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原创性贡献的层次结构
原创性贡献是一种思想理论具有持久生命力、历史穿透力、时代引领力、深远传承力的坚实基石和根本标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意涵深厚、意旨深邃、意境深远,以有据可循、有理可依的原创性贡献标注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界标、新视域。从一定意义而言,原创性贡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趋向成熟、定型化发展的鲜明表征,是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理论支撑和逻辑理据。
一、从层次结构维度深入剖解原创性贡献的重大意义
把握原创性贡献,首先必须注意以下三大前提:一是清晰界定“原”的边界,即要有参照对象或参照坐标。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原创性贡献而言,以科学社会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为参照对象,凸显科学社会主义在新的时间向度、新的空间结构、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形态。二是突出“创”的特质。“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任何一种思想理论能够在思想的历史长河中“留名”长存,必须有创造性或创新性的要素。没有创造性的思想要素经不起时间的推敲、岁月的冲刷、实践的拷问。三是原创性贡献,主要有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从理论层面上看,需要原原本本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经典作家的著述,认认真真精读习近平相关重要论述,从历史与现实贯通的维度把与时俱进之“进”揭示出来。从实践层面上看,理论基于和源于实践,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时代指向。应注重从变革性实践的维度揭示理论的原创性贡献。总之,需要贯通理论与实践,既从理论的维度发掘原创性贡献,也从新时代历史性变革的实践维度予以挖掘。基于科学社会主义维度可从多个面向和多重路径、以多种方式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进行提炼和提升,既要全面准确,又要简洁明晰,不能面面俱到、大而不当。
1.理论界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贡献的四大研究维度析辨
综观目前国内理论界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贡献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四大维度。
一是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三大规律的维度进行分别研究。其优点是能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使人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重要论题、重大判断上升到规律的理论高度把握。其局限主要在于:一方面,三大规律之间并非并列的关系,而是相互之间有交叉重叠,比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包含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包含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另一方面,这三大规律并未穷尽所有规律,比如有的学者提出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和治国理政规律等。
二是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的维度进行分别研究。其优点是聚焦马克思主义思想谱系这个参照系,便于在同一个向度上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比较。其局限主要有二:一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很多重要观点或论述都可从这三大组成部分进行分别研究,很难说专属于哪一组成部分,譬如“以人民为中心”“人类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三大组成部分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界限,往往相互交融和融通并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体化”体系之中的重要构件。
三是从三个重大时代课题的维度进行分别研究。其优点是有助于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性特质予以发掘,揭示在历史性变革中取得历史性成就背后的思想伟力。其局限主要在于:一方面,这三个重大时代课题并非简单的线性并列的关系,“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两个重大时代课题实际上包含于、囊括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之内;另一方面,对重大时代课题的回答是原创性贡献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因为对重大时代课题的回答既可能是马克思主义的,也可能是非马克思主义的。
四是从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等具体领域进行分别研究。其优点是能对具体领域、具体方面思想的原创性贡献深度挖掘,缺点是整体性不足,难以全面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贡献的总体样态、整体风貌。
2.从层次结构维度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贡献进行更深入研究很有必要
鉴于对以上四大研究维度的评估,笔者认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进行层次结构层面的区分,是一条重要的研究路径和求解理路。其意义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有助于从整体上清晰把握原创性贡献的内容结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内容丰赡、样态丰富、形式丰实。但是,这些具体内容、样态、形式并非无序地混叠在一起,而是有其合理的内在结构。为了清晰把握这一内在结构,需要对其进行层次划分,从而把其内容结构清晰勾画出来。
其二,有助于具体把握原创性贡献不同层次的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原创性贡献,其意义和价值不尽相同。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把不同层次的原创性贡献杂糅在一块,势必难以有效发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独特理论品格和独到思想特质。
其三,有助于从学理层面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进行逻辑体系的建构。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在历史性变革实践中逐步创立,并日益发展为一个结构完整、逻辑严密、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同时,这一思想还在不断发展中,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包容性,并展现出旺盛的生长力和深远的引领力。人们对其核心要义、历史地位、逻辑结构、原创性贡献等的把握和认识需要一个过程,而从层次结构层面对其原创性贡献深入剖解,将有助于增强对其学理性和科学性的理解和认同。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原创性贡献的三个层次及其内在逻辑
