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坚守“特殊战场” 记贵州安顺监狱心理矫治中心民警王利娟

时间:2023-03-08 来源:贵州省司法厅 作者:佚名

  

  

  2023年2月28日

  2月28日,《法治日报》地方新闻版刊发了《坚守“特殊战场” 记贵州安顺监狱心理矫治中心民警王利娟》的文章。

  全文如下:

  坚守“特殊战场”

  记贵州安顺监狱心理矫治中心民警王利娟

  勤字当头,不畏艰辛。在同事眼中,她像一台“永不停歇的发动机”,不是在心理咨询室开导罪犯,就是在研究室探索创新工作方法。

  节假日放弃休息、加班加点坚守岗位、援助社会服务、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水平……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优秀青年干警的责任担当,始终坚守在监狱这个“特殊战场”。

  她,就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贵州省安顺监狱心理矫治中心民警王利娟。

  2010年王利娟进入安顺监狱工作,作为唯一的心理学专科毕业大学生,在监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几乎为零的情况下开始摸索罪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功地指导和开展了安顺监狱心理矫治工作的无数个第一次。

  “在监狱的特殊环境中,罪犯们心理上普遍具有焦躁不安、脆弱、消沉等特点。他们一旦受到刺激,便容易爆发心理危机并出现自杀、自伤、行凶,甚至劫持人质、冲监等犯罪活动危及监管安全,十分危险。”王利娟说。

  她通过多年不断学习积累的专业技能,针对罪犯的各种心理问题选择最适宜的方法进行矫治,多次成功地进行心理危机干预,让他们重新回归到正常的改造生活中。

  在一次例行心理评估中,她发现刚入监的黄某某有重度焦虑和抑郁并伴有严重的自杀倾向。为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她随即把黄某某带到心理咨询室:“我知道你现在很难受也不愿说话,没关系我不会勉强你,但如果你愿意我想帮帮你,如果你没有想好,我就陪你静静地坐坐。”

  过了十几分钟,黄某某终于开口说话,“王警官,我想请你帮我个忙,你能帮我带一瓶农药吗?我真的不想活了。”说完,黄某某开始号啕大哭。原来黄某某双手残疾,基本丧失劳动能力,自认为是一个没有用的人,再加上杀害了自己的哥哥,担心家人会怨恨自己,多种复杂的情绪让他很难适应监狱的改造生活,便萌生了自杀的想法。

  得知具体情况后,王利娟对症下药,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慢慢消除了黄某某的自杀念头,重燃改造希望。

  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王利娟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总能敏锐地发现罪犯内心沉积的问题和危险念头,通过及时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将罪犯从危险边缘拉回来。

  王利娟多次荣获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监狱系统心理矫治工作能手称号等嘉奖,并于2022年荣获贵州省“五一”巾帼标兵、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

  在日常工作闲暇之余,她还主动走进安顺市特殊教育学校等八所院校,当起了公益心理咨询师,承担起校园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帮扶工作,而这样的帮扶一做就是五年多,共帮助未成年人5000余人次。

  “每一次理论研究都是一次深入的探索,每一次探索都为心理矫治工作的开展实现一次大胆的创新,而每一次创新都为寻找罪犯教育改造的有效方法奠下一块基石”,这是王利娟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工作理念。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罪犯的心理健康情况,开展心理矫治工作,在工作之余王利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到罪犯心理矫治的理论研究和试验创新中。她撰写的相关研究文章多次获省级市级奖项,其中《罪犯的依恋特征及对重新犯罪风险的评估预测》更是获得了2019年度中国监狱工作协会罪犯心理矫治理论研讨三等奖。

  不仅如此,王利娟撰写的《监狱警察情绪智力、职业定位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的研究》和《限制减刑服刑人员的心理状况循证研究》还被刊登在《罪犯与改造研究》上。

  对于王利娟理论研究的突出贡献,贵州省监狱管理局授予她个人三等功嘉奖一次,并评选她为贵州省监狱系统2018-2020年青年理论学习标兵。

  王利娟怀着司法为民的坚定信念,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监狱人民警察、一名党员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忠于职守、履职尽责、奋勇争先,以“巾帼不让须眉”的魄力,展现新时代青年政法干警的责任担当,为建设平安贵州、监狱安全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原文链接:https://sft.guizhou.gov.cn/ywgz_97/zfflgw/202303/t20230302_7834042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