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谷馕”语言宣讲法律汇聚民心

时间:2020-02-27 来源: 作者:

  

  在新疆伊宁市潘津镇潘津村一户村民家,米合热尼沙·吐呼地(右二)向妇女宣讲法律知识。

  

  □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从武 通讯员 张蕾 童文艳 文/图

    春和景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从柳叶吐绿的伊犁河谷到红杏枝头的海棠路,处处一派和谐平安的景象。  近日,刚刚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的伊犁州伊宁市司法局“米合热尼沙宣讲团”团长米合热尼沙·吐呼地,来到伊宁市潘津镇潘津村“送法”。

  “包谷馕”语言普法聚民心

    “‘大米’妹妹,快到我家去,姐妹们都等着你呢。”米合热尼沙刚走进潘津村村委会,村民玛依努尔·斯拉木就挽着她的胳膊走向距村委会200米远的家中。  “大米”是潘津村村民们对米合热尼沙的昵称。  据潘津镇党委委员、政法书记热巴提·艾尔肯介绍,2016年,潘津镇在所辖7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均设立了“米合热尼沙宣讲团”宣讲基地,玛依努尔家就是潘津村的宣讲基地。  一进院子,30多名妇女纷纷上前和米合热尼沙握手、拥抱。  几名妇女正在摆放椅子,她们已经熟悉了“米合热尼沙宣讲基地”开讲前的所有流程。  温煦的阳光下,一头齐耳短发,一身笔挺警服,米合热尼沙被村民簇拥在中心。  “今天你一定要去我家看看,我家被村里评为‘美丽庭院’示范户了……”50岁的海力且布·阿布都外力握着米合热尼沙的手说。  “太好了!一会儿宣讲完我就去。”米合热尼沙兴奋地说。  “还是讲讲我们妇女自己的事吧。怎样维护好自己的婚姻?怎样保护好妇女自身权益?婚姻纠纷中的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共同债务三大问题怎么解决?以前我都讲过的,谁还能说出几条?”妇女们纷纷举手发言。  “包谷馕”是用玉米制作成饼状放入馕坑烤制而成,虽粗粝却十分顶饿,是新疆一些农村地区的传统食品。当天,米合热尼沙给大家宣讲的是婚姻法。米合热尼沙结合几起离婚案件,用“包谷馕”式的语言对离婚纠纷中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共同债务三大问题进行讲解,特别就财产分割问题,对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财产归属等问题作了细致讲解,并就法条中有关妇女切身利益的部分作了重点讲解,让大家对婚姻法有了系统了解。  在宣讲过程中,海力且布听得特别认真,她不时地在笔记本上做记录。潘津村党支部副书记哈丽旦·依斯哈克告诉记者,3年前,海力且布还是一个不出家门的妇女,从不参加村里的活动。自从“米合热尼沙宣讲团”宣讲基地在村里成立后,米合热尼沙多次到海力且布家走访,从唠家常到姐妹谈心,海力且布渐渐转变思想,开始参加村集体的活动。  “海力且布现在不但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还把家里面收拾得很干净,她的变化太大了。”哈丽旦说。  海力且布的笔记本上按时间记着每一次宣讲学习的内容,她说:“‘大米’妹妹讲的都是我们平时生活中发生的事,我们都爱听。听了宣讲后,我明白了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  米合热尼沙常说“普法宣讲不是靠嘴,而是要用心。群众喜欢的是朴实的语言,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听得懂,听得进去。”  “我最大的任务就是要将党的声音传递给所有群众。”米合热尼沙坚守在普法宣讲和大宣讲工作一线,乐此不疲。

  普法达人播撒法治种子

    1997年,西安政法学院法学院毕业的米合热尼沙担起了伊宁市喀尔墩乡司法所所长的担子。  2014年3月,在伊宁市“去极端化”宣讲启动仪式上,米合热尼沙事例鲜活、深入浅出、以小见大的生动宣讲令听者心服口服。那一次,人们记住了这个会讲故事的米合热尼沙。  2015年4月16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届基层宣讲员大赛上,米合热尼沙过五关斩六将,捧回第一名的奖杯。  米合热尼沙成为人们心中的宣讲人才。  2015年,伊宁市司法局成立“伊宁市司法局宣讲团”,成员由司法局干部和法律工作者组成,因才施用,米合热尼沙被任命为团长。  米合热尼沙的特长在宣讲团得到了尽情发挥。至今,米合热尼沙已在南北疆和在伊犁州直单位宣讲了526场次,受教育群众超过二十余万人次。其间,她热情传帮带,不少普通群众先后加入宣讲团,以米合热尼沙名字命名的宣讲基地在伊宁市有10处,它们设在机关、设在村委会、设在农家大院。  农田间、葡萄架下、房前屋后、巷道内,都是米合热尼沙的工作场所。  加入宣讲团的成员们学着米合热尼沙的样子,发现身边故事、讲身边故事,他们学历史、学文化、学法律,让宣讲内容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米合热尼沙“大米团长”的昵称也越叫越响。  30岁的尼加提·热开提参加过职业技能学习。今年1月,在米合热尼沙和潘津镇司法所的帮助下,尼加提在该镇一家煤矿就业。  短短两个月,从装卸工到技术工,尼加提迅速适应了工作。热巴提说:“3月初,尼加提找我表示他想加入‘米合热尼沙宣讲团’,当草根宣讲员。现在,他已经在厂区进行了两次宣讲,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尼加提说:“我还向单位的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今后,我要努力工作,早日过上幸福生活。”  热巴提介绍说,潘津镇居住着29000余名各族群众,自“米合热尼沙宣讲团”成立以来,镇里已发展宣讲团宣讲员153名,平均每个宣讲基地有20名宣讲员。  潘津村村民艾莫拉古丽·热依木江是宣讲员之一。每次宣讲前,她都会做足“功课”,将历史、文化、法律知识有机结合,搜集鲜活的事例,让普通群众听得懂、用得上。  一次,艾莫拉古丽在村里宣讲结束后,一名村民握住她的手说:“以前宣讲我不愿意来,总觉得是耽误时间,但今天我听了,觉得你讲得真好!”  宣讲靠嘴,更要用心。艾莫拉古丽深有感触地说:“‘大米’姐姐常说‘宣讲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祖国大家庭的团结和睦’。我现在要告诉更多的群众,我们应该过什么样的好日子。”  现在,“米合热尼沙宣讲团”带动效应在潘津镇不断升温。以潘津村为例,哈丽旦说:“今年以来,村党支部陆续收到53名村民递交的入党申请书,从村道卫生整治到庭院经济规划,党员、团员都发挥了带头作用。”  22年扎根基层播撒法治“种子”,米合热尼沙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司法所所长”等荣誉称号。  离开潘津村时已是傍晚,米合热尼沙匆匆赶回市区,到一个社区夜校为居民“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