层次结构性是事物复杂性的重要表征,是事物发展成熟的重要标识。对于原创性贡献的把握,不能过于笼统、抽象,而应注重对其层次结构的厘清。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跃升、从简单层次向复杂层次演进是事物由小变大、从弱变强的鲜明写照。一般而言,一事物层次越多元、结构越复杂,其成熟性越高、韧性越大、适应性越强。由层次结构维度观之,基于创新的程度或高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创性贡献可分为创造性运用贡献、拓展性贡献和独创性贡献三个层面。
1.创造性运用贡献
所谓创造性运用贡献,指的是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在基本价值层面、基本立场层面、基本方法层面、基本原理层面阐述的基本观点、基本论断在不同时空框架和结构性背景下具有普遍运用意义,但其实际运用则需基于特定的时间、空间和历史条件进行创造性运用,既不能教条主义地一仍旧贯、因循守旧,也不能修正主义地另起炉灶、特立独行。
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造性运用是一种重要的原创性贡献,主要依据在于:其一,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而言,其是“活的行动理论”“发展着的理论”,植根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实践之中,而非在书斋中建构、创设并单纯依靠学理逻辑来论证的理论体系。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一百七十多年来,从理论形态、理想形态逐渐发展为实践形态、制度形态,在波澜壮阔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不断丰富发展,并日益展现出生机蓬勃、活力迸发的生长态势。其二,从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运用来看,不能简单照抄照搬,而是需要一定的创造性。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一般原理是科学的普遍真理,但对其的实际运用需要结合具体的时间、空间和历史条件灵活把握,“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既不能滞后于也不能逾越时代,更不能脱离具体的国度和历史条件,否则就会脱离实际、偏离“实事”。
值得指出的是,如果仅是简单继承甚或照搬照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谈不上是原创性贡献。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演展的必然趋向和必定航标,但这并不意味社会主义在现代社会的成长是模式化、公式化、程式化的线性演进。历史经验已表明,企图使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临摹、复制的苏联模式非但没有实现自身的开拓性发展,而且其他照搬照抄其经验的国家无视自身特定的历史条件、文化结构和社会基础而在复制的过程中逐步失去探索的主体性、自觉性,最终依附在这种模式下作茧自缚、危机四伏,其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特定的时间、空间、历史条件并取得积极的效应,才是原创性贡献。因为在运用中需要创造性地探索和摸索。习近平不仅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娴熟掌握,而且对这些原理、原则灵活运用、巧妙践行,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新境遇。
2.拓展性贡献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经受历史实践的反复确证。科学社会主义经典作家基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建构的基本判断、基本论点是完全正确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移以及具体情势的易移,在当下可能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延展,从而创造具有新的适应性的原理和原则。在这种情形下,科学社会主义的后继者需要继续丰富这些理论的基本观点、基本主张。这种贡献可称为拓展性贡献。
具体而言,拓展性贡献可分为丰富性拓展和集成性拓展两种类型。所谓丰富性拓展,指的是顺着科学社会主义经典作家的议题、视角、思路、逻辑根据新的历史条件进一步丰富。所谓集成性拓展,指的是基于社会主义实践需要,对科学社会主义经典作家的原有观点、论断、判断、命题在承继的基础上进行内容拓展、视角拓新、观点整合,并以新的逻辑结构进行体系再造,从而实现对既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集成性创新。形象地讲,丰富性拓展是对科学社会主义既有理论的“接着说”,集成性拓展则是“合着说”。
之所以能作出拓展性贡献,主要依据有二:一方面,时代、条件总是在变化发展。每一时代总有每一时代独有的问题,每一时代总要产生属于该时代的独到思想理论。诚如恩格斯所言:“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就认识到什么程度。”因此,随着时代条件的变迁,科学社会主义可能而且必须不断丰富发展。另一方面,科学社会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品质。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一个重要的动因在于其包含发展和自我更新的无限可能性,不可能百世不易、一成不变。
3.独创性贡献
实践性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是科学社会主义保持活力的真谛和秘诀。科学社会主义经典作家囿于客观条件的制约没有对当时的社会主义实践展开深入探讨,需要后人基于当下的诸种诸类条件对科学社会主义进行新的创造。在这种情形下,科学社会主义的后继者需要进行全新的探索和实践。在这种探索中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以及所取得的贡献,可称为独创性贡献。
从根本上而言,独创性贡献的生成动因在于实践的创造性特质和理论的创造性品格。其一,新时代实践变革的历史性、深刻性、广泛性已“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在新时代,科技的突飞猛进、社会结构的急剧变迁、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转变、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的协同治理等,都给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格局、思维范式带来新的变革契机和全方位的影响效应,这是理论研究的“富矿”,不仅对助推经济社会全面成长的思想形态、理论形态提出了新的需求,也使得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构有了新的跃迁和新的思想高度的现实可能性。其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科学社会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提供一劳永逸的答案、一模一样的范式,相反,一再要求基于具体的历史条件创造性地运用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加以解决,不能按图索骥、守常不变。中国共产党人创立并不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基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这一理论逻辑生成并不断以原创性贡献拓展和丰富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独创性贡献是中国共产党笃守理论自觉、坚定理论自信的重要理据,既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也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气贯长虹、蓬勃朝气。
