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思祖国金汤固 便忆英雄铁甲寒
作者:周凯东
省院人民监督工作部主任
2020年10月23日,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灯火璀璨,庄严肃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令人振奋的重要讲话。
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70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谱写了气壮山河英雄赞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以及所有为这场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
我们看到,当满头白发,一身戎装的志愿军战士步入纪念大会现场时,获全场起立鼓掌致敬!
收看完大会的转播,我感慨万千,思绪如潮。时光回溯至十年前,也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之际,我在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检察院下派锻炼时,采访了一位志愿军老战士、宁江区院退休检察官王凤昌老同志。采访印象宛若昨日,可王老已然在数年前故去,和他的志愿军战友们相会了。
英雄泉下有知,华夏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定然欣慰。为了纪念王老,送上当年的采访手记,以飨读者,以告慰英雄。
回忆起那段岁月
傍晚的第二松花江畔,暮霭渐渐厚重了起来,原本很近的江桥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江心岛上,浮木断枝纵横,不肯俯就的几株老树撑着枝岔兀自挺立着。
“过去了那么多年,有些事就像刻在你的脑子里,怎么也忘不掉。”王老手插在衣兜里,眯着眼睛瞅着江水,平静地说。
“我是52年8月第一次入朝的,那年我25岁,在连队是甲级卫生员,当时津贴是每月五斤肉,我算是排级干部了。部队打出山海关一路南下,当时在广东淡水拉练,后来接到上级通知,排以上干部要北上接受新的任务。
于是我坐火车一路北上,然后在丹东过鸭绿江进入朝鲜,一路坐火车就是那种闷罐车,每节车厢里坐满了战士。
白天是不敢行车的,怕美国鬼子轰炸,一般都是晚上行进,但也是走走停停的,时不时地就有曳光弹亮起来了,太亮了!一颗曳光弹能照亮半个扶余县。然后就马上吹号,大家赶快下车进山洞,朝鲜山洞多,在里面偷偷往外瞅着飞机飞走了,再上车继续开。最终抵达元山附近的先高山铜阁洞(音)一带,开始带兵强化训练,这一练就是小半年。”
元山:朝鲜东部著名海港,战争期间遭受美军严重轰炸,几乎被夷为平地。
山地间摸爬滚打很容易受伤
“朝鲜的山地多,所以在山上开展作战训练非常必要。52年那个时候,美军轰炸非常猖獗,白天的训练经常被迫停止,战士们白天躲在山洞里休息,傍晚天黑时开始训练,每天都要练十个小时以上,基本上到了天明再回到洞里。晚上在山地间摸、爬、滚、打,战士们很容易受伤,我们搞卫生救治的就挨个连队进行包扎救护。
经常忙到天亮,等天亮部队休息了, 我们就整理药品装备,下山去团部提领药品或是换药打针什么的。白天下山是相当危险的,人员装备都得扎着树枝做伪装,趁没有敌机时快速通过封锁线。
“油挑子擦着山头飞过来”
记得一次有三个战士受伤, 我们抬着担架下山,那可真是危险啊,鬼子的‘油挑子’(朝鲜战场上美军投入使用的F-84、F-86战斗轰炸机,由于其两侧机翼尖端挂两个副油箱,形似挑担,志愿军戏称为'油挑子')飞得很低,几乎是擦着山头飞过来,近得都可以看到戴着头盔的飞行员的脸。我们赶快掩蔽,幸亏夏天树木茂盛,藏到树丛里不敢抬头,敌机没有发现我们,远远地扔了几个炸弹就飞走了。我们迅速抬着伤员往团部跑,终于平安地送到目的地。”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江边电视台的二人转剧场开始吆喝观众进场。王老摸出最后一支“红塔山”,将空烟盒攥成团扔掉,自己点着吸了起来。看到王老的眼神有些黯淡,我觉得今天的采访该告一段落了,于是送王老回家。
第二次采访
第二次采访是一个下午在江南一家茶馆进行。王老由老伴陪着,叫了一壶龙井。他又夹起一支红塔山,下午的阳光照着袅袅升起的烟雾,他的思绪又回到半个世纪前朝鲜半岛的崇山峻岭中......
好多战士得了夜盲症
“部队的给养在当时是相当不错的,国家从大后方调来各种物资支援前线,有米有面有干粮,有时还有咱们国产的压缩饼干,像豆饼味似的,吃一小块就顶一天的饭量。还有干菜、萝卜干、豆角干什么的,有时还有黄豆芽罐头。可就是吃不到蔬菜,经常吃不到蔬菜, 好多战士都得了夜盲症,晚上看不见路。
朝鲜族老乡总来给我们送菜,都是自己腌的咸菜,辣白菜、'道拉吉根',还有野山参(朝鲜族称为'沙参'的一种植物块茎)什么的。当时朝鲜族的村屯是看不到成年男子的,我两次入朝,就没见到村里有超过十七八岁的男孩,都参加人民军了,村子里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
一道保卫三千里江山
经常是老人们(五十多岁的妇女,六十多岁的男人)颤颤巍巍地上山给我们送菜,对咱们志愿军可有感情了,我们叫他们‘阿爸依’、 ‘阿妈妮’,虽然语言不通,可是他们也能比划着把那份深厚的情谊表达出来。
有懂朝鲜语的同志能简单翻译一下:‘感谢志愿军,感谢毛主席,感谢中国共产党和我们一道保卫朝鲜三千里江山!’”
