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海上丝路的政法贡献——广西政法机关服务“一带一路”工作成效调查
新世纪海上丝路的政法贡献
——广西政法机关服务“一带一路”工作成效调查
两千多年前的汉朝,满载内陆丰富货物的商船从合浦港扬帆出海,抵达东南亚、南亚,直至地中海地区。
今天,这里已被现代化的港口所替代——广西北部湾港,橘黄色门机高耸,码头一派繁忙。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时指出,广西要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形成这个格局,广西发展这盘棋就走活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寄予厚望。
党中央把广西定位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以来,广西各级政法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对接服务与保障工作,构筑全方位司法服务新平台,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2019年7月11日,广西政法工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研讨会在北海召开。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世勇要求全区政法机关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开放带动战略,在扎实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服务保障“一带一路”建设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广西政法工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研讨会场景
搭建协商平台,为政策沟通提供通用国际规则
一带一路,政策先行;区域发展,法律领军。“一带一路”建设,法律服务保障不可少。
2017年12月5日,中国-东盟法律论坛在南宁召开,中国和东盟国家的30多位首席大法官、大法官、法律专家围绕“中国-东盟经贸发展与合作法律问题”“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与保障机制”“中国-东盟法律资源共享机制”等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和磋商。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沟通协商交流中,要主动参与甚至引领国际规则,需要从国家的层面上搭建平台。”广西律师协会副会长罗旭说。
“中国-东盟国家最早达成司法协作的是在南宁举办的第14届中国-东盟大法官论坛。”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副书记黄焕光介绍。2017年6月,中国与东盟国家司法机关举办大法官论坛,出席论坛的各方共同通过了《南宁声明》。《南宁声明》就协调与整合各国商法、服务和保障区域内跨国商贸、完善跨境纠纷解决机制、促进各国民商事判决的相互承认和执行、建立法官交流培训和司法协助研究基地达成许多共识,提出了具体目标和措施。
在中国与东盟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展过程中,广西主动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契机,全面深化法学研究、法律服务、信息交流、人员往来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推动中国-东盟法治交往迈上新台阶,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以来,在中央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广西积极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搭建广西与东盟国家政策与法律沟通协商平台和机制,先后成功主办和承办了中国-东盟大法官论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地方法官研讨会、中国-东盟成员国总检察长会议等,为中国与东盟各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司法合作提供了全方位平台。
除请进来,广西政法机关还主动走出去。近年来,广西法院先后组派“水资源环境与水资源立法保护”“量刑规范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等14个专题交流团,赴东盟国家进行专题交流;自治区人民检察院以中国-东盟成员国检察官交流培训基地为依托,先后为老挝、越南、柬埔寨、菲律宾、印尼、泰国等东盟国家的检察官举办8期培训班,通过加强司法交流,共同打击犯罪、解决纠纷,打造中国-东盟司法交流合作新品牌,提升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司法交流与合作水平,提升了国际影响力。
严把法律关口,为设施联通提供优质司法服务
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带一路”建设优先发展领域,广西政法机关围绕能源、交通、通信、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工程,开展一系列“量身订制”检察服务活动。
防城港核电站是国家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开工建设的首个核电项目,项目二期的“华龙一号”核电组是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核心,是国家核电“走出去”战略的标志性工程。
为确保这一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顺利开展,自治区、防城港市两级检察机关深入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开展法律调研,问需于企业,从项目洽谈、合同签订、项目建设等方面,为防城港核电项目建设提供“量身订制”的检察服务。目前,防城港核电站一期工程已投入商业运行,二期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中马钦州产业园,是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政府在中国投资合作的旗舰项目,也是广西全力打造的中国-东盟合作示范区。钦州市人民检察院在产业园区项目建设时即开启“全程检察服务模式”,与编制立项报告同步编制法律风险防控报告,提出防控措施,明确防控主体,避免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
北海市人民检察院针对北部湾港重要组成部分的北海铁山港航道二期项目开展专项检察服务活动;崇左市人民检察院围绕沿边开放开发战略,为产业园区建设和推动支柱产业发展,持续加大“送法进企业”力度;东兴市人民检察院围绕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开展“一对一”法治服务活动……据统计,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全区检察机关共为近200个重大涉外项目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检察服务。