总之,创造性运用贡献、拓展性贡献和独创性贡献这三大层次,一起构成了一个自洽严整的层次结构。在这些原创性贡献的不同层次结构中,各个层次之间基于思想理论谱系的同构性彼此相连,低层次是高层次的基础,高层次包含着低层次,是低层次一定范围一定限度的拓展和升华。较高层次和较低层次之间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创性贡献日益呈现高级的复杂形态并日臻成熟完善。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造性运用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科学社会主义不仅一脉相承,而且以新的论断、新的观点创造性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创性发展。要言之,这种原创性发展主要体现在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立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的深透把握和深湛运用,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新视阈和实践新视界。
1.关于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立场的创造性运用贡献
在人类思想史上,任何一种理论都有其基本立场。所谓立场,指的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基本立足点以及由此决定的基本态度、取向,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们在特定的社会关系结构中所处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根本而言,立场所要解决的是“为了谁”或“为什么人”这个基本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立场的时代表达范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以人民为中心”逐渐从宣传思想领域、文艺领域向经济社会发展、内政外交国防的方方面面延展,具有鲜活的时代属性和时代特质。“以人民为中心”虽寥寥六字,但字字千钧,意涵深刻、思想深邃,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纲”和“主线”,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根本立场、根本宗旨、根本使命守正基础上的创新性时代表达。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论及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秉持“以人民为中心”。其创造性运用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坚持抽象性和具体性的有机统一,丰富了“人民”的深刻意涵。在新时代,“人民”不仅是抽象的具有整体性意义的存在体,也是具体的具有具象性、个体性意义的存在体,是“有血有肉”的“一个一个具体的人”。譬如,他反复强调,“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等,充分彰显了对人民的个体化关怀。
其二,坚持客观和主观的有机统一,既注重激发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也注重观照人民的主观感受。习近平不仅秉承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发展的主体这一科学社会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观点,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所创造,其突出特点就是强调对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譬如,强调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而非只是物质生活层面的共同富裕,极大拓展了共同富裕的时代意涵。又如,在注重人民物质生活客观需要的基础上,突出强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三种主观感受的保障、增进和提升,极大拓展了美好生活需要的范围、样态、层次和界域。
其三,坚持理论倡导和实践践行的有机统一,在擢升人民主体价值方面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是习近平心中最大的牵挂。他曾把人民比喻成“天”“地”“衣食父母”“阅卷人”,对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给予无上尊崇。尤其是,他创造性地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论断,明晰了人民之于国家政权、国家制度的本源性意义,并发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庄严承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基于“以人民为中心”,我国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并顺势而为开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创造性运用。
2.关于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创造性运用贡献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相对于资本主义社会而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本质差异的深入阐发和深刻揭示。对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既要坚定持守赓续,又不能墨守成规、顽固不化,需要创造性运用,从而在新的实践发展中把具有普遍性意义、规律性价值的经验做法提炼提升至基本原则层面。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具有双重本质属性:一方面,其必须基于具体的实际加以创造性运用,盲目照搬照套既不符合其精神实质,也会在实践中栽跟头;另一方面,在创造性运用过程中把局部、部分的实践经验上升至一般、普遍原则的理论高度,从而使一般原则再转化为具体实践。正是在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双重本质属性的基础上,科学社会主义在新时代获致原创性发展。譬如,习近平对“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这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加以创造性运用,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等为轴心理念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色发展,既强调“绿色”,又强调“发展”,希求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和有机循环,是对传统意义上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自然中心主义”理念的继承和超越,也是对只注重经济发展无视环境承载容量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扬弃。
3.关于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方法的创造性运用贡献
