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法院为涉诉群众提供智能化诉讼服务
作者:车晓梅 刘洪舫
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危机,也是一场大考。作为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桥头堡,内蒙古自治区三级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依托智能化诉讼服务网络体系,通过一块块手机屏幕,一根根电话线,广泛开展网上立案、诉讼辅导、诉前调解、远程审判。
2月3日至26日,内蒙古全区法院网上立案951件,网上开庭470件,网上调解3478件,让身处疫情的涉诉群众“隔空”享受到优质高效的诉讼服务。
心理疏导挺在前,诉讼辅导解纠纷
“你好,我想咨询一下离婚的有关问题。”2月12日,余某的电话打到了包头市九原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
值班法官详细告知了她离婚诉讼所需材料和相关法律规定。但交流中法官发现,春节前余某就曾打过咨询电话,现在孩子出生才3个月,是夫妻感情破裂确实无法共同生活还是产后心理不适呢?带着这些疑问,法官求助了包头市精神疾病专科医院赵大夫,尝试对余某进行诉前心理疏导。在5天的时间里,法官不断地与余某夫妻、赵大夫进行电话交流。通过有效沟通,余某表示暂时不提离婚诉讼,她的丈夫也表示以后会多多理解妻子,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维护好自己的小家,这起离婚诉讼被妥善化解。
在“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中,内蒙古法院尝试引入诉讼辅导机制,围绕诉讼常识、诉讼程序、诉讼风险等程序性事项对当事人进行辅导,指导当事人理性诉讼。疫情期间,诉讼辅导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月3日至今的20余天的时间里,内蒙古法院诉服中心共接听群众来电5600余件次,为5000多名诉讼群众提供了有效的诉讼指导。
疫情再紧,远程开庭不放松
“谢谢法官,让我也赶了回潮流。”远程开庭结束后,姜大妈在微信中对郭法官说。2月11日,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人民法院通过“云上法庭”远程开庭审理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年逾六旬的姜大妈是该案的原告。
1月底,姜大妈因民间借贷将小杨告上了法庭,原定于春节后开庭,但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姜大妈担心开庭因为疫情被耽搁。2月6日,立案庭郭法官的一通电话给姜大妈吃了一颗定心丸:“疫情防控期间即便不能出门,也不会耽误的,您可以用手机参加远程开庭。”但是,用手机“远程开庭”,岁数大的老人可怎么操作呀?姜大妈又犯了难。郭法官将流程图、操作视频等发送给姜大妈,并不断地用语音、视频通话一步步进行指导,最终,姜大妈通过手机小程序“出庭”参加了远程庭审,并在法官的引导下顺利完成法庭陈述、举证、辩论等庭审过程,最终双方成功达成调解协议。
2018年以来,内蒙古法院大力推进智慧法院建设,编制了《内蒙古智慧法院建设顶层设计规划(2019—2023)》,同步建成移动微法院,提供网上立案、网上调解、跨域立案等多项诉讼服务,信息化大数据建设经受住了这次疫情的大考,便捷高效的信息化让人民群众轻松追赶“云”潮流。
携手战“疫”,共建美好和谐家园
2月20日,陈巴尔虎旗人民法院接到了呼伦贝尔市华宝居物业公司起诉21名业主的网上立案申诉。当前居民小区普遍实行24小时封闭式管理,群众存在焦虑情绪,而物业公司作为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有效防线,是疫情防控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携手战“疫”的关键期,陈巴尔旗法院受理后敏锐地将案件与疫情防控联系起来。法院借助远程视频、热线电话、微信小程序进行调解,调解中充分说明了疫情之下物业公司普遍面临的人员紧张、物资短缺难以为继的严峻形势,使业主理解物业工作人员严防严控、日常消杀的辛苦与付出,同时有针对性地帮助物业公司正视自身服务瑕疵,提升服务品质。物业公司主动撤回起诉,不到2天的时间,圆满化解了这21起物业服务合同纠纷。
近期,陈巴尔虎旗、土默特右旗、阿荣旗等多家法院运用诉前调解妥善解决了多起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硬核”的诉讼服务工作在共同抗疫的冬日增添了一缕司法的温情。
此外,在春耕在即的关键时期,内蒙古法院还充分运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通过特邀调解+司法确认的全流程,保障人民调解制度的应有功能,为农资市场有序发展护航。智能化的诉讼服务,让当事人足不出户享受司法红利,有力保障了当事人的身体健康与司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