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以爱守望用法护航 让每朵花蕾美丽绽放 贵州监狱系统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时间:2022-12-22 来源:贵州省司法厅 作者:佚名

  

  

  2022年11月29日

  11月29日,《法治日报》法治中国版刊发了《以爱守望用法护航 让每朵花蕾美丽绽放 贵州监狱系统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文章。

  全文如下:

  以爱守望用法护航 让每朵花蕾美丽绽放 

  贵州监狱系统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省海安监狱民警在安龙县招堤街道海庄小学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挽救未成年人罪犯,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近年来,贵州省监狱管理局主动参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坚持源头预防、创新改造、融入社会“三步走”,助力“边缘少年”守住线、“问题少年”迷途返、“新生少年”再出发,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省太平监狱民警在安顺开发区博苑幼儿园举办防拐防骗知识讲座

  

  省北斗山监狱民警在瓮安县第九小学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

  “边缘少年”守住底线

  省监狱管理局总结未成年人罪犯教育挽救成功经验做法,变“末端治”为“源头防”,着力从“防”上下功夫,探索出了一条“典型警示、精准干预、群体预防”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新路径。

  该局整合优势资源,选好典型事例和反面教材,开设法治课堂,围绕如何预防校园欺凌、性侵害、毒品侵害等进行宣讲,推动法治警示教育出真招、见实效,进一步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建成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实训基地、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的基础上,省监狱管理局主动与44所学校、1848个家庭、54个社区协作,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法治警示教育模式。在家庭教育活动中,监狱干警结合鲜活案例,剖析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分析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家庭监护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同时,积极开展社区普法宣传活动,充分发挥群防群控作用,守护未成年人校内外安全。截至目前,已开展中小学生法治警示教育活动908场次,受教育人数达26531人次,有效压缩了未成年人校外违法犯罪活动空间。

  作为监护缺失群体,罪犯未成年子女更容易走上犯罪道路。为此,省监狱管理局坚持“精准排查、精准帮扶、动态跟踪”工作思路,抓实抓好精准预防工作。该局落实动态排查机制,深入剖析罪犯未成年子女的生活环境、身心状况,做到“一人一档”“一人一策”;针对因父母犯罪受到心理创伤的罪犯未成年子女,实施分类干预,进行心理疏导,助其消除顾虑和不良心理;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委托代管监护缺失未成年人。

  今年以来,省监狱管理局先后组织192名监狱干警,向全省各中小学校推广不同“边缘少年”的分类引导方法,包括叛逆少年三步干预工作法、网络成瘾七步脱困法、暴力倾向五种处置技巧等,有效帮助教师纠正学生不良行为200余起;各中小学校积极配合,运用相关方式方法,疏导解决学生心理问题3500余起。同时,通过“微心愿”“微矫正”“微陪伴”等方式,联合举办亲子关系讲座85场次、团体辅导40场次,修复亲情关系问题1457起,努力从源头预防各类“边缘少年”突破法律底线。

  此外,为拓展预防犯罪工作成效,凝聚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合力,省监狱管理局印发《全省监狱进一步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方案》,将主动预防的成功经验延伸至9个地州市的驻地中小学校预防工作中,发动有关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积极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省北斗山监狱民警在凤冈县绥阳中学开展“笑迎中考 筑梦远航”主题普法活动

  

  省羊艾监狱民警在湖潮乡中心小学开展“争做宪法小卫士”普法宣传活动

  “问题少年”迷途归返

  由于不同程度地存在文化水平低、认知能力有限、叛逆、敏感、多疑等问题,未成年人罪犯反复性较强、教育转化难度较大。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积极应对这一难题,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探索“三步走”教育改造模式,成功帮助一批“问题少年”迷途归返。

  该所创新思路、破解难题,积极探索监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建立未成年人罪犯接受思想、文化和技术教育的保障体系,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刑期、不同学历罪犯需求,使“刑期等于学期”的理念深植未成年人罪犯心中。