方法是解决问题、建构理论的“金钥匙”。基于实际、基于事实、基于现实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方法。恩格斯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方法”或“指南”而非“教义”或“教条”,不能“从原则出发”,而应“从事实出发”。在恩格斯看来,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根本依据在于其“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毛泽东、邓小平等也反复强调基于中国现实实践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力戒教条化、经验化地对待科学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创造性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方法剖析、研判和求解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新的理论创造。
譬如,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用中国成语对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的高度凝练和科学提炼。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强调要汲取并弘扬“守正创新”这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基因”,赋予党的思想路线新的时代意涵,为新时代党的理论建构提供新的思想资源。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守正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创新注重基于实践基础上的新发展、新突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立场、原则、方法,体现了守正的禀赋;又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某些观点和主张,彰显了创新的特质,体现了守正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其思想的精深、方法的高妙。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明确指出,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立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实质上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精髓、精义、精粹,既有各自丰赡的基本界说,又相互支撑、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的理论整体。比如,“以人民为中心”既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立场的创造性运用,也是对“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这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创造性运用。有鉴于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立场创造性运用之时,也体现着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基本方法的创造性运用;在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丰富之际,亦体现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立场、基本方法的拓展。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及其发展,整体性、融通性地对科学社会主义进行创造性运用,生动展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既珍视理论的赓续传承又注重理论的运用创造的鲜明实践品格。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拓展性贡献
从理论谱系维度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道,同属于科学社会主义这一思想谱系,在不少方面是结合时代、社会、人民需要从观点、论断、内容诸多方面对这一思想谱系进行横向扩展或纵深开掘,以期形成符合新的实践要求的具有拓展性贡献的新型科学体系。大致而言,这种拓展性贡献可分为丰富性拓展和集成性拓展两种形态。
1.丰富性拓展
丰富性拓展是原创性贡献的主体形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性拓展,需要满足两个基本要件:一是要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如果仅坚持而不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就会陷入封闭之中,这样不仅会窒息其发展活力,而且违背了其内在本性,最终会走向反面。二是要以实践为基点、以问题为旨向、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为支撑。有鲜活生命力的理论总是合于时、应于需而建构起来的。只有基于时代之需以新的经验、结论、判断予以丰富性拓展,科学社会主义才能永葆生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性拓展。
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丰富性拓展维度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论、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论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作了全方位、多向度拓展,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成长的新境界。譬如,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新发展阶段”及其基本依据、主要表征、重大意义,极大拓展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认识维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否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如果有,如何具体划分?从党和国家文献维度来看,关于这些问题的求解在党的十八大之前并没有提供清晰的答案。根据目前公开发表的重要文献,习近平在2020年8月24日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首次提出“新发展阶段”这个概念,并在2021年1月11日的讲话中对其根本性质、基本依据、历史使命、本质特征、时段时长、路线图等进行全面阐述和深入阐发,实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丰富性拓展。其原创性主要体现在标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新的具有标识性意义的发展方位。新发展阶段的昭示和开启,要旨在于其是复合型的双重成长阶段:既要完成“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又要担当“走向”社会主义更高阶段的历史使命。质言之,新发展阶段仍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范畴之中,但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内一个较高级的成长阶段,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质量和发展品质,为其向更高阶段演展奠定基础、供给资源。
