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解读死亡密码,曾距离尸体不足10厘米……
大家所知道公安队伍中的法医,都是通过电视剧了解的,剧中他们西装革履,颜值在线,有勇有谋,验尸、推理、破案,凭着一通“猛如虎”的硬核操作,被贴上了高冷“神探”标签。
法医工作专业性高,缺少可替代性,他们连轴转,全年365天轮班备勤,绝对是公安队伍中的稀缺资源。那么现实中法医,到底是怎样的存在呢?
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公安队伍中最神秘的警种——法医。
【人物名片】
杨聪兴,福建省永安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法医,自2012年入警以来,承担着永安市辖区内各类重、特大刑事案件和事故、事件的伤亡现场勘验以及尸体检验、损伤程度、物证检验、打拐儿童血样等鉴定工作。
不贴近现场,证据就不会向你“靠拢”
身为一名刑事法医,无论是邻里纠纷打架,还是侦破大要案,杨聪兴始终尽心尽职、以审慎入微的工作态度,以扎实严谨的作风收集每一个证据,不允许自己漏过一条线索,不允许自己的鉴定书中留有任何疑问。
杨聪兴曾在工作日记里写道:法医工作绝不仅仅是待在检验室里码字出鉴定,不贴近现场,证据就不会向你靠拢,线索更不会乖乖浮出水面。法医工作就是要紧盯蛛丝马迹,寻找细枝末节之中隐藏着的重要证据。
2014年,辖区一名村民在家中死亡,在访查过程中,在场家属却回避尸体检查。
“这里面一定有问题!”杨聪兴凭着特有的职业敏感,排除家属的干扰,认真查验尸体,抽丝剥茧、层层突破,最终确定这是一起因兄弟间的纠纷引起的命案。2015年6月,某乡镇发生一起前夫扼颈致前妻死亡并藏匿尸体案件。案发后,杨聪兴和同事们花了整整1个月的时间,对宾馆现场床铺和桌椅上的痕迹逐个提取检验,最终在野外山边找到埋藏的受害人尸体,解剖确定死亡原因拿下关键证据,完整还原了作案现场,牢牢地固定了证据链,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
最近时,距离尸体不足10厘米……
杨聪兴说,现实中的法医,并没有影视剧里那么光鲜从容,法医工作不仅要接受高温、严寒等自然考验,经常还要面对一定危险的中毒、爆炸、高度腐败尸体产生的有害气体,体力和脑力接受锤炼的同时,还要克服很大的心理障碍。
“有的人连看一眼照片都受不了,更别说近距离的解剖检验,特别是水中浮尸,90%以上都高度腐败,散发出异常刺鼻的腐败气体,勘验中需要提取肋软骨、数牙齿,最近时距离尸体不足10厘米……”
就是在这样的岗位上,杨聪兴一干就是9年。用他的话说:“不是没有过心理落差,同是公务员,别人是窗明几净办公室,我是野外、树林、臭水沟。”
不管是酷暑夏季,还是在风霜寒冬,只要一接到报警,杨聪兴就会带上勘查箱立即奔赴现场。对这个外人眼中“脏、苦、臭、累”甚至有点恐怖的工作,他始终兢兢业业,没有消磨自己对于法医这份事业的责任与坚守。
为了将漂浮的尸体打捞出水,他可以在齐膝深的淤泥中徒步;为了进行尸表检查,他可以贴近观察高度腐败的尸体;为了查明真相,他可以在解剖室一站7、8个小时。
有时,一场解剖工作下来,手套脱下可以倒出水,手臂上会长满红色痱子。“因为使命感和成就感,促使我坚定地在法医岗位上工作。”杨聪兴说。
让逝者“体面”回家,让生者得到慰藉
“尊重生命、尊重逝者”,法医工作中,面对冰冷的尸体,面对悲痛欲绝的家属,找到尸源让逝者入土为安,一直是杨聪兴致力干好法医事业的精神动力。
在他看来,妥善处置一具尸体,和挽救一条生命没有区别。每一次解剖完尸体,他都要重新缝合清洗切口;每一次和死者家属交谈,他都避免用尸体两个字,而改换为“遗体”,避免对家属过多的言语刺激。他将严谨的工作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尸体处置的每一个环节,不仅让逝者“体面”回家,更让生者得到慰藉。
2019年12月,燕南街道某村发生一起恶性杀人案,被害人被凶手碎尸抛入河中。在腊月冰冷的河水中,杨聪兴探查抛尸位置,湿透了衣裤,摔伤了手臂,经过两个小时努力,终于把尸体转移上岸,嘴唇早已冻得发紫。
顶住现场血腥、尸体腐臭、肢离破碎的巨大精神压力,杨聪兴把尸段一块块缝合,整整花了三个小时。“右手有两三天根本用不了筷子,不过家属很感激,对我来说这就够了。”事后,杨聪兴回忆道。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为生者权,为逝者言,他们的每一次出警,都是一个故事。
9年来,杨聪兴已成为永安刑事法医骨干,他爱岗敬业,积极作为,全力做好法医鉴定各项工作,为侦查破案、打击犯罪,司法审判和解决民事纠纷提供了大量有力的证据和线索。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感激。他连续四年被评为永安市公安局刑侦大队“优秀法医”;连续五年参加省公安厅组织的法医检验盲测,均获得“满意”评价。近日,他还被福建省公安厅评为“全省公安刑事技术物证鉴定能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