广西高院将司法服务保障“一带一路”建设作为全区法院的重点工作来抓,出台了《关于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工作为“一带一路”“双核驱动”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北海海事法院出台了《关于为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海事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钦州市中院制定了《关于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港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法律服务。
司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除了要创新理念、积极探索、大胆行动外,还要不断加强理论研究,进一步巩固司法实践成果,统一法律适用,指导涉外案件审理,推动形成司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良好氛围。去年,北海海事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5起涉外案例,涉及越南、新加坡、希腊、巴拿马等国,裁判结果体现了广西法院依法行使司法管辖权,为中外市场主体提供及时、有效的司法救济,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维护合法权益,为贸易畅通提供良好营商环境
“你们企业运营有什么困难?对我们政法服务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2019年8月6日,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世勇先后到广西国悦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江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征求他们对我区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和建议。
围绕践行“三大定位”新使命,自治区党委政法委把自治区党委提出营造优质营商环境作为工作发力点,制定了《关于全区政法系统服务保障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出台4个方面20多项具体措施,确保自治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法机关就服务保障到哪里。7月11日,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在北海召开广西政法工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研讨会,组织全区政法机关积极研讨相关服务保障机制,主动运用法律手段加强产权保护,净化投资环境,为“一带一路”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围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北部湾经济区,加强涉外民商事、海事海商案件审理,自治区高院制定出台了《全区法院司法服务保障广西建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的意见》,要求全区法院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刑事司法协作,依法打击各种破坏“一带一路”建设的犯罪行为,制定和完善服务“一带一路”重要门户政策,巩固提升涉外案件审判质量。2016年以来,广西法院审结各类涉外商事海事案件847件。其中,北海海事法院审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案件31件,涉及新加坡、越南、菲律宾、印尼等“一带一路”10多个国家,涉案标的额达5亿元。
同时,广西还在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司法合作中,创新性地在边境城市分别设立双语巡回法庭、边境贸易巡回法庭和围绕港口经济开展司法特色服务等,深受广大企业好评。
充分发挥调解和仲裁简便快捷、成本低等优势,加强与国际仲裁组织的交流,积极探索仲裁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服务路径。钦州仲裁委员会在全区率先开展国际商事仲裁合作,成立钦州国际商事仲裁院,与钦州贸促会、钦州国际商会成立了国际商事仲裁联络处;与吉尔吉斯斯坦工商仲裁法庭、新加坡及广西区内开展涉东盟地区业务实力较强的律师事务所及机构签订合作协议。
北海仲裁委员会成立北海国际仲裁院,开设中国东盟(北海)海事仲裁中心,2018年受理了10多个涉海商事仲裁案件,标的额近亿元,并为十几个投资项目合同纠纷提供了仲裁咨询服务。
防范融资风险,为资金融通提供可靠司法保障
共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是基石,资金融通是重要支撑。6年来,广西立足自身优势,全方位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人文交流,积极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打造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服务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
“一带一路”沿线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其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等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针对“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融资风险高、回报周期长、涉及国家和币种多等特点,广西各级法院主动与各商业银行、投融资机构开展合作,提供法律服务,为金融监管建言献策,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规范金融秩序、堵塞金融漏洞;为发行涉外债券、开展涉外保险理赔索赔业务提供法律服务,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借款逾期不还如何维权?”“借条应该注意哪几项?”“签订合同时要关注哪些问题?”……为给红木企业搭建法律咨询、答疑解惑、解决纠纷的平台,营造“一带一路”建设中产业良性竞争的氛围,凭祥市人民法院创新工作理念,把目光投向了送法服务企业上,“一站一车一庭审”模式“诞生”了。
该院成立了“服务非公经济服务站点”,畅通企业日常法律咨询渠道;结合实际开通了“法律服务直通车”,通过送法进红木城、举办物流商会里的法制课等多元形式,主动提示风险;依托庭审资源,选取具有代表性案例,以“一庭审”的形式组织、邀请企业代表旁听涉劳动争议、买卖等类型的案件庭审,利用“庭审+普法”打造阵地。
在防城港东兴边民互市贸易区,边民何余德正在电脑前办理交易手续。何余德刚刚向越南客商订购了一批海鲜,谈好价钱后,他通过线上付款的方式直接进行结算。
何余德告诉记者,现在边贸结算,实现了线上交易,线上结算,在电脑前就能完成操作,大大降低了边贸结算时间和资金成本,不仅如此,边民每完成一笔交易,在互市大数据中心都能及时呈现。
沿边金融综合改革擦亮了广西对外开放“金字招牌”。从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到通过“互联网+”实现线上结算,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迅速发展。据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统计,自2010年6月广西成为我国第二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截至2019年5月,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达10384.39亿元,在我国8个边境省区、西部12个省区市中持续排名第一。(尚永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