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产法院“非现场”立案密码:“一网一邮一电”
2020年3月5日上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首次召开线上“疫情防控期间非现场立案”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结合网上立案、邮寄立案和电话咨询服务工作向当事人作出14条立案提示。该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新闻发言人宋鱼水表示:“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疫’中,着力发挥‘非现场’立案优势,让司法更高效、更便民。”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立案庭庭长仪军说,受疫情影响,从2月3日起,该院立案工作全部转为线上,通过网上立案、邮寄立案和电话诉服三个渠道,主动服务当事人立案。
与此同时,虽然该院暂时关闭了立案大厅、诉讼服务大厅和信访接待场所。但立案庭符合条件上岗的同志全部上岗,共产党员占上岗总数的70 %,切实保障立案审查“不打烊”。
自2020年2月3日至2月28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共审查网上立案申请207件,邮寄立案申请1506件,接听电话1588通。审查网上立案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约15%,而审查邮寄立案数量则约是去年同期的8倍。
该院立案庭法官李青介绍,目前,当事人可通过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的“网上直接立案”栏目和“京知在线”栏目以及“北京移动微法院”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提交网上立案申请。
据了解,北京市的执业律师可通过“网上直接立案”在该院申请立行政一审案件;可通过“京知在线”立商标驳回复审案件,办理涉外、涉港澳台案件的预登记申请。此外,京内外当事人和执业律师都可以通过“北京移动微法院”,在该院申请立民事案件。
网上立案申请一般在5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如果审核未通过,当事人除了可在相应的网上立案系统中查询未通过的原因外,还可以电话咨询立案法官。
“对于因疫情防控影响开工,导致相关企业网上立案申请手续不全的,在当事人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后,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会根据企业受影响的实际情况,灵活地给予补充提交材料的合理期限,保障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李青说。
不具备网上立案条件的当事人,还可以选择邮寄方式立案。立案庭法官李辉提醒,“对于不便网上立案,同时有相关材料表明确实因疫情原因导致不能及时邮寄立案的,例如当地进行疫情防控采取具体措施的媒体报道,写字楼管控的告示等等,法院会酌情给予延期。”
“涉外、涉港澳台案件的当事人申请预登记后,将接到法院的短信或通知,通知预登记的起止时间,确保无误。当事人在指定期限内办理完成其主体资质的公证、认证手续后,可以通过邮寄的方式交给法院。”李辉说。
疫情期间,当事人咨询开庭安排,询问案件进展,或者遇到立案难题,都可在工作时间拨打“12368”“010-89082000”“010-89082001”三部电话进行咨询。
该院立案庭法官袁伟说,知产法院会整合、甄别、筛查各类来电诉求,做好繁简分流,确保联系法官到位率100%。
面对疫情大考,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未雨绸缪。“此前,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已经向律师协会和专利代理师协会发出倡议,提倡律师、专利代理师接受以电子送达方式接收诉讼材料。” 仪军说,“这对于便利诉讼、提高效率、节约资源都有积极意义,也是北京市法院系统积极推进的诉讼新模式,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据报道,此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对于与疫情相关的恶意商标注册申请,依法作出了驳回决定。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如果这类案件起诉至法院,立案庭会及时与当事人和代理人进行必要沟通,并将情况通报给相关企业、单位所在地的政府部门。“我们的态度是,坚决维护商标注册秩序,对恶意注册商标的行为予以制止。”宋鱼水说。
人大代表连线
北京市人大代表
王冬梅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疫情期间采取“非现场”立案模式,将疫情影响减低到最小,及时、便捷地让当事人、律师参与诉讼活动,体现了法院主动工作、主动担当的精神。我将向律师协会大力宣传“非现场”立案模式,发挥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积极作用。同时,建议法院加大“非现场”立案模式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做好没有农行卡的非京当事人诉费缴纳工作,让更多当事人享受到便利服务。
北京市人大代表
沈传勇
疫情防控期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召开“非现场“立案新闻发布会,发布14条详细立案建议,让社会了解北京法院和法官克服困难、大胆创新,通过积极开展立案审查等相关工作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展示了人民法院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和及时便捷、主动服务的优良作风,值得学习。
疫情防控期间召开线上立案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为法院与人大代表、当事人、律师、新闻媒体之间搭建了公开、透明、规范、畅通的交流平台。参加本次发布会的有北京市人大代表沈传勇、王冬梅和14家中央及北京市新闻媒体。数十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及22万网友在线观看了发布会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