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丰富性拓展维度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社会主义的建设框架、建设路径、建设理念、建设愿景作了变革性、历史性拓展,开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平台。比如,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社会治理”这一新理念,实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场域的新拓展。在党的十八大之前,民生是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注重民生建设的同时,愈益重视社会治理这一新维度的开发,其丰富性拓展主要体现在:第一,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一字之变,蕴含着体制机制、工作格局、推进方略等一系列重大变化,治理主体的广泛性得到拓展,注重在党的领导这个基本前提下实现国家与社会、权力与权利的良性互动、协作合作。第二,更注重党组织在多元主体合作共治中的领导、核心、引领作用,这是对片面强调多元主体形式平等的西方治理理论的超越。第三,在治理方式上,强调从“管”到“治”的转型,即从既往注重行政“管”理为主导向更加注重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等的有机结合。尤其是,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科技手段,社会治理模式从单向管理向双向互动深刻转变,社会治理精准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积极效应。
2.集成性拓展
所谓集成性拓展,实质上就是“集大成”。从理论上分析,集成指的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通过一定的机制、机理、规则整合成一个超越单个要素或几个要素简单相加之功能而具有一定新的功能结构的更有现实适应性的有机整体,形成“1+1>2”的放大效应。由是观之,集成也是一个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创造性活动,因为各种要素如何优化组合、如何合宜搭配、如何相互增促以形成相互匹配的有机结构,需要创造性思维。同时,集成创新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集成创新依托的现实条件也是变化发展的,这对创新的主体素质、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由此视之,集成创新是原创性贡献的一种重要形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科学社会主义经典作家在不同场合提出的相关论点、论断基于新的实践之需根据一定的逻辑结构进行重新整合,实现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N到1”的集成性拓展。这种集成性拓展,集中体现在对科学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观点的完备而系统的发展、深化中,主要有三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是,之前有的要素前人虽提到过,但主要局限于单一领域或单一场域,尚未从整体体系层面加以谋划,需要从单一化向整体化、从碎片化向体系化、从离散化向有机化的升华。比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所提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集成性创新。客观来看,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都有过强调和重视,但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提出来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化、整合化的理论结构,确是习近平的原创性贡献。他还强调,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无论哪个层面、哪个部门都要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其要求是全方位、多层面的,不仅仅是一个口号。
第二种情形是,之前的论断前人虽曾提及,但随着实践的发展需要更全面、更多维地加以布局,需要从单一要素的“单打独斗”向多元要素的协同协调、从一枝独秀的“独奏曲”向丰富绚丽的“交响乐”的有效转型。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国家安全的“总体”观照,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对主体、领域、过程等的“全面”关注,“四个全面”的每一个“全面”,无不体现了这种集成性特质。譬如,习近平把马克思主义法治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同新时代中国发展实践有机结合,创造性地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并创立了具有原创价值的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基础上专题研究“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全面依法治国之“全面”,体现了法治实践中规则、机制、组织、场域诸多要素的系统集成。
第三种情形是,之前的要素前人虽有所强调,但随着实践的发展需要愈加凸显这一要素的重要价值,实现该要素在要素结构中的位次之擢升。比如,凸显党的政治建设在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建设体系中的首要地位,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集成性拓展。马克思恩格斯基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在建党实践中阐明党的基本理论问题。列宁在帝国主义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严密党的组织建设、实行民主集中制、注重党员质量等建党学说。重视组织建设是列宁建党学说的突出特点。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着重从思想、组织、作风方面成功实施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突出特点。在新时期,强调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高度凝练的语言进行了精辟表达,成为这一时期党的建设的突出特点。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视为党的根本性建设,并以此统领党的其他方面建设,重置了党的自身建设体系的内在结构。重视党的政治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突出特点。
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独创性贡献
