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安宁市
“五个聚焦”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安宁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昆明市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决策部署,以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成功创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为契机,以“五个聚焦”锚定“五度”,全力筑根基、优服务、提效能,强化全方位、全链条、全要素法治保障,不断擦亮安宁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聚焦有效制度保障,夯实法治基础“强硬度”
强化制度建设“引领力”。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全面依法治市重点工作,出台了《安宁市全面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三年(2022—2024年)攻坚行动方案》《安宁市2023年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等制度文件,充分发挥法治对营商环境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
夯实组织统筹“执行力”。成立安宁市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形成“办公室+专项工作小组+各部门”组成的“1+4+N”工作体系,建立会议制度、清单管理制度、工作通报制度、督察评价制度,压实30余家责任单位职责,推动各项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落细。
搭建线索处置“快车道”。建立“亲清联络员”工作机制,组成36个纪检监察“亲清联络员”小组,通过“季走访、常联系”的方式,发放“护航营商环境直通车”投诉举报二维码,广泛收集营商环境问题线索,交办、督办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35个,督促各级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当好“店小二”。
提升考核督导“威慑力”。用好督察“利剑”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实地深入9个街道办事处及市政府办、市交运局、市政务服务局等8家部门开展全市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督察,下发督察反馈意见书17份,整改问题27个,着力补齐短板弱项。
聚焦政务服务提升,跑出便民惠民“加速度”
减证便民“少跑路”。持续深化“无证明办事”改革,印发《安宁市“无证明办事”事项清单(第二批)》,通过取消、告知承诺、共享、部门协同“四个一批”的方式精简证明材料,新增“无证明办事”事项19项,累计推出68个“无证明办事”事项,涵盖市场准入、社会保障、工程建设等领域,最大限度方便企业群众。
容缺审批“破壁垒”。梳理印发第三批《安宁市“容缺审批”事项清单》,包含涉路施工许可、水利基建项目初步涉及文件审批、内资企业登记工程质量监督注册等164个政务服务容缺审批事项,打破了以往“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后再受理”的传统运行模式,将审批方式升级为“边办边补”,大幅降低审批环节的启动门槛。
帮办代办“零距离”。紧盯社会投资项目重点审批环节服务承诺时限的兑现,梳理制定安宁市社会投资项目重点审批环节服务承诺表,开发上线“安营棒”项目跟踪服务微信小程序,着力解决企业获取惠企政策渠道不畅等问题,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聚焦规范执法监督,优化行政执法“有态度”
柔性执法“亮新招”。全省首创推行“门前五包”星级评定,结合企业、商户申请,实施弹性管理,市城管局在4个路段试点推行“潮汐式”就餐模式,为试点商户增加8平方米到50平方米不等的临时经营面积,门店客流和营业额方面均有明显增长,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助力赋能。
执法监督“出实招”。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以开展网络抽查、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倒查,每月通报报备、抽查、倒查情况,下发月通报36期,夯实执法基础。建立“部门自查+集中评查+案卷评级”的案卷评查新模式,开展涉企专项行政执法案卷评查1次、行政执法案卷评查2次,集中抽查59家行政执法部门已办结执法案卷616件,评选优秀案卷389件,全市执法案卷质量持续提升。
聚焦能动司法服务,助企纾困解难“加力度”
设立涉企诉讼绿色通道。提高涉企案件办案效率,市法院积极为涉企案件开设“立、审、执”绿色通道,审理各类商事案件7759件,标的金额33.34亿元;设立商事调解室,诉前化解商事纠纷646件;强化善意执行,灵活采取“活封活扣”等柔性司法措施,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执结涉企案件544件,执行到位金额8.7亿元。
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集中管辖优势,市法院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332件,其中调解、撤诉176件。依托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建立的知识产权纠纷诉调服务中心,诉前化解案件158件,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的同时鼓励创新,为安宁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贡献司法力量。
着力做好企业破产办理。制定《安宁市人民法院破产案件预重整操作规则》,对2家公司启动破产预重整程序。压缩债权人会议筹备时间为法定最短期限30天,提升破产案件办理速度。加强“府院联动”,审结3家公司破产重整案件,做好企业破产重整信用修复登记工作。
能动履职推进企业合规。探索“企业合规+公开听证”模式,对问题企业合规整改情况进行公开讨论和评议,以“真严管”“真厚爱”确保涉案企业“真整改”“真合规”;探索企业合规异地协作机制,市检察院与江苏省新北区检察院签订《保障新能源运输安全合作协议》,以司法护航两地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
聚焦市场主体需求,贴心法律服务“增温度”
创新普法助企“新举措”。探索“五个一”法治护航·助企纾困主题法治宣传活动,举办了“园区企业”专题法治培训、营商环境“线上答题”挑战赛、“发布典型案例”等系列活动;依托法律顾问、普法讲师开展“进企走访送法”活动,开展法律培训90余次、发放宣传材料3000余份,以“全维度”普法,护航民企“法治行”。
实现法援惠企“新突破”。依托“一中心、多窗口、N+服务职能”的三级综合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设立“中小微企业咨询窗口”10个,为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法律咨询300余次。以“公共法律服务进企业”专项活动为抓手,开展“法治体检”25场次、提供金融类业务上门服务17件(次),助力企业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展现公证便企“新面貌”。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资金周转困难,开通“公证+定制服务”,提供“一对一”服务,做到当日受理、及时办结、尽快出证。对出现逾期的中小微企业,发挥公证优势,畅通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协商路径,在最短时间内办理转贷及续贷公证。持续为企业办理授信、借款合同、还款协议、抵押保证合同等赋强公证40件,涉及标的金额2.95亿元,助力企业纾困。(撰稿人:张娟)
原文链接:http://sft.yn.gov.cn:80/fzdyydc/387353.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