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生”带头、“德智体”全面发展,安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阔步推进
3月4日,安徽省黄山市最后一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汪某某治愈出院,至此,该市确诊的9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而在此前的2月20日,因连续20天未出现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黄山市宣布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保持交通运输、城乡公共交通正常运转,不封路、不封村、不封社区、不封市场,成为安徽省首个全面解封的地级市。
其实,在黄山市9例确诊病例中,汪某某一家6口感染。他们一家是春节前从武汉自行驾车返回歙县家中的。在黄山市众多的县区中,大多数县区目前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保持了零纪录。
无疑,在这场疫情防控的大考中,黄山市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而成绩的背后,黄山市市域治理创新成果经受了一次实战检验。
黄山市是安徽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模范生”,成为安徽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尤其是创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安徽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秉持开放共治理念,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广泛动员和组织多元主体参与市域社会治理,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多项工作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全省社会大局持续平稳,没有发生危害国家安全的重大政治事件、影响恶劣的刑事暴力犯罪和恐怖事件、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和集体进京上访事件,群众安全感和对政法工作满意度高达98.33%、96.84%,同比分别上升1.42%和2.32%,尤其是全省刑事立案数和八类暴力犯罪进一步下降,10万人命案发案数保持全国最低水平。
打牢治理体系现代化基层基础
“表(不)聚餐、表(不)拜年、表(不)办酒席、出门戴口罩,不要一起打麻将打老K,猫啊狗啊关关好。”一则带有浓厚歙县地域特色的方言视频在抖音上热传,这是歙县徽城镇渔梁社区网格员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宣传。
像渔梁社区网格员一样,安徽有15万余名网格员投身到了这场战“疫”中,接受对基层治理创新成效的检验。
实践已经证明,不论是岁月静好的美好时光,还是此次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艰难时刻,基层基础牢不牢是关键因素。
在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安徽全面推进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统筹基层治理力量,有效破解部门分割、各自为战、信息不通、协调不畅等基层社会治理难题,推动了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突出问题联治、平安建设联创。结合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全省乡镇街道配齐配强政法委员,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迈上新台阶。目前,安徽全省有专门机构编制的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112个、编制189名,一些地方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办法聘用社会工作者,支持社会组织或志愿者从事综治中心相关工作。
依托历年来综治工作和平安建设打下的坚实基础,安徽各地注重在机制建设上先行先试,研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建立完善平安建设工作协调机制,着力营造部门联动、协同高效的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格局,为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推动市域社会治理不断向前迈进。
“各级党委、政府将社会治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年度工作重点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确保社会治理有序推进。”安徽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政协副主席姚玉舟说,安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坚持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结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取得了较好成效。
激活治理体系现代化创新细胞
“干基层工作没有几个肚子(意思是指不怕受气)干不好。”在宿州市埇桥区道东街道综治中心,专职调解员王月梅是个爽快人。街道专门为她配备了一间调解室,小的矛盾纠纷基本上不出调解室就能化解,疑难复杂的矛盾,她就采用公开听证的办法来解决。
近年来,宿州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推行群众说事、政法说法、孝贤说德、公开听证为主要内容的“三说一听”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最大限度地做到矛盾纠纷早排查、早发现、早解决,被评为全国创新社会治理优秀案例,探索出一条具有宿州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之路。
“我们从化解热点矛盾纠纷和社会治理创新入手,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综治‘四治’并举,以自治化解矛盾、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以综治共筑和谐,全面综合提升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宿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侯化说,“三说一听”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新机制,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了萌芽,化解在了当地。
创新是推动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动力。
马鞍山市组建社会治理“智囊团”,探索创新法律顾问服务新模式,按照政府领导分工分别配备4至5名执业律师成立法律服务组,每名成员专注特定的领域作持续深入研究,为政府治理提供科学的决策建议和坚强的法治保障,让公众的智慧成为社会治理不竭源泉;
黄山市统筹整合市、县(区)、乡(镇)、村(社区)四级综治中心力量,对标集约化,完善市域社会治理平台,打造让群众“最多跑一地”的“政法超市”,不断提升市域平安建设成效;
宣城市构建乡村治理自我修复生态系统,形成党建+“三治”乡村治理模式,以党建为引领、自治为根本、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基础,实现基层党组织“由弱到强”、社会治理“由管到议”、法治意识“由淡到浓”、乡风民风“由差到好”的转变,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
……
安徽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把创新作为市域治理现代化建设的主基调,形成你追我赶、百花齐放的态势。
五智并进推动治理体系现代化
在马鞍山市政务大楼——汇通大厦,拥有大楼16、17两层楼办公区的综治中心格外引人注目。按照集成高效的原则,综治中心构建了综治、网格化服务管理两大工作平台。200余平方米的网格化指挥调度大厅内建有300英寸大屏,设15个坐席,接入公安、城管、教育等视频图像资源6000余路,融视频监看、网格调度于一体,通过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对辖区内社会治安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分析研判和指挥调度。
这里是马鞍山市社会治理的中枢,其鲜明的特点就是通过信息化社会治理平台的应用,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为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注入了强大动力,激活市域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广泛运用“智治”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是安徽各地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的“必修课”。
积极推进“智保平安”,健全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涌现了合肥市异构平台融合、蚌埠市多元实战应用等特色做法。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建立智慧的公共安全预测预警机制。
积极推进“智防风险”,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的时度效,建成全省信访信息系统,第一批与国家信访信息系统成功对接;芜湖市开展在线化解平台与法院案件信息管理平台对接试点,推动诉调对接平台从单一平面的衔接功能向多元立体的服务功能转变。
积极推进“智辅决策”,加快全省综治业务应用信息化系统建设,汇集16市9类24项4000万余条数据,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智应用,为实现社会治理决策科学化提供智力支撑;推进综治视联网建设,在省市县三级联通应用的基础上,继续向乡镇和村级延伸,加快实现综治工作指挥调度的可视化、扁平化。
积极推进“智助司法”,开展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建设,全省16个地级市应用全覆盖,建成具有安徽特色的“一中心、四平台”系统,全面提升刑事案件流转效率和证据材料的规范性;建设涉案财物集中管理信息平台和减刑假释跨部门管理平台等政法系统跨部门信息平台,实现案件网上协同办理、远程庭审。
积极推进“智利服务”,全面推进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积极打造“人工智能+大数据+大治理”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逐步形成了以“互联网+社会治理”为代表的“芜湖经验”、以保障城市安全为主导的“合肥模式”、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特色的“亳州样板”等,提升了市域社会治理的精细化和协同化。
目前,安徽已实现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全覆盖,为市域治理现代化注入了智慧基因。(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