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线作战” 誓夺“全战全胜”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淮南市政法机关坚持在维稳创安、疫情防控和护企发展“三条战线”同时作战,迎接大考,为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维稳创安在“疫”线 坚决打赢维稳“攻坚仗”
闻令而动,吹响战时“集结号”。1月24日,全市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市委政法委随即向全市政法机关发出防控疫情风险、维护社会稳定的通知,要求各级政法机关和广大干警迅速进入战时状态,把维护好全市社会大局稳定、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和主责主业来抓。市委政法委及市直政法各单位主要领导立即取消休假、担当作为、靠前指挥,迅速对本部门当前维稳工作作出部署安排,并结合各自实际,会同有关部门全面做好应急处置、疫情防控、治安维护等各项工作。全市6269名政法干警和辅警积极响应,迅速回到各自战位,维护稳定保平安。
指挥高效,形成上下“一盘棋”。及时启动战时工作机制,成立由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刘涛为指挥长的全市政法系统战时维稳应急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信息情报、检查督导三个组,每日收集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开展检查督导,强力组织推动涉防疫稳定工作。同时,市委政法委牵头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组建“战疫情、保稳定”工作专班,并印发《全市“战疫情、保稳定”会商研判工作方案》,采取“日会商、日研判、日调度、日报告”工作举措,认真开展会商研判和风险化解。各县区及相关部门也随即建立相应工作机制。
应对有力,当好社会“稳定器”。疫情发生以来,全市政法机关态度鲜明、重拳出击,坚持“宜严不宜宽”“宜快不宜慢”的原则,严厉打击哄抬物价、造谣惑众等扰乱秩序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全力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工作大局。截至目前,全市政法机关共受理治安行政案件98起,打击处理涉疫情案件172人,化解涉疫情矛盾纠纷1213件,确保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联防联控在“疫”线 坚决打赢防控“阻击战”
点上督导,打造疫情防控“示范点”。市委政法委负责包保谢家集区应对疫情工作,建立了正常上班、包保会商、情况通报三项机制,确保了包保督导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自1月27日开展包保以来,市委政法委包保督导组每日至少4人,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谢家集区村庄、社区、厂矿等疫情防控一线,开展常态化的明查暗访,共发现解决各类问题48个。截至目前,谢家集区无一例疑似和确诊病例,属于全省低风险县区,为该区企业复工复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同时,市委政法委把全市监管场所疫情防控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迅速对全市监所疫情防控工作进行部署安排,牵头成立了全市监管场所疫情防控工作督导组,深入督导监管场所疫情防控工作组织领导、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防控措施、物资保障等,压实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在监管场所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主体责任。2月18日、22日、23日市委政法委主要领导带队,分别深入淮南戒毒所、寿县、凤台县,实地检查、督导戒毒所、看守所、拘留所疫情防控情况、慰问一线干警。目前,全市3个看守所、3个拘留所、1个戒毒所,没有一例疑似和确诊病例。《法治日报》、《安徽长安网》等媒体报导了市强戒所疫情防控的经验做法。
线上协同,筑牢疫情防控“隔离带”。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是切断病毒传播途径的最有效方式。全市公安机关与卫生健康、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在高铁站、火车站、长途汽车站、高速路口、国省道等重要通道密集设置31个治安卡点,投入400余名警力,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车辆排查及劝返劝阻工作。利用合成作战平台和大数据技术,全力开辟疫情防控“第二战场”,研判确诊、疑似人员轨迹和密切接触者300余人次,为全市疫情防控指挥提供了准确有效的数据支撑。
公安武警联勤武装巡逻等“四项机制”和“1、3、5分钟”快速响应机制,将执勤警力、警车最大限度投放街面,强化人员密集场所巡逻防范等工作,全力阻断病原。
面上网格,织密疫情防控“一张网”。疫情防控工作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市委政法委充分发挥政法综治体制机制优势,全面推行“政法委员+综治中心+基层网格”管理模式,组织动员全市90名乡镇(街道)政法委员、6300多名网格员、9316名志员者,依托人熟地熟优势,开展地毯式隐患排查、网格式管理服务,发现疑似疫情险情620余件,协助村居(社区)在主要出入口设立防疫卡点1680个,筑牢了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护企复工复产在“疫”线 坚决打赢发展“保卫战”
在疫情防控中,全市政法机关正确处理疫情防控与保障企业复工复产的关系,确保两不误、两促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服务保障。公安机关建立“一企一警”联系机制,指导帮助企业对职工进行摸排登记,加强防护措施,确保安全复工复产。为复工复产企业开通治安、户政、车驾管、危险品运输购买等业务绿色通道、上门服务,有效减少人员聚集、阻断疫情传播。司法行政机关确定15名公职律师和市政府法律顾问组成防控应急法律顾问团,及时解决企业复工复产中的法律难题;畅通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和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及时解答复工复产企业咨询、提供法律援助。
“减”少企业负担。法院系统建立涉企诉讼案件台账制度,对经营困难的企业,依法采取缓减免交诉讼费措施,畅通绿色通道,快立快审快执,2月3日以来高效办理涉企案件89件。同时在因疫情防控引发的合同纠纷和劳资纠纷、借贷融资、强制执行等方面,都充分考虑不可抗力因素,依法合理引导双方妥善处理,既维护企业发展又保护双方合法权益。
“乘”势互联网络。大力推广“互联网+”工作模式,有力统筹了疫情防控和执法办案。改造建成互联网法庭9个, 2月3日以来,处理网上立案100件,审核通过54件,在线调解案件123件,调解成功39件,视频开庭16次。积极通过淮南司法、淮南普法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开展网上法治宣传工作,引导职工和企业依法复工复产。
“除”去发展障碍。公、检、法机关严厉打击插手物流运输、欺行霸市以及造假贩假,阻碍交通、破坏生产秩序等违法犯罪,疫情以来,共打击处理制售假冒口罩、等扰乱市场秩序案件6件,有力地为企业复工复产消除违法犯罪的干扰,及时消除了企业发展障碍。(吴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