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检察公益诉讼的“最强助攻”

时间:2022-06-22 来源:天津长安网 作者:佚名

  

  作为一名检察干警,王凯工作中使用最多的却是试管、显微镜、检测仪这些实验室较为常用的工具。3年来,他以严格标准锤炼过硬本领,为河北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团队提供技术支持,推动辖区水质、大气、土壤环境改善。

  从一名门外汉到勘验检测竞赛标兵,王凯对检察技术工作有着很高的追求。“群众的‘幸福指数’就是我的工作标尺,只要能通过技术手段切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就没有我克服不了的困难。”王凯说。

  从零开始学习

  锤炼公益诉讼办案能力

  2016年,24岁的王凯考入河北区检察院,成为一名检察技术干警。检察技术与信息化工作十分琐碎,面对“网络登录不上去”“新增一个账号”“视频会议调试”等需求,王凯经常充当“救火队员”的角色,以强烈责任感做到“有求必应”,全力做好技术和后勤保障工作。

  2019年开始,王凯的工作重心逐渐从内部信息化保障转移到公益诉讼勘验取证。当时,公益诉讼技术支持工作刚刚起步,基本没有先例可循,隔行如隔山的压力让王凯一时陷入迷茫。

  良好的工作习惯塑造了王凯精益求精的性格,他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从零开始“啃书”“充电”,相关的专业书籍上密密麻麻都是他的摘记。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很快掌握了公益诉讼勘验取证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方法,无论是在勘验流程上还是数据检测方面,都展现出了专业水准。

  不仅如此,王凯还跟随公益诉讼办案团队锤炼了实践能力。为了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他对校园周边采集的零食样本进行添加物检测,为锁定违法添加、推动问题零食下架打下良好办案基础;为准确掌握居民居住环境噪音污染情况,他主动加班加点,每隔几个小时就到固定点位检测噪音数值,为案件成功办理提供了详细的样本数据……近年来,王凯共承担涉及环境保护、食品药品等领域80余起公益诉讼案件的现场勘验取证和快速检测工作,助力检察公益诉讼守护民生民利。

  读懂公益内涵

  全力解决群众烦心事

  “检察技术工作以前主要服务检察机关内部,而在公益诉讼取证的过程中,我们更多地接触群众,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案件成功办理后,看到群众脸上的笑容,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是什么都替代不了的。”曾经的王凯非常注重勘验检测技术是否过硬,多次参与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后,他更加深刻体悟到了公益诉讼的内涵。

  正是因为了解了公益诉讼的重要性,王凯也对自己提出了更高要求:“取证过程的专业性和数据的准确性是公益诉讼案件的根本,容不得一丝一毫差错。”

  去年秋天,河北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团队接到群众反映,称某小区附近道路扬尘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王凯和市检察院技术部干警跟随办案团队多次前往该小区周边走访采样,使用颗粒物检测仪对社区周边大气质量进行采样检测,初步检测出PM10(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超出当日该项指标全市平均值20多倍。

  带着检验结果,办案团队与街道、环保等部门对接,开展诉前磋商,督促相关单位及时向责任部门移送线索,尽快修复路面、消除扬尘污染,保障居民出行。经过与各相关部门多轮会商和共同努力,“烦心路”得以修复,平坦宽阔的柏油马路于2021年年底铺设完成。

  沉着应对比赛

  展示勘验取证技术水平

  2021年5月,王凯代表河北区检察院参加第一届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勘验取证业务竞赛,以总分第一的好成绩荣获“勘验取证标兵”称号。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取得这样的好成绩,离不开他日积月累的办案实践和对基础知识的深度掌握。

  赛前,为了更好地校准土壤快检设备,王凯专门制作了全国各地的土壤标准样,记录细节偏差,不断调整仪器测试曲线;为了避免不同批次的蒸馏水对设备校准产生影响,他自带蒸馏水;为了拍照更加清楚,他调整了一天中各个时间段相机快门、光圈、感光度等参数。

  比赛分成理论知识、勘验取证、快速检测三个项目。其中,理论知识考察范围涵盖化学知识,以及水质、土壤等勘验取样规范,内容多而复杂,王凯平时的积累发挥了重要作用。后两项考核,考察的是参赛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不仅要考核最终的数据结果,对于采样流程、样本储存都要进行评分,同时还要求技术人员完成现场勘验笔录和检测记录。感受到比赛现场严肃的气氛,王凯的心情也跟着紧张起来,直到他听到了比赛开始的声音,手触摸到了检测工具,回到熟悉的领域,他的思绪迅速稳定下来,按照流程规范,不差分毫地进行操作,最终取得了好成绩。

  获得荣誉的王凯没有骄傲,而是将比赛中获得的宝贵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守护大家的美好生活。”王凯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这份承诺。




原文链接:http://www.tjcaw.gov.cn/rw/cazx/tjcaw-imizirau994396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