  同时,与驻地教育局建立合作机制,将未成年人罪犯初中阶段义务教育纳入地方教育规划,积极开展扫盲教育;引进社会教育资源,与具备资质的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办学,进一步提升未成年人罪犯职业技能,有效解决未成年人罪犯职业技能鉴定和学历认定难题;开展小学、初中、中职、大专教育,保障未成年人罪犯受教育权,全面提升未成年人罪犯综合素质,为其刑满释放后顺利融入社会奠定良好基础。据统计,2013年以来,省未管所未成年人罪犯中,共有260余人获得小学毕业证书、54人获得初中毕业证书、1617人获得中职毕业证书、169人获得大专毕业证书。

  社会支持对未成年人罪犯安心改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省未管所积极开展亲情修复工作,帮助多名伤害亲人的未成年人罪犯修复亲情关系,取得家属谅解,稳定他们的改造情绪。同时,积极打造“三像”(像父母、像老师、像医生)执法教育形象,构建“有困难找民警、有心结找民警”的良性互动模式;建立互帮互助的囚囚关系,健全完善三级罪犯矛盾排查化解机制,形成未成年人罪犯比学赶超、互帮互助的良好改造氛围。此外,为重塑未成年人罪犯亲情观念,搭建罪犯与家人之间感情沟通的桥梁,提升罪犯教育改造质量,省未管所常态化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亲情对未成年人罪犯的感召和激励作用,助其消除思想顾虑、安心接受改造。

  未成年人罪犯正处于心智发育成熟的关键时期。基于此,省未管所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心理矫治工作思路,建立完善“学做研”三位一体模式,切实筑牢监所安全防线,保护未成年人罪犯健康成长。该所通过以点带面、示范教学、技能培训、同辈督导等形式,有效提高心理矫治中心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能力。同时,强化个案矫治和危机干预,及时消除未成年人罪犯心理隐患。目前,监所共有48名心理咨询师,分布在不同岗位,为未成年人罪犯提供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机干预等服务,帮助罪犯重塑健康人格。

  此外,省未管所秉承“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的理念,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积极开展未成年人罪犯心理研究工作,先后有10余篇理论研究报告获得相关奖项。

  

  省第二女子监狱民警在国际城社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省安顺监狱民警在西秀区轿子山镇开展法治宣传进农村活动

  “新生少年”再次启程

  作为刑罚执行机关,将罪犯改造好,助其顺利回归社会,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是监狱的职责和使命。

  依托监狱构建的教育改造体系,大部分未成年人罪犯都能取得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为刑满释放后顺利融入社会奠定良好基础。省未管所坚持“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努力打通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最后一公里”。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513名未成年人罪犯与省未管所合作企业签订就业意向协议,105名未成年人罪犯刑满释放后经推荐实现成功就业。

  长期的“高墙”生活、缺乏社交活动、缺少倾诉对象……一系列因素让刑释少年很难适应新的生活,极易出现心理问题。省未管所高度重视刑释少年社会帮教工作,加强与省司法厅及各县(市、区)司法局对接联系,在地方综合治理部门建立“阳光驿站”,进一步扩大社会支持系统“朋友圈”,帮助刑释少年克服心理障碍,更好地融入社会。

  此外,该所与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作,积极落实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最大限度地教育和挽救每一个犯错的孩子,帮助涉轻罪的未成年人消除因犯罪记录产生的“标签”效应,助其“无痕”回归社会。

  长期以来,贵州省监狱系统始终秉承“挽救一个孩子,拯救一个家庭,造福一方社会”的理念,系统开展文化技术教育,持续加强思想和法治教育,大力培塑未成年人罪犯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不断提升未成年人罪犯教育改造质量。接下来,全省监狱系统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和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平安贵州、法治贵州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原文链接:https://sft.guizhou.gov.cn/ywgz_97/zfflgw/202211/t20221130_7727983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