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日报:老潘的退休生活

时间:2023-06-25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 作者:佚名

  

  

  

  6月16日 《检察日报》 第8版

  

  信访群众来到这里总能获益,有的解开了多年的心结,有的找到了维权途径,还有不少群众慕名来找‘老潘’唠家常。”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信访局信访工作室成立仅8个月,就接访了57件180余人次,其中转办24件,成功化解11件,引导群众走司法程序4件。达茂旗信访局局长达瓦巴拉说起“老潘”赞不绝口。

  “帮助群众解决难题,是共产党员的责任。农牧民有困难,我绝不会说不。”日前,记者在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下称“达茂旗”)信访局信访大厅再次见到潘志荣,已退休的他仍笑意暖暖,显得从容而坚定。

  2022年9月,达茂旗信访局决定成立信访工作室,由已退休的全国模范检察官潘志荣牵头坐镇,积极探索适应人民群众需要、体现时代特征的调解和信访工作新模式,依法调解、就地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潘志荣二话不说,便开启了退休后的新生活。

  “那一刻心里一下就平静了,我们知道找对了地方、找对了人。”

  “信访群众来到这里总能获益,有的解开了多年的心结,有的找到了维权途径,还有不少群众慕名来找‘老潘’唠家常。”达茂旗信访局信访工作室成立8个月,就接访了57件180余人次,其中转办24件,成功化解11件,引导群众走司法程序4件,达茂旗信访局局长达瓦巴拉说起“老潘”赞不绝口。

  

  

  

  2023年1月17日,赵某等19名农民工来到信访大厅,反映他们2020年受雇于达茂旗水务局,有94.6万元工资一直未结算。来之前,赵某等人已多次与水务部门沟通,但因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与工作机制,导致沟通无果,诉求始终没有解决。

  一杯热茶,几句话语,赵某说:“那一刻心里一下就平静了,我们知道找对了地方、找对了人。”潘志荣认真了解情况后,积极与当地劳动监察、水务部门沟通,核实相关情况,促进双方协商并达成共识。次日,水务局就支付给赵某等19名农民工70万元,剩余24.6万元将在工程全部完工后一并支付。

  “信访更要信法,潘主任用专业的法律知识为我们答疑解惑,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我们解决了问题。”赵某在电话中对回访的潘志荣连连道谢。

  30多年检察生涯,潘志荣荣誉载身,他扎根达茂草原,成为当地的一面旗帜。

  

  

  

  在新的岗位上,不论是接访的包案领导,还是信访局的工作人员,大家遇到法律问题时总会向潘志荣请教一番、聊上几句。“信访工作很多时候涉及法律问题,在法律政策方面,潘主任为我们讲解了很多,尤其是具体信访案件涉及的法律内容,讲解深入浅出,让我这个非法律专业的工作人员也能很快理解。”达茂旗信访局工作人员李宗瑜说道。

  “良好的传帮带,给全局上下做实做细信访工作增添了信心。”

  “马上又该交供暖费了,我们真是承担不起这么高的费用。”2022年10月,某小区3位老人对潘志荣说,他们小区供暖、供水收费不合理,希望能帮着解决,这也是潘志荣到信访工作室后遇到的第一起信访案件。

  经了解,3位老人居住在车库改造的房子里,供暖费和水费都是参照当地车库改造商铺后的商业标准收取,居民采暖每平方米4.6元,商业采暖则为7.2元,水费也差距较大。3位老人都是无收入群体,日常开支主要靠高龄补贴和子女提供,而他们的子女都是打工者,生活过得紧巴。“我们住在车库又没搞商业活动,按商业标准收费不合理,”老人眼巴巴地望着潘志荣说,“我们也不知道该找谁。”

  

  

  

  潘志荣(右)接待信访群众。

  

  核实信访人经济情况后,潘志荣与相关部门协调,最终,当地住建局和水务局将3位老人的采暖费和水费标准调整为居民收费标准。

  潘志荣从检时就心系群众,笃信脚上的泥土越多,离农牧民群众的心就越近,每年三分之二的时间他都工作在农牧区,踏遍了全旗77个嘎查村和143个自然村,每年接牧民诉求电话近200次,次次必有回复,因此被群众称为“一叫通”。退休后,潘志荣初心不改,继续坚守为群众办实事,以扎实的法律功底、丰富的基层经验,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调解工作,对邻里纠纷、社情矛盾等问题,能及时解决的当场进行劝导;不能现场解决的就详细记录,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共同协调解决,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理苗头性信访问题,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出最大努力。

  “潘志荣好像有一把能解开群众‘心锁’的钥匙。为促进工作提质增效,越来越多的年轻信访干部向潘志荣学习取经,良好的传帮带,给全局上下做实做细信访工作,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增添了信心。”达瓦巴拉坦言。

  

  

  

  “我今后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只要群众需要,就会一直忙下去。”

  “我们小区垃圾遍地,散发着恶臭让人无法呼吸,路面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环境怎么生活啊……”某居民向潘志荣吐露了自己遇到的糟心事。

  从事多年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潘志荣听说居民生活环境遭到破坏,就再也坐不住了。他走进居民所说的某小区,发现这里基础设施不到位,连垃圾箱都没有,生活垃圾随地堆放,小区里部分路面也没有硬化,雨雪天路面湿滑泥泞,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和安全隐患。

  了解情况后,潘志荣立即将线索向达茂旗检察院反映。当天,办案检察官就与相关部门沟通,就处理垃圾、硬化路面等提出检察建议,并依法督促其履职尽责。

  

  检察官近日回访时发现,该小区环境整洁、路面平整,昔日的“脏乱差”已旧貌换新颜。居民从有苦难言到频频点赞的背后,正是潘志荣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缩影。

  

  

  

  

  

  即使退休,深爱着草原的潘志荣也没有离开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他一如既往地深入基层,为补植复绿、协调围网、收集线索奔波着。他说,自己要当好线索发现员、公益观察员和公益宣传员。

  如今,不爱多说话的潘志荣却成了“话痨”,他总想和身边的人说说草原,说说林地保护,“达茂草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我愿为建成生态和美、社会和谐的草原新城发挥余热。”截至目前,达茂旗信访局信访工作室已向检察机关移交破坏草场等公益诉讼案件线索6条。

  “潘主任好像还是我们中的一员,从绿水青山到蓝天白云,从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到‘脚底下的安全’,从英烈保护到特殊群体关爱,处处都有他的身影,我们遇到问题第一时间都会想到他。”达茂旗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王春霞说。

  

  

  

  

  

  普法宣传工作是潘志荣承担的又一项重任。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作为达茂旗委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成员的潘志荣,一直行走在宣讲一线。每到一处,潘志荣都从牧民关心的难点热点说起,从普通百姓的视角论起,从身边的故事谈起,用“双语”原汁原味地向各族群众传达党的声音。

  “我要用好‘双语普法’这一法宝,让更多人知法、懂法、用法、守法,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潘志荣说,“我今后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只要群众需要,就会一直忙下去。”

  


原文链接:http://www.nm.jcy.gov.cn/jcfc/202306/t20230620_419244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