再次入朝
“53年1月,我随部队回到国内,来到安徽征兵,接收的新兵在经过国内短暂集训后,三四月份间再次经丹东入朝,重返元山带兵训练。”
“敌人的疯狂轰炸,咱们的铁路供给线经常被切断,修复铁路的都是人民军女兵,一声不吭挥锹就干,从来不怕危险不叫苦,一点也不比老爷们差。
有一次我下山领药,正赶上一波大轰炸之后,那真是触目惊心,到处都是弹坑焦土,有一副饭挑子扔在路上,应当是朝鲜族老乡上山送饭来的,可是人身子已经炸碎了,炸得到处都是,尸首都找不全了,一地破碎的盆盆罐罐……可恶的美国鬼子!”
王老有些激动起来,老伴说老爷子你喝口水吧,歇歇。王老喝了口茶,身子向后靠了靠。
等王老稍平静些,我试着问道:“两次练兵,后来都参战了吧?”
上了战场都是好样的
“第一次训练后把兵交给三十八军了,第二次走了三宿到东线,把兵带给六十军,我们没停,直接返回先高山(音)了。那是53年8月的事,战士们都是些好小伙子,上了战场都是好样的。”
“53年9月,我们受命回国到广西桂县,9月17 日出发到湛江坐船上海南岛,后来部队整编番号就改为海南军区九支队。
56年我回的东北老家扶余,再后来转业到的咱检察院。我两次上朝鲜战场,最遗憾的就是没面对面跟敌人干一场,没亲手杀几个鬼子。”
鸡翅木茶台的紫砂茶壶吱吱微响,水蒸气和烟雾混在一起,静静的茶室里没人出声,在我的耳廓里,半个世纪前的那血与火的厮杀鏖战隆隆作响,清晰可辨。
“大家都在纪念这场战争。有人组织了老志愿军战士重回朝鲜,去桧仓郡烈士陵园凭吊战友,如果邀请您,您会去吗?”我打破了沉寂。
王老沉默了一会:“不去了。”
“当年该做的,已经都做完了。现在老了,身体不行了,走不动了。”
82岁的老人靠在沙发上,在沧桑的脸庞上我看不出他的激动和忧伤,只有紧握的双拳也许流露出了主人的真实感情。
王老老伴的手机响起,她抬头看了我一下,我意识到是该送老人回家的时候了。我们收拾了一下, 两位老人互相搀扶着走出房间,司机迎在门口,将老人送上车。
车缓缓地就要开走,忽然,车窗摇了下来,王老招手让我过去,在我耳边大声说:“我没捞着上拿枪上第一线打鬼子,可如果真上了战场,现在可能就回不来啦。听说最近公开了志愿军战士牺牲的数,你帮我查查。”
据央视新闻最新报道:当年累计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总人数达到290万人,其中有197653名志愿军英勇捐躯。
王凤昌和本文作者江边合影
—后记—
59年前,作家魏巍自朝鲜归国后写下了著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他写道: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为了完成这篇采访,为了更好地了解战争的全貌和细节,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书籍,越来越被战争的实景,被我们英雄的战士所震撼。
对于战争中千百个像王凤昌这样无所畏惧的战士,我们当代人不应当也绝不能把他们忘记。与那些为了祖国而献身的英雄们相比,我们拿出了什么贡献给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人民?
“拔剑一击蛟龙愁。”我们爱和平,不好战,可一旦战争的阴霾笼罩我们的头顶,一旦对手把我们逼上了险恶的境地,我们定会义无反顾,亮剑出击。
半个世纪后,王树增在《朝鲜战争》(人民文学出版社修订版)中描述:“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朝鲜战争停战协议正式签字。当晚,中朝在开城举行了庆祝晚会。有人邀请彭德怀跳舞,他说不会。再来邀请他的是一位年龄很小的姑娘,和小燕一样有一双很大很亮的眼睛。
彭德怀说:‘孩子,我拉着你,咱们走一圈吧!’于是一位面目憔悴、饱经沧桑的老人拉着花一样的小姑娘的手,他们走了起来,他们走得很慢,从不曾如此动听的音乐缓缓地流淌在他们安然的脚步中,小姑娘扬起头去看彭德怀,彭德怀的脸上是令人敬畏的沧桑。所有的人都哭了.....”
回顾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说:“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国家意义的教训。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原文链接:http://www.jl.jcy.gov.cn/dwjs/jcfc/202011/t20201118_304157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