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