独创性贡献是原创性贡献的最高层次,是原创性贡献之鲜活度、生命力的根本表征。一般而言,“独创性”指的是“作者采用新颖而非传统或规范的题材、形式和风格进行创作,具有非模仿性和差异性,是作者独立构思的产物”。可以看出,独创性兼具思想内容的创造性、独到性和呈现形式的新颖性、独特性,是对原有理论具有思想高度的创造性发展。判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独创性贡献需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时代性。科学把握和深刻回答重大时代课题,是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独创性发展的基本前提和现实基础。理论是对时代问题的回应,站在时代思想的制高点上对多样化时代思潮具有导向的功能,对引领时代变革具有决定性规范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独创性贡献同对重大时代课题的系统回答、全面回应紧密相连、融为一体,因为“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习近平以深沉的智识、深广的智慧深透提出并全面分析了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二是实践性。实践是思想生长的沃土、理论建构的源泉。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在伟大实践中诞育并逐渐发展成熟,同时在指导创造性实践、推动历史性变革中展现出强大真理力量和独特思想魅力,深得人民拥护、认同和支持。要用崭新的实践问题和独到的历史实践来检验和确证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独创性贡献。三是思想性。独创性贡献应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和高度的统合性、精髓性、精粹性、精要性,具备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层面的思想要素和基本问题,彰显鲜明的理论品格和独特的思想特质,不宜简单地将缺乏思想深度、理论色彩的具体化政策策略和经验做法视为独创性贡献。
概念、判断、范式等是理性思维的基本表现形式,体现了认识的深刻性和理解的透彻性。从表现形态来看,独创性贡献主要呈现为以下三种形式:提炼标识性的新概念、新范畴,说出了老祖宗没有讲过的新话;打造富有时代意蕴的新判断、新命题,扩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空间;建构理论新范式、新框架,拓宽了学理深度、厚度、高度。
1.提炼标识性的新概念、新范畴
术语是理论建构的基本要素、理论创造的必备要件、理论变革的重要枢纽。理论上的突破性进展、思想的独创性发展通常依赖于并在很大程度上集中表现在“术语的革命”上。独创性的成果往往蕴含于、体现在标识性的术语之中,通过术语这个支点支撑起了理论体系的建构和成长。可以说,“术语的革命”为把握和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独创性贡献提供了新视域、新向度。
第一,在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娴熟掌握的基础上,敏锐捕捉并以新概念及时补充理论上的空白点。社会主义不仅是一种运动形态、制度形态,而且是一种价值形态。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新概念,实现了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新凝练、新凝结,其独创性贡献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这个新概念。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述中大量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思想,但并没有明确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2013年12月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首次将“二十四个字”明确规定为其“基本内容”。另一方面,对这个新概念的历史地位和功能定位作了精辟论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地位面临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日益凸显,亟须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予以整合凝聚。党的十九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这一表述在以往是没有的。
第二,在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凝练和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擘画期许中“删繁就简”提炼标识性概念。譬如,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用“中国梦”这一术语加以凝练,有助于最大限度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力量同心同德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翻开《习近平书信选集》第一卷的二百三十九封书信可以看到,信末常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收尾。
第三,在批判各种错误思潮的过程中建构、提炼标识性概念,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动权、主导权。真理总是在同谬论的斗争中发展的。恩格斯认为,“斗争”是马克思的“生命要素”。而这种斗争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思想理论场域的斗争中。在新时代,各种社会思潮此起彼伏且鱼龙混杂,需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理性辨别、析毫剖芒,需要建构一系列独到、有效的概念范畴及时回应。数往才能知来。譬如,在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批判中提出增强“历史自信”的概念,展现了对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华文明发展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未来中国现代化发展愿景的高度自信。又如,创造性地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以超越西方所谓“普世价值”,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超越西方以“选举民主”作为民主判准的唯一理据。在思想斗争中淬炼、提取的诸多标识性概念,其生成逻辑就是对既定话语进行批判性改造、革命性重构并赋予其鲜明的斗争指向和时代意涵,融科学性与斗争性、价值性与建构性于一体,在捍卫科学社会主义真理性的同时彰显了党的创新理论的活力。
2.打造富有时代意蕴的新判断、新命题
判断是理性认识的重要环节和思维的基本形态,主要分为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两种类型,一般通过命题的形式予以呈现。基于对时代新特征、实践新动向、人民需要新趋向的敏锐洞察、深邃洞悉,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诸多富有时代意蕴的判断。
第一,基于新时代变革实践的“历史性”特质提出具有独创价值的事实判断。理论的独创归根结底源于实践的创造。新时代中国的变革具有“历史性”的特质,源于实践基础的亘古未有的结构性变迁。围绕着实践结构的深刻转变,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质的事实判断,及时回应了时代重大关切。譬如,党的十九大首次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开拓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新空间。一个“了”字,对中国发展的新方位作出精准且明晰的事实判断。这一重大政治判断的提出,不仅意味着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大跨越,而且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新时空结构的坚强韧性;不仅是历史逻辑的新趋向,也是制度逻辑的新形态、实践逻辑的新坐标、理论逻辑的新提升,具有多维度、多层面、多方位的理论价值:激活了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时代因子,拓宽了科学社会主义对时代的观察视界,丰富了人们对时代性质及其主题的凝练向度。又如,党的十九大首次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判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已经转化为”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现实运动中发生深刻变化所导致的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形态呈现新的阶段性特点的事实判断。
