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天使、人民陪审员……因为疫情,她的5重身份被曝光
刘颖,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也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疾病预防控制处的一名干部,从事传染病工作16年。
今年1月,刘颖临危受命为医院疾病控制组副组长,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她不忘人民陪审员身份,在线关注案件进展情况。今天,我们与您分享她的战“疫”故事。
穿上防护服,她是义无反顾的白衣天使;
脱下防护服,她是女儿、妻子、母亲;
坐在法庭庄严的国徽下,她还是一名人民陪审员。
去年年底,经过随机抽选,刘颖成为了《人民陪审员法》颁布实施后,首批由北京市西城区人大任命的人民陪审员之一,履职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开启了她的“两院”故事。
首次参与案件陪审
“2019年12月底,我首次参与案件陪审,那是个借款合同纠纷的案子。”
刘颖回忆道,那天下午开庭,她是中午到的法院。午休时间,助理和书记员们都还在忙着整理案卷材料。
“这种感觉让我恍惚了一下,似乎下午有台大手术等着我上,现在早早开始做术前准备。庭前我还是有点紧张,但是法槌敲响那一刻,在庄严的国徽下,和法官一起坐在法台之上,那种神圣感油然而生。”
刘颖说:“我感觉什么都是新鲜的,和电视中看到的庭审既相似又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真真切切感受到大家对裁判者的尊重以及那份尊重所带来的责任感。从‘局外人’到‘局内人’,连法官都会认真听取我的意见,我的理性意见和判断将对案件的走向产生实质影响。”
她坦言,当人民陪审员之前,对于法院的工作,难免用“旁观者的眼光”去看;当了人民陪审员之后,突然感受到了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压力。通过陪审,她也发现,法院原来也不比医院轻松。
刘颖第一次陪审的过程比较顺利。得益于法官助理和书记员提前将案件的相关材料整理成册,列出事实清单,以便充分庭前阅卷,了解基本案情;审判长也就案件相关法律问题以及争议焦点多次面对面沟通,进行必要的指引、提示和释明。
由于双方当事人提交的部分证据需要进一步核实,合议庭商议后决定给双方当事人合理的举证期限,补充相关证据材料,年后再开一次庭。
然而谁都没想到,疫情来了。
开展防控工作
1月23日,刘颖所在的佑安医院被列为北京市新冠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刘颖临危受命疾病控制组副组长。疾病预防控制组承担着标本外送、信息统计上报、网络直报、配合全市CDC流调、开展每日健康宣教等诸多防控工作。
同时,刘颖作为医院健康教育负责人,注重发挥个人专长,为发热门诊、收治病房的患者以及长期战斗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谈心疏导,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温暖了患者的心。
刘颖的丈夫也是该院医务工作者,全面负责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调度,每日早出晚归,加班是常态,有时必须住在医院。为此,夫妻俩只好将8岁的儿子放在姥姥姥爷家中。
受父母影响,可爱的儿子主动参加了“同风雨、共抗疫”英语小达人公益接力,每天完成一幅抗击疫情的小画作,为他们鼓劲加油。
更让刘颖欣慰的是,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当天,已经四十几天没见妈妈面的儿子写信祝她节日快乐!盼她早日回家!
就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一件事让刘颖放心不下,那就是她陪审的案子。
为确保抗击疫情和陪审工作“两不误”,她多次主动与法官通过电话或微信线上联系,询问案件进展情况,虚心请教相关法律知识,期待早日再次陪审。
虽然累,但是她觉得值得。
刘颖坦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正义所在,都是为人民服务,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文章来源:“法庭内外杂志社”公众号作者:李国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