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检监察杂志社论 |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4-04-11 来源:江西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作者:佚名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成为各界热议的高频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就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明确要求、做出深入阐释、指导发展实践,为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习近平总书记以高远的战略眼光和宏阔的前瞻思维,鲜明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并作出一系列深刻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拓展,标志着我们党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的深化。新质生产力是一种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三高”特征,其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只有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竞争新优势、蓄积发展新动能,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谋划、统筹兼顾,坚持稳中求进,实现行稳致远。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我国发展不平衡,各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各不相同,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找准着力点和主攻方向,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忌忽视产业规律和自身条件,搞泡沫化的“大呼隆”,结果从“一哄而上”到“一哄而散”,也不能搞一种模式,盲目跟风“抄作业”,带来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等后患。要先立后破,统筹推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而应坚持先立后破,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一手抓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一手抓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让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以我为主,开放包容。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全方位遏制、围堵、打压,必须坚持以我为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同时也要保持清醒,越是面临封锁打压,越不能搞自我封闭、自我隔绝,而是要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取长补短、加速进步,打造新质生产力增长极。

  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培育新质生产力,亟需集聚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必须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催生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科技创新的持续突破,动力源自不断涌现的卓越人才。要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催生新质生产力,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条件,这离不开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纪检监察机关要以强化政治监督,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推动营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优良环境,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保障。(本刊评论员)


原文链接:http://www.jxdi.gov.cn/xcjy/bxyl/202404/t20240408_104030.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