第二,基于新时代社会主义理论的时代化发展提出具有独创意义的价值判断。时代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时间向度。譬如,首次把党的领导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的价值判断,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对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一体共生关系最为深刻的揭示和概括。受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一段时间以来习惯于把党的领导定位为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类似于手段、工具的位次。习近平的独到独创之处在于,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是内生共存、不可分割的一体化结构,党的领导对于社会主义而言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具有决定性意义,极大升华了对党的领导之于社会主义的本源价值、本质意蕴的理解。
3.建构理论新范式、新框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大思精、见远识微,不仅创造性提出了诸多新概念、新判断,而且“作出了许多重大原理性创新”。这种“原理性创新”突出体现在对新的理论范式的建构和转换上。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独创性贡献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范式变革,以一系列先导性、超前性、前瞻性的独到见解实现对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何以必然、何以可能、如何实现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再认识。譬如,基于对当今“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重大时代命题的深邃考量,创造性地提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轴心概念的概念群及其理论框架,实现了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范式转换。如何在当下资本主义仍为主导形态、全球治理结构面临重大变革、世界治理秩序面临重新规制、阻滞经济全球化健康成长的力量不断积聚的新的时代条件下,有效消解资本逻辑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抑制效应,从而共同破解全球治理的迷思和困局,“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为此所开的“药方”、提供的解决“方案”。在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承继和拓新的基础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于作为“类”意义上的“人”的立场创造性地提出要构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取向的多种类型的共同体形态: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提出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提出要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在国与国的关系上,提出要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亚太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等等。
六、在研究中继续深化对原创性贡献的层次划分
综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创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创造性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立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重大时代课题的过程中形成的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系统化、规律性理性认识,为科学社会主义实践增添了新的鲜活经验,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藏添增了新“宝贝”,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谱系扩充了新的思想资源。上述关于原创性贡献层次结构的划分还是初步的,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研究。
一是三大层次划分的有效性、合理性有待深入论证。目前研究设计尝试构建的分析框架是初步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可能会作出一定程度的调整或修正。譬如,第二层次贡献和第三层次贡献的边界在什么地方,把第三层次的贡献称为“独创性贡献”是否妥帖,等等。当然,任何层次的划分总是相对的,是研究的需要和人为的产物,难免会有不足之处。同时,三个层次的划分即使是有效的,也并不意味着这是唯一的、绝对化的划分方法,因为层次的划分通常基于特定的标准。标准不同,划分的方法、结构自然大相径庭。不同划分方法的存在,有助于研究的深入。
二是三大层次的具体表现、具体内容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目前三大层次的划分只是一种大致的理论分析框架,还需全面爬梳每一层次中的具体内容,既要搞清楚、弄明白,又不能遗漏、重复。这是一项有难度的工作,但如果缺少了它,三大层次的划分就没有实质意义了。
三是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原创性贡献的内在结构有待进一步深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整块钢”,必须以整体性视角对其原创性贡献加以理解和描摹。三大层次之间虽有界分,但并非“老死不相往来”,总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发生联结,它们之间相互过渡、互相支撑、梯度演进,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相互转化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同时,即使是同一层次的内容也不是相互隔离,而是融通、交融在一起。因此,在对不同层次的不同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后,应从整体上系统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但凡科学、成熟的思想体系无不具有分明且清晰的层次。通过以上剖解和研析可以看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科学社会主义方面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完整结构、严密逻辑、严整系统的科学体系。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链接:http://www.xjpeace.cn/content/2023-09/27/content_4806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