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内部服务热线,24小时响应各类信息查询,这个指挥中心让民警不再带着未知冲上一线

时间:2021-01-08 来源: 作者:

  青山脚下,云雾袅袅,远望如同世外桃源。生产间里,石碓碓皮的声音响起,一群工人遵从着千百年来心手相传的古老技艺,历经108道工序,端出素有“轻似蝉羽白似雪,抖似细绸不闻声”美誉的宣纸。

  

  焕然一新的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公安局情报指挥大厅内,科技感十足:随时切换视角的大屏、4G可视化图文实时回传、预警信息滚动播放……这些无不彰显着警务处置的现代化、智能化。

  一古老一现代,看似毫无关联,实则一脉若水,一般匠心。

  职能重塑——

  “二传手”变“龙头”

  “喂,110吗?家里老人走丢了,能帮忙找一找吗?”接警员记下报警人基本信息,派警给处警民警,由于走丢老人信息不全,何处找、怎么找?费时费力。

  

  “110不是很灵吗?你们要是不帮我找到老肖,后果你们承受不起!”因网络贷款纠纷一直没能解决,情绪激动的报警人李某某扬言要用暴力手段“惩罚”昔日的合作伙伴。李某某何人?纠纷具体因何产生?情报指挥中心随即展开研判,通过大数据分析,迅速掌握了李某某的活动范围、有无精神异常等记录,并做好应急方案。最终,在持刀对峙的关键时刻,处警民警果断行动,避免了一起个人极端事件发生。

  面对更加复杂的警情,处警民警从原本的茫然,变得胸有成竹,与情报指挥中心提供的信息支撑有很大关联。提起曾经的110功能定位,泾县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主任李向东毫不讳言:“原来的110报警电话一响,接警员的工作就类似于‘二传手’,单纯地将警情派给相关部门,处警民警带着未知冲上一线。”

  新形势下,110如何离群众最近、与群众最亲、执法服务效果最好?面对时代之问,泾县公安拿出自我革新的勇气,用“平安工匠”的高标准,进行职能重塑。依托警务数据中心,采集海量数据,建成公安警务“最强大脑”;建立“666666”公安内部服务热线,24小时响应处警民警各类信息资源查询、调阅视频监控、协助开展研判等请求。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现在110来电,接警员一接通,就有专门人员立即查询报警人的相关信息,推送至处警民警,让他们心中有数。

  触角延伸——

  做群众身边“守护神”

  “孩子这么快就找到了,真出乎意料,我当时听到消息,顿时感觉心不慌了。”2020年5月15日,在泾县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榔桥镇居民朱某送来一面写有“出警及时、为民解困”的锦旗,他握着民警的手,不住地感谢。

  

  5月1日20时许,110电话响起,接警员拿起电话,听到对方急切的声音:“我的儿子小亮(化名)在皖南第一街农商行处与我走散,请警察帮帮我。”事发当时,正值“五一”小长假期间,又是夜间人流高峰时间段。

  

  情报指挥中心迅速部署搜寻行动,一方面指令辖区泾川派出所值班民警赶到现场,同时让街面执勤小分队警力展开搜索,同时将信息传递给熟悉当地情况的义警,另一方面通过钉钉群等方式,将走失儿童的体貌特征广泛告知搜寻人员,并同步开展视频追踪。

  时间仅过去10分钟,民警便在城区荷花塘环球影城路段发现了小亮。此时,年纪幼小的小亮惊恐万分,正在四处乱跑着寻找家人。民警立刻与报警人取得联系,确认无误后,将孩子送到家人身边。

  

  所谓匠心,就是精益求精、不断进取。据统计,泾县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日均110电话呼入245起,其中,城区警情占全县接警总量的80%,为进一步提升快速响应速度,泾县公安局根据实际情况,将泾县城区划分为3个接处警网格、建立3个治安岗亭,在高铁站建设警务站,最大限度囤警街面,接处警平均速度由原来的5分钟缩短为3分钟。

  握指成拳——

  定好平安的“风向标”

  为了使每一起警情得到有效处置,泾县公安局固化重大警情和案件合成作战响应机制,强化情报指挥中心大厅与一线民警的互动,极大提升了民警处警效能。

  

  2020年11月13日14时许,情报指挥中心值班民警通过情报分析研判,发现一名网上在逃人员在泾县汀溪乡苏红街道附近出现。值班民警立即指令汀溪派出所民警到场处置,并全程开启4G执法记录仪。迅速赶到的民警果然在苏红街道某银行发现嫌疑人员,经询问确定嫌疑人身份后,带回所内讯问。经审讯,该嫌犯交代了其在云南省曲靖市与他人通过伪造印章签订合同骗取保证金的犯罪事实。

  改革以来,泾县110电话接通率上升至98%,接处警回访满意率由原来的95%提升至99.8%。

  

  每一张薄如蝉翼的宣纸,都历经108道工序的淬炼。成就其“至薄能坚”特性的,是大国工匠对技艺的坚守。每一次对110焦急的呼唤,都能收到诚意满满的回馈。不断提升365天24小时服务的动力,是平安工匠守护百姓安宁的初心。

  时评:精雕细琢擦亮公安“第一窗口”

  平凡的树皮稻草历经日月光华,千锤百炼成宣纸,过程看似简单,实则不凡。宣纸艺人日积月累的收官妙手,正如110接警台前、情报指挥中心幕后那精准而流畅的应对“招式”。

  守护在电话这头的接警员,是最心安的“精灵”;穿梭在街头小巷的警灯,是最温暖的灯火;奔跑在路上的蓝色身影,是最安心的守护者。110接处警工作,作为公安机关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窗口、执法办案的第一环节、打防犯罪的第一关卡、展现公安形象的第一平台,全省公安110每日接警达4.5万余起,不论是紧急求助,还是化解矛盾纠纷,不论是查处违法犯罪的现场,还是救助群众于危难中,无论何地何时,“藏青蓝”筑起一道道“平安城墙”,有效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

  近年来,安徽公安机关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守护社会平安作为“第一责任”,创新接处警警务勤务机制,街面勤务向情报导巡升级转型,屯警街面、动中备勤,警情现场实现扁平化、可视化调度,持之以恒推动110接处警工作提质增效,真正让“110”成为违法犯罪的克星、人民群众的安全屏障、公安机关爱民为民的闪亮品牌。

  来源|安徽法制报 李斐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peace.gov.cn/chinapeace/c100048/2021-01/06/content_124349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