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医疗卫生资源有关情况及建设建议
一、我市医疗机构情况
截止2021年底,全市辖区内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515所,主要包括:医院279所,其中三级医疗机构36家(不含驻济部队医院);妇幼健康服务机构15所(含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4所;卫生监督机构14所;采供血机构2所;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8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85所(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6所,社区卫生服务站269所),乡镇卫生院57所,村卫生室3652所。
二、我市医疗机构床位及人员情况
全市辖区内实有床位7.28万张,在岗卫生技术人员10.84万人,在岗执业(助理)医师4.25万人,在岗注册护士4.94万人;每千人口拥有床位7.80张、在岗卫生技术人员11.61人、在岗执业(助理)医师4.55人、在岗注册护士5.30人;全市医疗机构完成总诊疗人次7198.68万人次(含部、省属医疗机构床位、人员、诊疗人次数)。
三、与省内其他地市及副省级城市比较
1.与全省其他地市相比:我市三级医疗机构数、千人口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执业护士数均居全省首位(见附件1)。
2.与其他副省级城市相比:我市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千人口注册护士数排名居副省级城市首位,千人口床位数、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居副省级城市第3位和第2位,医疗机构数居副省级城市第4位、三级医疗机构数居与南京并列第9位(见附件2)。
四、我市各级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
2021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7198.7万人次,同比提高11.56%。其中:医院3993.4万人次、占55.47%,同比提高17.56%(公立医院3665.2万人次,同比提高17.74%;民营医院328.2万人次,同比提高15.6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902.4万人次、占40.32%,同比提高4.11%,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044.3万人次,同比提高19.6%;乡镇卫生院349.4万人次,同比提高14.9%;村卫生室783.6万人次,同比降低15.64%;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02.8万人次(占4.21%),同比提高12.95%。
五、我市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原因分析
当前,我市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主要原因:
一是现行体制下我市区域内省部级、市级、区级、行业系统、社会办和基层医疗机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并存,省部级医疗机构诊疗水平、服务能力明显高于我市医疗机构。我市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弱,就诊患者信任度较低,导致省部属医院患者门庭若市,基层医疗机构相对较少。
二是济南市优质医疗资源多分布于老城区,建院时间久,受地理位置所限,医院很难进行医院扩建或改造,医院就诊环境较差,一定程度影响了患者就诊体验。三是部分大型公立医疗机构依靠自身医疗资源和技术优势快速扩张,通过相对较高的平台和待遇“虹吸”基层医疗人才,进而“虹吸”患者,导致医疗资源不均衡现象。
六、意见建议
(一)加强分级诊疗和医疗联合体建设管理。
①在全市积极推广三明市分级诊疗和医疗联合体建设经验,鼓励引导各三级公立医院或者代表辖区医疗水平的医院牵头,组建由其他若干家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等为成员的医联体。
②落实《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发挥优质资源作用统筹推进专科联盟建设发展的通知》要求,加强对专科联盟建设发展的统筹指导,充分发挥国家、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精品特色专科、区域医疗中心等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带动引领作用,牵头开展专科联盟建设,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基层,丰富双向转诊服务渠道。
③提高远程医疗协作网利用效果,省、市级医院重点针对疑难复杂疾病开展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远程教学、远程查房,县级医院重点依托县域医共体开展远程心电、影像诊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断能力。
④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深化医联体绩效考核,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推动医联体内部形成一体化、高质量的分级诊疗服务格局,进一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二)大力加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
①实施《泉城优势临床专科集群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年)》,全面推进国家、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打造优质专科集群。
②扎实开展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创建工作。依据《山东省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十四五”期间,按照每年70万人口匹配1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的标准,重点围绕肿瘤科、心内科、胸外科、普外科、呼吸科等临床需求大、外转病人多的科室开展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形成覆盖居民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专科服务体系,保障基本看病就医需求和急诊急救需求。
③加大市级财政对临床重点专科进行重点扶持,优先纳入国家、省级各类别专科遴选推荐范围。
(三)巩固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
①支持各县级医院积极建设临床服务、急诊急救、县域医疗资源共享、县域医共体高质量管理“五大中心”,做好县域居民健康“守门人”。
②督促各县“一院一案”制定工作方案,强化跟踪指导、督导问效,推动资源整合共享,推动落实县医院在分级诊疗工作中的功能定位。实施新一轮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启用新版对口支援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派驻人员的考核管理,切实提升对口支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