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越界索权还要再狠点

时间:2021-01-08 来源: 作者:

  下载安装APP时,要求开通相机、通讯录、位置等权限,不点同意就无法正常使用该APP;刚在一款APP搜索过某产品,转眼就在另一个APP看见该产品的广告……这样的情形,绝大多数用户都遇到过。不把个人信息交出去,APP用不了;迫于无奈点了同意,又怕信息被滥用。前不久,某快递企业因“内鬼”泄露40万条公民信息,令人警醒。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及其带来的个人信息滥用,已经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

  工信部近日召开全国App个人信息保护监管会,表示将加大力度,从2021年初继续开展为期半年的专项整治,对整改不彻底、反复出现问题、搞技术对抗的企业和App严厉处置。近日,国家网信办又出台细则并征求社会意见,规定了地图导航、网络约车、即时通信等38类常见类型App必要个人信息范围。只要用户同意收集必要个人信息,App不得拒绝用户安装使用。此次治理App越界索权的规定之细、力度之大,戳中了多年来个人信息保护的痛点,有力规范了APP企业提升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的可操作性,推动“最小必要性”原则落地见效。

  作为大数据时代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应用程序,涉及出行、购物、支付等生活方方面面的各类App快速普及。目前,国内市场上监测到的App数量已经达到360万款。必须明确的共识是,任何应用都不能以侵害用户合法权利为代价。只允许收集必要的个人信息,是一条不应逾越的红线。反观现实,各种五花八门的App,收集用户信息毫无边界意识,以近乎强制的姿态要求用户悉数提供所有数据。售楼处在购房者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人脸识别去甄别其是不是新用户;一些酒店推出“刷脸”办理入住手续;有的地方甚至上厕所也要“刷脸”……过度收集用户信息,背离了技术服务于人的初衷,还会给人增添各种未知风险。

  从应用商店可知,不少头部企业APP的下载量高达数亿次,而我们的许多信息早已被企业获取。海量的信息数据,储存是否安全?有无被滥用的情况?监管是否到位?这些都是萦绕在用户心头的问题。在监管不断加码、用户选择权趋大的现实面前,各家APP企业理当提高思想认识,绝不允许把过度猎取用户隐私当作挖掘数据价值的富矿。

  立规矩、明底线,是长效治理的重要一步。有关部门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一些企业如果还我行我素,最终只会失去用户信任。




原文链接:http://www.tjcaw.gov.cn/gd/llyj/tjcaw-iiznezxs58258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