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百村共治,建设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民主高效的乡村治理环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近年来,昆山市始终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深入探索以“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发展”为特征的“1+4+1”乡村治理模式,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昆山市锦溪镇蒋家浜村
此外,昆山市牢牢立足“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原则,通过乡村治理理念的转变,把群众合法利益维护好、合理诉求解决好,让文明新风吹进了千村万户,逐步实现了乡村治理从政府“大管家”到村民“大家管”的新模式。
昆山市张浦镇金华村
党建引领 赋能乡村全面发展
在昆山市周市镇市北村一楼党建服务中心大厅,乐惠居、金色摇篮等四家社会组织先后入驻,并在昆山市周市镇率先开展“一窗受理全科服务”,与昆山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不出村就可以一站式办理基层公共服务事项。完善的功能服务,真正让村民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远近闻名的“草帽间”也坐落在服务中心一隅,红色的安全帽、泛白的草帽,一件件蓝色网格员服、红色志愿服,一双双布鞋、胶鞋、雨靴等记录着市北村党员干部的工作日常,彰显着党群同心的干事精神。
昆山市周市镇市北村一楼党建服务中心大厅
乡村治理离不开党的全面领导,为了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昆山市全面下沉各类党群服务资源,创新打造“海棠花红”党建服务品牌,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昆山市采用“中心—站—点”模式建设三级党群服务体系,分别在区镇、行政村和自然村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党群服务站和党群服务点,把阵地建在群众家门口,每个阵地统一标识“海棠花红”,通过规范标识体系,让阵地“看得见”;规范功能设置,让阵地“能感知”;规范网点建设,让阵地“有温度”。目前,全市共建成投用各类党群服务中心、站、点346个,“海棠花红”遍布城乡。
昆山市淀山湖镇淀湖社区海棠花红党建服务品牌
经过精心培育,昆山市以“海棠花红”党群服务阵地为依托,吸纳各类党政部门、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入驻,把党建工作指导服务与综合性便民服务等专业服务融为一体,变“各自为战”为“集团作战”,以更加开放、集约、共享、高效的党群服务推动乡村振兴。以党群服务体系为载体,积极推进“行动支部”建设,先后组建了“263”先锋、“市容尖兵”“蜜蜂战队”等441个“行动支部”,在美丽乡村、人居环境等各项工作中,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让红色阵地真正成为推进乡村治理、为民解难题办实事的先锋主阵地,让“海棠花红”成为昆山的“红色风景线”。
民主议事 鼓励村民参与自治
一张八仙桌,一圈长凳,一壶热腾腾的茶。一大早,昆山市周庄镇祁浜村的村民、村干部、老党员们就坐进了昆山乡村振兴讲习所,大家一边喝着茶水,一边集思广益,你一言我一语地商讨起村容村貌长效管理、村民农房翻建等事宜。“吃讲茶”是周庄村民结合时下社会治理新特点、新需求,进行民主议事的传统方式。通过民间自发成立“吃讲茶”协会,组建以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田秀才”、基层干部为主要力量的志愿者队伍,以吃茶的形式相聚在一起,既能协调解决邻里纠纷,又能向群众宣讲党的政策精神,成为周庄打造村民“援法议事”新载体。
在昆山,像这样生动和谐的基层自治场景并不少见。面对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昆山市以推进“乡村振兴”为契机,打出一套“党建引领、阵地拓展、民主延伸、多元共治”的乡村治理“组合拳”,建立“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制度,成立昆山乡村振兴讲习所、老书记工作室、百姓议事庭等议事平台,为村民广泛协商、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提供场所,着力构建“群众自治圈”“社会共治圈”。
“群众事、群众议、群众定,是人民民主的真谛。通过广泛深入地讨论、论证、协商,最大程度地体现全体村民的利益和愿望。”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发展改革与资产管理科科长戴欢说,通过实施民主议事,实现了由“做群众工作”向“由群众做工作”转变,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同时,在民主议事过程中,邀请村民共同制定村规民约,激发村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从而可以更好引导村民革除陈规陋习,弘扬公序良俗,培育文明乡风。目前,昆山依法制定村规民约的覆盖率达100%。2021年累计开展80余项协商议事活动,提交意见建议430条,被采纳258条。
昆山开发区平巷社区党员议事厅
此外,为更好突出村级法治保障,昆山市还创立社会综治联动中心,建立市镇村(社区)三级联动处置机制,依托“公众评判庭”平台打造“家事评判庭+”模式,进一步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努力营造少讼、止讼乃至“无讼”的农村稳定社会环境,建成家事调解工作室15家,实现95%以上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创新激励 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
“平时家里用的毛巾、牙膏、牙刷、肥皂都可以用积分兑换,这个积分制真的特别好。”近日,昆山高新区新乐村村民李阿婆通过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践行村规民约等活动获得了文明积分,在“乐民卡”村民个人诚信积分账户里兑换到了不少生活用品。2021年,昆山市首家村民诚信积分管理大数据平台在高新区新乐村上线,围绕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要内容,以“积分制+N”模式,实现村民自治和乡村治理大融合,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打通乡村治理“神经末梢”。
近年来,昆山市积极探索乡村管理新机制,推动数字治理升级。制定《昆山市关于开展乡村家庭积分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昆山市乡村家庭积分管理实施细则》,建成“昆山市乡村治理积分系统”,涵盖住房安全、人居环境、公益慈善、村规民约等。在“积分制”鼓励下,村民不仅可以通过积分兑换商品得到物质奖励,而且分值领先的村民、家庭还有机会获得“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精神鼓励。2021年,昆山市共对全市107个行政村约6.8万户开展了信用积分评级工作。“小积分”撬起乡村“大治理”,村民由“冷眼看”变成了“争着干、抢着做”,人居环境整治由“老大难、无人应”逐步向“大家管、齐参与”转变,乡村治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让治理能力成为乡村振兴的新生产力。”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计华明表示,“十四五”期间,昆山市将以推进文明和谐“百村共治”为抓手,持续深化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健全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并举”的乡村现代化治理体系,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村民自治良性互动,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和谐有序的乡村治理共同体。
原文链接:http://www.jszf.org/zyyg/jscawq_320/suzhou/202209/t20220928_7982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