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脱贫攻坚新成就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始终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工程,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的关键一环。全党上下、各级各阶层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紧扣工作、明确目标,切实增强责任感,发挥组织优势,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履职尽责。
一、不忘初心,始终围绕改善民生这个目标做文章
改善民生,是执政者的政治理想和奋斗目标。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把救劳苦大众于水火为己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群众谋取利益,服务好、实现好、落实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让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幸福安稳的日子,从始自终都是共产党人最大的政治理想和奋斗目标。因此,习近平同志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小康路上,每个民族每位群众都不能掉队。”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调研时强调:“乡亲们脱贫后,我最关心的是如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特别是疫情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做好对因疫致贫返贫人口的帮扶,密切跟踪受疫情影响的贫困人口情况,及时落实好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确保他们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由此,可以看的出党在脱贫攻坚的决心和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指导。同时,在不断的调整计划、工作进度和政策,脱贫攻坚政策也在随着实际情况的不断变化,不断更新,不断调整。围绕着改善民生,服务百姓,服务人民群众的政治理想和奋斗目标完成伟大的脱贫攻坚任务。
二、抓住脱贫问题的关键,始终把握精准扶贫到户到人,确保扶贫攻坚工作落实
精准扶贫是这次脱贫攻坚的一大特色。与历史相比,也是我国历来扶贫的一大创举,前所未有。(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始终处在贫困状态。各种自然灾害、文革等运动对农村的冲击和干挠,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我曾经上山下乡过,知道农业生产方式的落后,农村生活的艰苦和农民的贫困状况。也了解农民对摆脱贫困的极切愿望。对于农业、农村和农民我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因此一直对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生活十分关注和关心。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发家致富成了农民可望可及的盼头,但大多数农民依然生活贫困中。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最为突出。长期来,由于扶贫工作的粗放,扶贫中的低质、低效问题普遍存在,一方面如: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估”(推测估算),扶贫资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另一方面,重点县舍不得“脱贫摘帽”,数字弄虚作假,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源;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甚至滋生腐败。表面上看,粗放扶贫是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实质反映的是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不可小觑。
三、扶贫既扶志又扶智,从根本上解决人穷志不穷,穷则思变
扶志又扶智是彻底脱贫的关键。也是这次扶贫的亮点。习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即使一度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如果扶贫不扶智,就会知识匮乏、智力不足、身无长物,甚至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必须智随志走、志以智强,实施“志智双扶”,才能激发活力,形成合力,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穷的土壤。
“志智双扶”首先要激励贫困群众树立志气。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主体力量,只有帮助他们“扶”起脱贫的志气、挺起脱贫的腰板,才能真正激发出持久的脱贫致富动力。没有脱贫志向,再多扶贫资金也只能管一时,不能管长久。
“志智双扶”关键在于帮助贫困群众增强底气。贫穷和愚昧往往是共生关系,尤其是当前大多数贫困,表面看是物质性贫困,但究其根源是缺乏“人穷志不穷”的精神和改变贫困现状的知识、能力和手段。因此,要积极帮助困难群众搭台清障,提高脱贫致富的能力,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心,鼓舞斗志,增强“自我造血”功能。精准扶贫,关键在人。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扶心扶志,扶能扶智,才能治懒治愚,拔掉穷根。当前正是脱贫的攻坚阶段,“志智双扶”起了关键的作用。
扶“钱”不如扶“智”,扶“今天”更要扶“明天”。一方面要注重孩子的从小学习,接受良好教育培养,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另一方面重点抓好职业教育培训,让他们“只要一技在手,全家脱贫有望”。技能培训是帮助贫困群众脱贫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要本着“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量身定制、量体裁衣,真正发挥培训立竿见影的功效。比如海南创新“电视+夜校+热线”扶贫模式,贫困户参学率达90%以上。
在培训过程中,既注重“引进来”现身说法,又组织贫困群众“走出去”开阔眼界;既授人以鱼,有的放矢加强致富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也授人以渔,让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实践中长见识、长本领。幸福美好的生活不会从天而降,脱贫致富终归是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志智双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发扬钉钉子精神,润物无声地感召,滴水穿石地坚持,才能见到实效。
原文链接:http://www.bj148.org/dj/lgbzc/lgbfc/202010/t20201019_1586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