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扫描、智能编目、法律文书自动生成……信息化手段带来的美好生活
一键扫描、智能编目、法律文书自动生成、一键归档、无纸化办案……这些审判实务和信息化手段高度融合带来的美好变化,已成为辽宁省鞍山市两级法院法官工作的日常。
“推进力度大、建设进度快、系统功能强、应用效果好。”日前,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武继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语道出鞍山市两级法院在“智慧法院”建设上取得的丰硕成果。
年初以来,鞍山两级法院借助“一化两中心”建设这把钥匙,打造“智慧法院”加速度,开启智能诉讼服务新模式,逐步实现了由传统法院向“智慧法院”的升级,既方便民众诉讼,又为案件办理增效,为审判人员减负。
扫描二维码相关信息即自动回填完成立案信息录入及立案工作
智慧诉服立案只需十几分钟
递交立案材料、扫描、形成初步电子卷、生成二维码、扫描枪扫描二维码完成立案信息录入……记者在鞍山中院采访时看到,当事人李先生在诉讼服务中心负责人王迪的指导下,一气呵成地完成了网上立案,整个过程只有十几分钟。
“与传统诉讼模式不同,现在当事人只要到诉讼服务中心立案窗口审查立案材料,材料齐全后通过诉讼服务中心的扫描,会形成初步电子卷宗,并随案生成一个二维码,之后立案材料流转到云柜中,通过云柜流转到审判业务庭。立案窗口工作人员用扫描枪扫描二维码相关信息即自动回填完成立案信息录入及立案工作。”王迪告诉记者,“这个流程比原来的人工手动填写方便快捷,大大缩短了立案时间。”
据了解,截至8月中旬,鞍山两级法院共生成电子卷宗10170件。
智慧审执减负增效双配齐
在数据加工中心内,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对一起二审的普通案件进行编目。“过去的人工编目已变为智能编目,立案材料经扫描后上传到数据加工中心,编目经电脑自动回填,形成电子卷宗,这样不仅节约时间和人力,而且标准统一、不易出错。”鞍山中院司法技术处负责人吴甲介绍,现在法官打开电脑,可以直接查看电子卷宗,不但可以随时快速调阅证据材料,还能对卷宗文字直接进行剪切复制,通过类案检索,撰写文书的速度大大提升。
采访中,该院民一庭审判员宋锦向记者展示了左看右写应用成果,不到5分钟,一份简单的二审案件的判决书基本完成。
“有了云柜流转系统这个智能助手,法官再也不用抱着卷宗到处跑了,只需打开电脑,需要的信息都能找到。”吴甲说。
目前,鞍山中院已如期建成包括材料扫描、数据加工中心、综合送达岗位、云柜流转系统在内的司法事务智能协同中心。
数据加工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对一起二审的普通案件进行智能编目
强化应用打造信息化新亮点
据了解,早在年初的鞍山中院“一化两中心”建设部署推进会上,院党组书记、院长谭家戎就明确要求,“智慧法院”建设应用必须实现全员覆盖,一个不能少,谁也别掉队。
目前,在鞍山中院、海城市人民法院已经开展了左看右写应用、法律文书自动生成、集中邮寄送达、一键归档、无纸化办案、推进新系统网上办案“收转送”的整体试点应用工程。共收集法律文书模板530份,共自动生成文书3100余次,极大缩短了文书制作时间。海城市法院在全省法院率先试点无纸化办案,重新设定审判流程,设置中间云柜,共完成16件行政案件的无纸化运行,相关工作正在形成推广经验。
加快速度力争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如今,“智慧法院”建设已经渗透到鞍山法院工作的方方面面,“一化两中心”建设正不断提速。
在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方面,已完工的中院现代化诉讼服务中心总体面积将达到4050平方米,包括立案服务中心、执行事务中心、智能协同中心、诉前调解中心、快审速裁中心、庭审服务中心、法官接待中心、信访服务中心等八大功能区域。
在执行指挥中心建设方面,鞍山中院执行局建立并实施了以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为龙头的执行机制再造工程。各基层法院执行指挥中心的升级改扩建工作也正在有序推进。
武继军表示,今后将用好“一化两中心”建设这把钥匙,力争实现省法院提出的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