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件文物留下宁夏公安印迹

时间:2020-02-27 来源: 作者:

  □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申东

  

  

    退休已3年的赵培尧今年元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有生之年,希望宁夏警察博物馆能够建成,让宁夏的警察文物和警界文化得以传承”,在退休前的10年间,赵培尧寻找和保护了1500余件宁夏警察文物。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段不同寻常的故事,更记录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多年以来公安工作的历史。

  世界名枪成为镇馆之宝

    位于公安厅办公大楼14楼的警察博物馆陈列室内,大大小小的枪支占据了三面墙壁,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第一任公安厅长所用枪支,固原县第一任公安局长所持枪支,建国之后轰动全国大案案犯凶器……还有6种世界名枪,个个身价不菲,有谁能想到,在简陋的陈列室里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在枪界,有一句顺口溜‘一枪二马三花口四蛇五狗张嘴蹬’其中,‘一枪二马三花口’,所谓的一枪就是比利时产7.65毫米口径的勃朗宁手枪,这把勃朗宁手枪的枪标非常小很精致,天下第一枪就是它;二马是美国的马牌撸子,枪身上有个马头,马头嘴里衔了个箭;三花口是比利时产的也是7.65毫米手枪,它所谓的花口是枪口上有压花。”赵培尧说起他的镇馆之宝来如数家珍。  赵培尧告诉记者,陈列室展出的180支枪中,有70多支为世界名枪,收集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1951年宁夏解放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收缴而来归当地公安机关管理的各种枪械;二是进入和平时期后,来宁工作的干部上缴的枪支;三是还有极少量从民间征集而来的枪支。

  

  

    2007年,赵培尧到固原征集、抢救、保护公安文物任务时,一位老民警告诉他,解放后,固原的第一任公安局长夏生秀曾持有一把“宝枪”。不过这个线索很快就断了,因为2007年老局长已去世,固原县管理枪支的警察也换了几茬,关于这把枪也无其他有效信息。但赵培尧却把这把枪牢牢记在了心里。  时隔6年之后,老局长的枪居然找到了。原来,2013年赵培尧从市公安局同事那里听说,市局枪械库里存有3把老枪,便寻了过去,发现一把奥地利戴斯特袖珍手枪,一把美国史密斯-韦森左轮手枪,一把中正式步枪。在按照枪号查寻枪支来源时,赵培尧发现那把美国史密斯-韦森左轮手枪居然就是固原第一任公安局长佩戴过的枪支。该枪为老局长的儿子上缴,为怀念老人,老局长的家人保存了那把枪的枪套。  同年,赵培尧在公安厅枪械库里,按照枪支编号,还找到了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的第一任公安厅长黎光所佩戴的一款比利时勃朗宁袖珍手枪。由于此类枪存世极少,加上枪主人身份清楚,这些因素使得这支比利时勃朗宁袖珍手枪当之无愧地成为公安厅警察博物馆陈列室的镇馆之宝。  在陈列柜里,还有一把另有名堂的名枪——德国毛瑟驳壳枪,这支枪的枪体乌黑阴森,令人望而生畏,和其他枪支不同的是,这支枪的旁边还有一只手工缝制的布枪袋。  “这把枪沾满罪恶,最后一个持有者便是案犯刘善斌,1977年他和同伙密谋枪杀3名银川刑警。”这把充满罪恶的枪,让赵培尧寻得好苦。  2007年,赵培尧着手筹建公安厅警察博物馆,他就琢磨着要找到刘善斌案件的涉案枪支。为此,他从公安厅刑侦总队翻拍了不少当年案发现场的照片,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枪支登记信息支离破碎,寻枪之路一筹莫展,直到2013年一个普通的午后。  重复枯燥的工作,历经了6年之久。每次寻觅,赵培尧都心存期待。这一次,他没有失望,在库存的66把德国毛瑟驳壳枪中,刘善斌当年所持有的凶器“蹦”了出来。  在案发现场的图片上,还有一个布制的子弹套,据说是刘善斌的妻子李素萍为其缝制而成。“枪在,枪套应该也在。”功夫不负有心人,赵培尧终在墙角的一个杂物柜里,找到了那条同样难逃其咎的子弹套。

  周总理签发的任命书

    在陈列室正中的展柜中,有两张任命书特别引人注目,其中一张的内容是1951年4月6日由周恩来总理签发“张广珍为宁夏省银川市人民政府委员”任命通知书,另一张是1951年3月25日由宁夏省主席潘自力签发的“张广珍为银川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局长”任命通知书。这两件珍贵文物都是张广珍的孙子——银川市公安局兴庆分局干警张晓虎无偿捐献给宁夏警察博物馆筹建办公室的。一同捐献的还有张广珍曾经使用过二战时期德国造望远镜和照片。  张广珍早年参加革命,曾经与陈静波、冯茂并肩战斗在革命老区,从事我党的地下工作。尤其是1949年9月,张广珍局长经过侦察掌握在宁夏境内的军统特务91人、中统特务224人的全部情况,为后期破获宁夏境内的特务组织打下坚实基础。1945年2月任盐池县保安科科长、1951年3月任银川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局长、1951年4月任银川市人民政府委员。他的一生,为宁夏早期公安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此外,陈列室还有保存相对完好的1943年国民身份证等文物。身份证有如今两个身份证大,封面为麻布材质,上书:宁夏省国民身份证、宁夏省民政厅颁布。内页记载显示,这两个身份证主人均为中卫县人氏,颁发日期均为“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其中一个姓名为胡植生,时年39岁,职业为政府人员,服务处所是田赋管理处。他的“特征”为:左鼻凹痣,指纹为,左手:×(箕)××O(斗)×,右手:O××O×。没有参加过兵役。登记显示,他当时住在中卫县二十四保六甲九户,没有兄弟。他的妻子叫彭氏,他们有一个儿子。该身份证于当年九月十日填发。另一个身份证的主人叫王寿山,时年37岁,身份是工人、炭工。妻子申氏、儿子王根娃。

  启动博物馆建设已列入计划

    由于陈列室面积所限,目前展出的只是少量比较有代表性的枪支等公安文物。更全面的公安文物,可能需要3000—5000平方米的展馆面积。不仅如此,作为公安文物之一,枪支等公安文物的保护不仅需要恒温恒湿的环境,还需要更为严密、安全的安保监控措施,这些都制约着目前的陈列室成为一个合格的单厅博物馆,也一定程度上阻隔了公众了解公安文物的距离。  在今年的宁夏公安厅局长工作会议上,会议提出启动宁夏公安博物馆建设,赵培尧的愿望很快就能实现了。尽管如此,这个小小的陈列室现在成了宁夏公安机关爱国爱警教育基地,是承载宁夏公安光荣历史、传承公安优良传统和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是熔铸优秀公安文化的重要殿堂。展示的部分珍贵文物,见证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成长变迁的历史,展现了宁夏公安不同历史时期的卓越成就,传承着几代宁夏人民警察的奋斗梦想,是弘扬公安核心价值观、传播警察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广大民警全面了解公安工作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革命光荣传统中汲取营养,继承和弘扬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生动教材。