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清江浦区:基层治理法治“议”家亲

时间:2022-10-26 来源:江苏长安网 作者:佚名

  

  

  “咱们小区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但充电却是老大难,私拉电线安全隐患太大,在外面充电又离家太远很不方便......希望能尽快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

  这是淮安市清江浦区浦楼街道运河社区小板凳议事会中一位居民代表提出的问题。

  

  会上,由社区法律顾问对加装充电桩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及可能产生的风险进入深入分析;会后,由社区工作人员与物业共同实地勘察、入户走访;最终,共同拟定加装方案,充电桩加装工程顺利完成,新增20余充电桩车位,很大程度缓解了充电难问题,获得了社区居民一致好评。

  

  这是淮安市清江浦区深入开展“援法议事”活动,有效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清江浦区司法局结合基层治理工作实际,广泛凝集法治工作力量,主动探索创新,积极扩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路径,截至8月底,全区已开展各类“援法议事”活动700余次,受理群众建议及诉求850余件,回复率达100%,收集各类民生热点信息3700余条。

  “老中青”充实队伍形成援法议事多方合力

  组织社区内老党员、老干部、老律师、老法官、老退伍兵加入法治服务队伍,每个社区至少10位,把深奥的法律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法律润物细无声般走进群众心坎。发挥优秀律师中坚力量作用,贯彻落实“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制度,邀请律师全程参与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制定、普法宣传等工作,确保每一项规范制定都依法合规,各项决议都获得民众一致拥护。动员青年志愿者和辖区内在校大学生成为社区网格员或者调解员,发挥新兴力量年轻有干劲的优势。同时,积极组织队伍成员走向田间地头、走进企业车间、走入群众家中,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使援法议事做到知民所思、想民所虑、察民所忧、解民所困。

  

  “线上下”深化实践拓宽援法议事活动阵地

  依托“码上议”协商议事平台,群众扫码提议、建言献策。推广“苏解纷”非诉小程序,实时查询个人非诉服务进度,同时提供24小时全天候法律咨询服务。借助“法润民生”微信群,推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并及时解答群众疑惑。利用社区步行道打造法治文化长廊,张贴法律条文、普法漫画,达到“寓法治教育于休闲、寓法治教育于健身”的效果。利用社区公园打造主题公园、孝善园,实现“寓法于情、寓情于景、润物无声”。建成“党群议事会”“法治服务站”,议事前对议题相关法律法规宣讲先行,提升参会人员法律意识,提高依法议事质效。

  

  “四典型”凸显成效实现援法议事真情为民

  浦楼街道运河社区“小板凳”议事模式,依托“网格+服务亭”形式,干部、律师、居民围坐一起闲谈家长里短、商议社区改善,被纳入“全省城乡基层援法议事范例汇编”。清浦街道四季青社区“孝善文化巷”,在孝善氛围中传扬法治思想,群众参与模拟法律讲堂,德法并进、法入民心,被评选为“市级城乡基层援法议事推广典型”。清江街道施家桥社区打造“社区110议事会”,警务室与微信群同发力,民情民意第一时间知晓并给予解决,被央广网、《新华日报》、新华网、《江苏法制报》和“学习强国”等多家媒体报道推介。盐河街道王元村“党群议事会”,瞄准乡村振兴,聚焦农房改善、环境整治、法治创建、政策推广,年平均化解矛盾100余起,被评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通过在全区推广上述典型经验做法,吸引各个镇街、社区深挖特色争做示范,推动全区援法议事活动全面开展,群众法治获得感显著增强。

  

  下一步,清江浦区司法局将进一步聚焦人民群众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以法治惠民为切入点、以法治利民为着力点、以援法议事为突破口,大力提高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法治力量助推基层社区治理效能提升。


原文链接:http://www.jszf.org/zyyg/jscawq_320/huaian/202210/t20221017_8024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